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1【语言文字】
合定律。他认为儿童语音中的音位对立是按固定次序出现 的 。 〔2〕 对 于 声 调 的 习 得 , Li & Thompson指 出 儿 童 能 比 较早地习得声调, 甚至比元音, 辅音的掌握要早。 〔2〕
对于 句 法 关 系 的 习 得 , 布 莱 恩 ( Braine) 认 为 句 法 范 畴 是从语义概 念 发 展 而 来 的 。 而 平 克 ( Pinker) 则 认 为 句 法 范 畴 是 一 开 始 就 存 在 儿 童 的 语 法 中 的 。 〔2〕 对 于 从 句 的 习 得 , 有 一 些 学 者 认 为 ( Sheldon 1974; Bever 1970; Chomsky 1969) 儿童不能分析这些复杂结构在于他们的语法还未存在 这 样 的 复 杂 结 构 。 而 另 外 一 些 学 者 认 为 ( Goodluck & Tavakolian 1982) 儿 童 不 能 很 好 地 理 解 及 运 用 定 语 从 句 在 于这些句子的语用因素以及复杂性。只要这些干扰的因素得 以消除 , 儿童就可以更好地分解定语从句。 〔2〕
三、近十年的研究发展 1 . 国外的发展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上个世纪 50年代, 迄今已有50年历史。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仍在行为 主义理论, 先天主义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 究。在九十年代, 语言习得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 比较突 出 的 研 究 成 果 有 平 克 ( Pinker) 的 《语 言 本 能》 ( The Language Instinct, 1994) , 古 德 勒 克 ( Helen Goodluck) 的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 得》 ( Language Acquisi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2000) , 克 里 斯 托 ( David Crystal) 的 《剑 桥 语 言 百 科 全 书》 (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chapter 7) , 杰 肯 道 夫 ( Jackendoff) 的 《语 言 , 逻 辑 与 概 念》 ( Language, Logic and Concepts: essays in memory of John Macnamara) 等等。本文将介绍三个比较新的发展。 ( 1) 1个理论: 优选理论 ( Optimality Theory) 优选论 ( OT) 是Prince和Smolensky在1993年提出的新理 论。它一开始是针对音系学的研究, 然而它的制约条件交互 作用决定输出形式的假设被逐渐应用在其他领域。 〔3〕 语 言 知识和语言学习的研究也是优选论验证其假说的重要领 域 。 〔3〕 “语言由一套按等级排列、相互矛盾的制约条件构成, 这些制约条件在各种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对儿童和成人而 言也是相同的。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只是由于同一制约条件 在不同语言中的排列等级不同造成的, 儿童的语音产出不同 于成人, 是因为二者对同一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顺序不同。 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对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列的过程, 成人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这些制约条件又是可以违反的。 因此, 儿童所建立起来的制约条件体系可能不合适或不完 整 , 需 要 经 过 不 断 地 调 整 和 补 充 。” 〔4〕 这 一 段 话 可 以 从 三 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在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中存在着一套 制约条件。第二, 由于同一制约条件排列等级不同, 儿童语 言和成人语言不同。第三, 由于这些制约条件是可违反的,
一书中指出, 语言和坐立、行走、跑步一样是一种行为。操 作条件反射是语言获得的机制, 强化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 素 。 因 此 , 斯 金 纳 的 观 点 又 被 称 为 “ 强 化 说 ”。 〔1〕 乔 姆 斯 基 ( Chomsky) 提 出 LAD (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假说, 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头脑中就存在通过遗传而获得的语 言学习机制。 〔1〕 他的“天赋论”和斯 金纳的“强化说”形 成了对 立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 Bruner) 认 为 , 在 儿 童 语 言发展中, 社会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语言习得支 持 系 统 ( Language Acquisition Supporting System) 。 〔1〕 勒 纳 伯 格 ( Lenneberg) 则 建 立 了 语 言 习 得 关 键 期 说 (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他 认 为 大 脑 存 在 一 个 生 物 时 间表。在这之前语言可以很容易地习得, 而在这之后语言的 习得就会有加倍的难度。这个语言习得的决定期就是所谓的 “ 关 键 期 ”。 〔1〕 还 有 班 杜 拉 ( Albert Bandura) 的 “ 模 仿 说 ”: 婴 儿 语 言 只 是 对 成 人 语 言 的 模 仿 , 是 成 人 语 言 的 简 单 翻版。后来班杜拉根据其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婴儿主要通过 对社会各种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 其中大部 分 是 在 没 有 强 化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 皮 亚 杰 ( Piaget) 提 出 认 知 相互作用论。他认为, 语言源于智力, 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 的基础, 语言结构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的发展受 制于认知的发展。 〔1〕 在70年代, 乔姆斯基和皮亚杰进行了 举世闻名的大辩论。皮亚杰认为, 概念范畴是在幼儿的社交 过程中形成的 , 〔1〕 而乔姆斯基则认为社交过程只不过促使 原先存在于大脑的思维的深层结构显示出来。 〔1〕 这场辩论 并没有分出胜负。80年代, 渥克 ( Werker) 测定出 了儿童普 遍语间分辨能力。渥克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儿童语言习得研 究的经典之 一, 它的价值在于部分地证实了LAD假说, 又 从 语音上证实了语言习得关键期说。
2 . 横向: 语言学分支 根据语言学的分支, 本文将母语习得早期的理论和研究 分为三个部分: 语音, 句法/词法, 语义/语用。 对 于 婴 儿 发 声 , 雅 各 布 森 ( Jakobson) 提 出 非 连 续 性 假 说 , 他 认 为 婴 儿 的 咿 呀 声 是 非 言 语 性 的 。 而 De Boyssorrbardies et al. 则 认 为 婴 儿 发 声 带 有 母 语 的 某 些 特 征 。 〔2〕 对 于 音 位 系 统 的 习 得 , 雅 各 布 森 提 出 不 可 逆 性 结
( 3) 1个挑战: 对语言天赋论的挑战 乔姆斯基的天赋论认为在儿童的大脑里已经存在一定的 语 法 结 构 。 而 一 些 心 理 学 者 ( Lewis 1993; 1994) 对 早 期 儿童语法结构做了详细追踪及实验调查, 他们认为儿童早期 语法, 反映一种以特定动词而不是一般句法规则为中心的结 构。他们的语料显示, 儿童的句法发展不像是很迅速的参数 设定过程, 反而在初期阶段, 儿童相当多的词组属凝固单 位。儿童以这些词组为基础, 通过归纳逐步得出语法的规 则 。 〔6〕 2 . 国内的发展 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 研究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对了 解语言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起很大作用。虽然我国的儿 童语言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在中国的儿童语言研究史上, 有 几本令人注目的著作。1986年朱曼殊发表的 《儿童语言发展 研究》 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儿童语言的论文集。1992年李 宇明和唐志东发表的 《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 是国内 语 言 学 界 开 垦 这 一 领 域 而 取 得 的 首 批 硕 果 。 1995年 李 宇 明 发 表 的 《儿 童 语 言 的 发 展》 是 我 国 第 一 部 全 面 论 述 儿 童 语 言 学 , 概括了国内心理学界与语言学界的主要成果。 〔7〕 我国 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汉语儿童的语言习 得。相对来说, 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发展快, 力量大, 而语言 学角度的研究则略为薄弱, 理论不多, 并且多数是在解释外 国理论。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国内的汉语习得。 ( 1) 语音 20世纪中后期, 对语音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语言阶 段 ( 比 如 婴 儿 的 呀 呀 叫) 的 发 音 描 写 和 准 确 度 的 调 查 方 面 。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李宇明 〔8〕 认为这个时 候儿童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话语理解反映, 算是语言活动的开 始 。 姜 涛 〔9〕 指 出 语 音 意 识 的 重 要 性 , 在 拼 音 文 字 ( 如 英 语) 中, 语音意识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但在表义 的文字 ( 如汉语) 当中, 语音意识还是一个很陌生的研究领 域 。 李 嵬 〔10〕 则 确 立 了 普 通 话 儿 童 语 音 发 展 期 间 各 年 龄 阶 段的音位集合, 音位习得顺序以及儿童使用的典型策略和错 音 类 型 。 司 玉 英 〔11〕 的 个 案 研 究 表 明 语 音 习 得 有 其 普 遍 性 规律和个体性差异。她认为, 单一因素不能合理解释习得音 位的先后顺序与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是语言形式,
Wexler & Chien的 研 究 表 明 , 说 英 语 儿 童 到6岁 时 便 可清楚分辨反身代词和代词, 并且知道是先行词统辖反身代 词的。 〔2〕 Chiat指 出 儿 童 更 早 习 得 单 数 第 一 , 二 人 称 代 词 。 Clark则预测儿童较早习得语义更为简 单 的 空 间 时 间 指 示 语 , 比如before 跟today。 〔2〕
【语言文字】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概况
□周晓红
(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 本文对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理论性的综述, 从语音, 句法, 语义等方面介绍了近
十年国内外母语习得研究的新发展, 旨在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学习第一语言以及第二语言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第一语言; 儿童; 第二语言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47 ( 2008) 05- 0167- 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