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第4讲 专题四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精练(含解析)

2019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3章 第4讲 专题四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精练(含解析)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基础巩固练 1.(多选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 向右运动。

将质量为m 的物体Q 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 处,经过t 秒后,Q 的速度也变为v ,再经t 秒物体Q 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 处,则( )
A .前t 秒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t 秒内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 .后t 秒内Q 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
C .前t 秒内Q 的位移与后t 秒内Q 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1
D .Q 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平均速度为34
v
解析: 前t 秒内物体Q 相对传送带向左滑动,物体Q 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可知,物体Q 做匀加速运动,后t 秒内物体Q 相对传送带静止,做匀速运动,不受摩擦力作用,选项A 错误,B 正确;前t 秒内Q 的位移x 1=v
2
t ,后t 秒内Q 的位移x 2
=vt ,故x 1x 2=12,选项C 错误;Q 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平均速度v =x 1+x 22t =
v
2
t +vt
2t

3
4
v ,选项D 正确。

答案: BD
2.如图所示,一长木板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长L =5 m ,小茗同学(可视为质点)站在木板的左端,处于静止状态,现小茗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 s 小茗从木板上离开,离开木板时小茗的速度为v =4 m/s ,已知木板质量M =20 kg ,小茗质量m =50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求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对小茗进行分析,由v =a 1t ,得a 1=2 m/s 2
则木板对小茗的摩擦力F f =ma 1=100 N 由x 1=12a 1t 2
,得小茗向右运动的位移x 1=4 m
则可知木板在此过程中向左运动的位移为x 2=1 m
由x 2=12
a 2t 2,得a 2=0.5 m/s 2
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可得F f ′-μ(M +m )g =Ma 2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f ′=F f 联立得μ=9
70=0.13
答案: 0.13
3.(2018·昆明统测)如图所示,质量M =1 kg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 kg 的铁块B (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长L =1 m ,用F =5 N 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 取10 m/s 2。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解析: (1)A 、B 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fm >μ1mg =0.3×1×10 N=3 N
假设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对A 、B 整体:F =(M +m )a 对A :F f AB =Ma 解得:F f AB =2.5 N
因F f AB <F fm ,故A 、B 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2)对B :F -μ1mg =ma B 对A :μ1mg -μ2(M +m )g =Ma A 据题意:x B -x A =L
x A =12a A t 2;x B =12
a B t 2
解得:t = 2 s 。

答案: (1)不会 (2) 2 s
4.(2018·安徽合肥质检)如图所示,某皮带传动装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两轮轴心相距L =2 m ,A 、B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传送带不打滑。

现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
v =2.5 m/s 的速度匀速转动,将一小物块轻轻地放置于A 点,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μ=
32
,g 取10 m/s 2。

试求:
(1)小物块运动至B 点的时间;
(2)若传送带速度可以任意调节,当小物块在A 点以v 0=3 6 m/s 的速度沿传送带向上运动时,小物块到达B 点的速度范围。

解析: (1)刚开始小物块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30°-mg sin 30°=ma 1,解得a 1=2.5 m/s 2。

设小物块速度等于2.5 m/s 时,小物块对地位移为L 1,用时为t 1,
则t 1=v 1a 1=2.5
2.5
s =1 s
L 1=v 21
2a 1= 2.52
2×2.5
m =1.25 m ,
因L 1<L 且μ>tan 30°,故小物块速度等于2.5 m/s 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至B 点,设用时为t 2,则t 2=
L -L 1
v
=0.3 s ,故小物块从A 到B 所用时间为t =t 1+t 2=1.3 s 。

(2)由于传送带速度可以任意调节,则小物块从A 到B 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的速度最大。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v 2
B -v 2
0=2a 1L ,解得v B =8 m/s 。

小物块从A 到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的速度最小,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30°+μmg cos 30°=ma 2,解得
a 2=12.5 m/s 2。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v B ′2
=v 2
0-2a 2L ,解得v B ′=2 m/s 。

即小物块到达B 点的速度范围为2 m/s≤v B ≤8 m/s。

答案: (1)1.3 s (2)2 m/s≤v B ≤8 m/s 5.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放一木板PQ ,木板的Q 端放置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现用轻细线的一端连接木板的Q 端,保持与斜面平行,绕过定滑轮后,另一端可悬挂钩码,钩码距离地面足够高。

已知斜面倾角θ=30°,木板长为L ,Q 端距斜面顶端距离也为L ,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 ,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3
2。

若所挂钩码质量为2m ,物块和木板
能一起匀速上滑;若所挂钩码质量为其他不同值,物块和木板有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设接触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求:
(1)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所挂钩码质量m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1)整个系统匀速时 对钩码:2mg =F T
对物块和木板:F T =2mg sin θ+2μ2mg cos θ 解得:μ2=
33
(2)要使二者发生相对滑动,则需木板的加速度a 1大于物块的加速度a 2。

对物块:μ1mg cos θ-mg sin θ=ma 2 解得:a 2=1
4
g
对木板:F T ′-mg sin θ-μ1mg cos θ-2μ2mg cos θ=ma 1 对钩码:m ′g -F T ′=m ′a 1 解得:a 1=m ′-94
m
m ′+m
g
联立解得:m ′>10
3m
答案: (1)
33 (2)m ′>103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