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218031_抽样技术与应用_48

A218031_抽样技术与应用_48

《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济统计学总学时数:48学分:3编制日期:2016.10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抽样技术与应用》是经统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经统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主要内容有抽样基本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抽样误差等。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系统的抽样调查理念,系统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抽样调查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中的抽样实践问题,为未来的毕业实习实践等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并具体实施常用的抽样方法,并能根据抽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抽样技术与应用》是经统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1.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2.基本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3.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抽样技术概述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抽样调查概述、含义、程序与作用,以及抽样调查的产生与发展,人口方面的调查,经济方面的调查,社会方面的调查和其他调查。

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科学涵义、基本分类和特点;(2)对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3)对抽样调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有一般的了解;(4)对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有大致的认识。

2.教学内容(1)什么是抽样技术——抽样技术的含义、基本程序和作用。

(2)抽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抽样技术的历史概况、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抽样技术的应用——人口调查、经济调查社会调查和其他调查。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样技术的基本程序、抽样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抽样技术的基本程序。

第二章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总体与样本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估计量与抽样分布,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抽样分布定理,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样本设计的内容,样本设计原则,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等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

要求如下:(1)掌握总体、单位、抽样框、样本等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知常用的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2)系统了解估计量、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估计精度、置信区间等概念的内涵和作用,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的抽样估计;(3)基本掌握和理解样本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效果衡量指标。

2.教学内容(1)总体与样本(2)估计量与抽样分布(3)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4)样本设计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估计量与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教学难点:估计量与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与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简单随机样本的抽选方法(抽签法、随机数法),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选学),确定样本量主要考虑的因素, 估计总体均值(总值)的样本量确定, 估计总体比例的样本量确定, 逆抽样法, 子总体的估计*(选学)。

要求如下:(1)熟练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式和样本抽选方法;(2)熟知总体均值、总体总值和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3)了解样本量的确定;(4)了解子总体的估计。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4)样本量的确定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难点: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第四章分层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对分层抽样的方式、估计量及其性质、样本量的确定及分配、设计效果等进行系统介绍。

主要内容有:分层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与作用、层的划分原则、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总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样本量的分配、样本量的确定、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

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层与分层抽样的涵义、特点及作用;(2)掌握分层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3)掌握分层抽样样本量的确定方法;(4)了解分层抽样的设计效果;(5)了解分层抽样其他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层权偏差、最优分配偏差、事后分层等。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

(2)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4)样本量的确定(5)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6)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教学难点: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第五章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抽样设计、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和抽样推断。

要求如下:(1)掌握总体比率、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概念;(2)了解比率估计量、回归估计量的偏差、方差及方差的估计量;(3)掌握应用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条件。

2.教学内容(1)问题的提出(2)比率估计(3)回归估计(4)分层比率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率估计量、偏差与均方误差、多元比率估计。

教学难点:比率估计量、偏差与均方误差。

第六章不等概率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应用意义;了解放回与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各种估计量构造及其方差估计;能够在实际抽样中运用不等概率方法,尤其是PPS等常用的方法。

2.教学内容(1)问题的提出(2)放回不等概率抽样(3)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多项抽样与PPS抽样、实施方法和汉森-赫维茨估计量。

教学难点:多项抽样与PPS抽样。

第七章整群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群大小相等情形对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简单估计量的无偏性、方差及方差的无偏估计;了解群内方差、群间方差概念及其对整群抽样精度的影响,掌握群的划分原则;掌握群大小不等情形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匹配的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及与PPS抽样相匹配的汉森-赫维茨估计量及其性质;掌握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及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群大小相等的整群抽样(3)群大小不等的整群抽样(4)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整群抽样效果分析、群内相关系数及设计效果、采用简单估计量和采用比率估计量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

教学难点:整群抽样效果分析、群内相关系数及设计效果。

第八章系统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掌握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熟知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方式;对系统抽样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3)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4)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

教学难点: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

第九章多阶段抽样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阶段抽样的科学涵义,对多阶段抽样的性质及优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初级单位大小相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和初级单位大小不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了解有关多阶段抽样的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抽样方式(2)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3)初级单元大小不等的二阶段抽样(4)进一步讨论的问题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总体比例及其估计量方差。

教学难点: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总体比例。

第十章其他抽样方法技术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讲授的其他抽样方法技术,对样本轮换的实施及原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随机化装置设计的要点和施行中的注意事项;了解交叉子样本及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样本轮换(2)双重抽样(3)随机化装置(4)交叉子样本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样本轮换、随机化装置。

教学难点:随机化装置。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所讲授不同类型误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各种误差的分类和避免方法;了解其它相关问题。

2.教学内容(1)非抽样误差构成(2)抽样框误差分析(3)无回答误差分析(4)计量误差分析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计量误差。

教学难点:非抽样误差、计量误差。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号码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随机号码产生的操作过程。

(2)感受随机号码产生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2.实验内容(1)观察样本容量n=10,编写总体容量N=1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2)观察样本容量n=50,编写总体容量N=10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3)观察样本容量n=200,编写总体容量N=10000时产生的抽样号码的程序。

3.实验重点与难点随机号码产生的过程。

实验二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的估计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总体估计的过程。

(2)感受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了解对统计总体进行估计的过程。

2.实验内容(1)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案,录入样本数据。

(2)求出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均值、总和的估计与比例估计值。

s2。

(3)求出样本方差h(4)求出x和p的方差估计。

(5)求出X与p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3.实验重点与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估计。

实验三多阶段抽样对总体的估计1.实验目的与要求(1)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

(2)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进行总体均值和总和估计的过程。

(3)要求通过本模块的实际操作掌握多阶段抽样估计量的方差及其估计、一定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百分数的估计。

2.实验内容(1)根据多阶段抽样方案,录入样本数据。

(2)求出多阶段抽样中总体均值、总和的估计与比例估计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