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

重载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年月日工程名称无砟轨道交底地点交底组织单位交底负责人施工单位接收负责人本交底适用于DK379+591.7~DK379+621.70段长枕埋入式及DK379+621.7~DK391+230段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施工。

一、道床板曲线段落划分DK379+591.7~DK380+328.17段为右偏曲线,最大超高值45mm;DK389+171.86~DK389+752.14段为左偏曲线,最大超高值55mm,缓和曲线段按线型内插计算超高值。

二、板型布置1.隧道进口至沉降缝DK379+591.7~DK379+615段为3块7.75m板;2.沉降缝至长枕终点DK379+615~DK379+621.7段为1块6.68m板;3.隧道出口DK391+217.91~DK391+230段为2块6.03m板;4.其余地段均为6.58m单元板。

三、道床板施工无砟轨道轨排框架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钢筋绝缘及综合接地满足设计要求;道床板混凝土灌注密实,支撑块、长枕无“空吊”现象;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灌注、振捣、养护及应力放散等环节控制,防止出现“八”字型、横向贯通裂纹;伸缩缝完全断开,混凝土无粘连现象;道床板表面排水坡满足图纸要求,不得出现倒坡或坑洼积水现象;曲线段超高设置准确,防止曲线外侧混凝土施工时出现涨模、跑模现象;加强过程精度控制,实现铺轨后轨道精调工作量最小;道床板线型平顺美观,不得出现缺棱掉角现象。

道床板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图1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图3.1施工前准备3.1.1施工前检查过轨管线畅通情况,找平层高程复测,不合格的按要求处理;找平层开裂渗水情况,按二衬裂纹处理方式提前处理。

3.1.2逐个检查弹性支撑块状态,应保证外观良好,表面无破损,无裂纹。

绑扎带绑扎牢固,无断裂,确保支撑块、块下橡胶垫板、橡胶套靴三者之间无缝隙。

逐个检查橡胶套靴顶部与支撑块间密封状态,确保密封良好。

3.1.3检查长枕螺栓孔的封堵情况,禁止杂物入内。

图3支撑块式无砟轨道距洞口L≤50m地段剪力筋平面布置图图4支撑块式无砟轨道距洞口50m<L≤200m地段剪力筋平面布置图图5支撑块式无砟轨道距洞口L>200m地段剪力筋平面布置图3.5.2弹性支撑块地段距隧道洞口小于200m范围内直线地段道床板配筋(以6.58m单元板为例)道床板上层设置12根Φ20纵向钢筋。

每根轨枕间设置3根Φ20横向钢筋,共32根。

侧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50mm设计。

支撑块箍筋采用Φ12HRB400螺纹钢筋,每个支撑块设置3根,每块道床板共66根。

架立筋采用Φ12HRB400螺纹钢筋,每组支撑块设置9根,每块道床板共100根。

板端封口筋采用Φ12HRB400螺纹钢筋,每板端设置8根,每单元板共16根。

图7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层钢筋平面布置图(距洞口小于200m)道床板下层设置16根Φ20纵向钢筋,33根Φ20横向钢筋,间距按照下图设置。

底部保护层厚度50mm。

图8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下层钢筋平面布置图(距洞口小于200m)曲线上钢筋布置与直线段相同,钢筋弯钩长度根据相应曲线超高值进行调整。

3.5.3弹性支撑块地段距隧道洞口大于200m范围内直线地段道床板配筋(以6.58m单元板为例)道床板上层设置12根Φ16纵向钢筋。

每根轨枕间设置3根Φ16横向钢筋,共32根。

侧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50mm设计。

图9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层钢筋平面布置图(距洞口大于200m)道床板下层设置16根Φ16纵向钢筋,33根Φ16横向钢筋,间距按照下图设置。

底部保护层厚度50mm。

图10弹性支撑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层钢筋平面布置图(距洞口大于200m)3.6综合接地施工道床板内利用上层3根纵向结构钢筋(道床板上层轨道中心一根钢筋和最外侧两根钢筋)和1根横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纵向钢筋与横向接地钢筋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纵横向接地钢筋焊接时,L型筋长边单面焊不小于200mm,短边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每单元板线路外侧两端各焊接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接地钢筋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200mm,双面焊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所有焊点焊接结束后应敲掉焊渣。

接地端子焊接时,接地端子端头采用塑料膜包裹,安装时注意接地端子顶部标高,确保浇筑完成后接地端子顶面高出混凝土顶面至少2mm。

图11纵横向接地钢筋接头示意图图12道床板接地钢筋布置示意图3.7轨排组装及粗调弹性支承块轨排组装前应检查承轨台两外侧塑料打包带是否松动、脱落、断裂,若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重新进行绑扎,确保道床板施工时支承块与套靴绑扎牢固。

在道床板养护完成前,严禁抽除、剪断绑扎带。

弹性支承块轨排组装前应检查橡胶套靴与支承块帽檐交界处透明胶带封口状态,对于透明胶带破损的情况,应新进行封口处理,保持支承块和橡胶套靴连接缝的密封状态,防止混凝土进入套靴内。

弹性支承块轨排组装前,应采用木锤或橡皮锤逐个对支承块和橡胶套靴的组装密贴状态进行复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组装轨排工序。

轨枕组装时通过散枕平台按设计间距固定轨枕。

长枕采用WJ-12型扣件,轨距挡板外侧采用31号,内侧采用35号;绝缘轨距块外侧采用14号,内侧采用10号。

弹性支撑块采用Ⅶ型扣件,轨距挡板外侧采用7号,内侧采用11号;绝缘轨距块外侧采用14号,内侧采用10号。

扣件扭力必须满足要求,以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轨距块接触为准。

严格控制轨枕间距及方正度。

轨排组装时,轨缝应控制在6~10mm,接缝处两工具轨顶面及侧面应平顺,无错牙。

根据测量数据调整轨排,粗调后的轨道位置误差控制在高程-5~-2mm、中线±5mm。

粗调完成后,上紧鱼尾板螺栓。

3.8模板安装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无变形、无污染,表面平整,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时严格按照测量放样确定边线,确保道床板结构尺寸,采用水平尺检查模板平顺性及垂直度。

模板位置固定后,模板外侧下边缘采用水泥砂浆封堵,防止漏浆。

施工缝泡沫板安装时应在泡沫板两侧隧道找平层上各植入4-5排钢筋,再各绑扎三根横向钢筋形成骨架固定泡沫板,也可采用单边使用钢板固定泡沫板,钢板底部打设预埋筋固定钢板,顶部通过角钢焊接在模板上进行固定。

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泡沫板一侧混凝土,待第一次收面后及时拆除固定钢板。

施工缝与轨排钢轨端头对齐,施工时确保施工缝顺直,并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浮和下部粘连。

单元板伸缩缝处设置宽20mm泡沫板,施工缝处板端可采用长2.8m钢模板,待下一次施工时再加泡沫板将单元板分开。

3.9轨排精调通过CPⅢ控制网对轨排的几何尺寸精确调整。

精调前必须将轨排钢轨顶面擦拭干净,并刷油,按照先调中线,后调高程的原则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需检查轨排竖向撑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需拧紧并复核精调数据。

精调时搭接测量段和顺接段长度至少为一个单元。

轨道精调后应尽早浇筑混凝土,超过24小时或受到碰撞、扰动等,必须重新精调。

3.10混凝土浇筑轨排精调完成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当超过24小时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碰撞、扰动等,必须重新精调。

直线段道床板内轨下混凝土厚度393mm。

曲线段超高45mm时超高侧混凝土厚度457mm,内侧374mm;超高55mm时超高侧混凝土厚度472mm,内侧369mm。

直线段道床板顶面设1%横向人字排水坡,曲线段按超高设置。

(1)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0℃。

(2)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湿润道床板范围内的隧道仰拱回填层及弹性支撑块底面,并保持一段时间。

(3)在浇筑道床混凝土时,应将支撑块表面加以覆盖,保持支撑块和橡胶套靴连接缝的密封状态,防止混凝土进入套靴内。

(4)混凝土浇筑时采用龙门吊配合料斗进行浇筑,单线施工时,可采用溜槽直接浇筑,但溜槽必须提前加工支撑架,禁止直接将溜槽放在轨排架钢轨上。

(5)浇筑前,现场检测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浇筑时按照直线地段先中间后两侧,曲线地段先下侧后上侧的原则进行浇筑。

(6)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时,沿线路方向由轨枕一侧边浇筑边振捣,直至混凝土从轨枕底部流出;对弹性支撑块下及四周应加强振捣,确保弹性支撑块下无气泡、空洞现象,同时应避免对模板、轨排及钢筋网架的撞击,保证轨排几何形位不发生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振捣过程采用“快插慢拔”的原则,振捣点应均匀,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气泡转入下一振捣点。

(7)应严格控制道床板浇筑厚度,道床板表面不得高于橡胶套靴帽檐的下边缘,保证弹性支撑块周围的道床面必须低于橡胶套靴凸缘的底面2mm。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收面,收面分三次进行。

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及时用木抹完成粗平(0.5小时内);1小时后再用钢抹进行第2道抹平,达到平整度,坡度满足道床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坡,直线地段设置1%人字排水坡,曲线地段按线路超高设置一字排水坡;在混凝土入模3小时后进行第3道压光、抹平,加强对框架下方、钢轨下方及弹性支撑块四周部位的质量控制。

(9)安排专人及时清理钢轨、扣件、螺杆调整器、轨枕上残留的混凝土,保证轨道的清洁。

3.11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4小时或初凝后进行全面覆盖的保湿养护。

初期养护采用喷雾器(自动喷淋管或雾炮器)进行养护;拆除轨道排架后采用土工布覆盖喷水保湿养护。

洒水养护时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土工布,避免对混凝土表面直接冲刷。

混凝土表面必须在湿润状态下至少7天。

3.12应力释放、脱模及拆除轨排(1)混凝土初凝后,及时松开支撑螺栓1/4~1/2圈,同时松开扣件和鱼尾板螺栓,避免钢轨对混凝土收缩造成约束,导致轨枕四周出现裂纹。

(2)在道床板养护完成前,严禁抽除、剪断绑扎带。

道床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时方可采用人工拆模。

并对模板清理,涂刷脱模剂,转入下一循环。

(3)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 后,即可拆除轨道排架。

轨排拆除后及时采用无收缩砂浆填塞螺杆套管孔,填塞前湿润孔壁,填塞后抹平表面。

(4)模板拆除后,及时找出接地端子。

拆模时应注意成品的保护,如造成棱角破坏,或拆模后混凝土侧面有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

四、过程控制质量验收标准4.1钢筋加工尺寸检验表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1钢筋长度±10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4.2钢筋绑扎质量检验表2钢筋绑扎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1钢筋间距±20尺量2钢筋保护层厚度+10,04.3道床板模板安装质量检验表3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1高度±3均为模板内侧面间的允许偏差2宽度±53位置±34中线25伸缩缝位置5尺量6模板平整度2用1m 靠尺检查4.4轨排组装及粗调质量检验表4轨排组装及粗调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备注1轨距±10变化率不大于1/1500 2轨枕间距±53轨排顶标高-5~-24轨排中线与设计中线位置偏差±5五、成品质量验收标准5.1道床板中线、外形尺寸质量检验表5道床板中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道床板顶面宽度±102道床板与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53道床板间伸缩缝宽度±54中线25平整度3mm/1m六、安全管理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全面做好安全工作的各项措施,并切实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