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四章记忆与学习演示文稿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四章记忆与学习演示文稿

例如,论述题、简答题
再认:根据给出的信息选择所需要的内容, 即再认
例如,选择题,判断题
三、记忆的类型
根据内容,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
类的信息,如时间、事件、人命等,内 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动作技能,记忆程序 性知识,如怎么掌握技能等,内容无法 用言语表达清楚
1、编码
记忆的第一个过程 把外界的感官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
受和使用的形式,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 的心理表征
编码形式: 视觉代码、声音代码、语义代码
2、保持
也成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在头脑中保存, 在一定的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如果储存的信息遭到破坏,则出现遗忘。
3、提取
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回忆: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复述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另一种分法:
情景记忆:指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 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者情景的 记忆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则和共识 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和特定的事 件无关
第二节 记忆系统
記憶系統 感覺記憶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時間架構 保留一到數秒 保留可達30秒 保留可達終生
编码 短期记忆的容量: 神秘的7(+/-)2
短期记忆的处理: 组块化(chunking)与 复诵(rehearsal)
复述
保持性复述:指一遍遍的重复识记材料
精细复述: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储 存的信息建立联系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一种可长期保存,且容量无限 大的记忆
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语言、或技能都属长 时记忆
而逐渐减弱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学习和 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产生遗忘, 一旦干扰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
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
前摄干扰: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 学习材料的干扰
实验经验:安德华德发现,在学习字表以前有过大量
练习的人,24小时以后,只记住所学会的字表的25%; 以前没有这种练习的人,能记住同一字表的70%
长时记忆是有层次、有组织的结构
编码方式: 语义编码(忽略物理特征与细节) 视觉编码 (照片式记忆)
第三节 遗忘
一、遗忘的进程与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在第一个小时内,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速度开始减慢。
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遗忘的原因: 消退理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
倒摄干扰: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 习材料的干扰
实验:穆勒和皮尔札克(Muller & ilzecker)1900年发现被
试在识记无意义音节之后休息6分钟,可以回忆起56% 的音节;如在间隔时间内从事其它活动,只能回忆起 26%
遗忘的影响因素
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与信息意义紧密联系的线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 的提取
部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 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 潜能的持久变化有所表现。 含义:学习是一种适应行为
学习通过相应行为的改变实现
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 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业进 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同时 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 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演示文稿
(优选)教师资格考试心理 学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 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的观点:人脑对于外界输 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信息进入记忆系统 保持——信息在记忆中存储 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情境与状态的依存性
环境上的相似性 心理状态的相似性
情绪的作用
心境的一致性影响信息的提取
三、提高记忆的方法
地点法: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 为提取线索,把地点和要识记的东西联 系
韵律法:口诀法,纯语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记笔记
第四节 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 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

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透过视觉、 听觉及其它感觉在短时间内 大量吸收讯息
保留时间很短,1至数秒 记忆方式未经大脑高层处理, 因此其保
留较为具体化, 而非抽象化,存储形式: 视觉表象、声音表象 惟有经过我们注意的感觉记忆才会进入 短期记忆, 否则很快就会遗忘
二、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的时间: 平均约20-30秒 编码形式:声音编码、视觉编码和语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