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虫

吸虫


排泄管 卵黄腺
成虫: 卵巢-卵模结构
生殖系统末段结构
吸虫生活史模式:
成 虫
人、动物
无性增殖







入水
童 虫





成 虫
吸虫生活史特点:
在1~2个中间宿 主体内发育
虫卵必须入水发育
发育阶段复杂,有1~2个中间宿主
宿主特异性不严格
有多个保虫宿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常见体征: 肝肿大。脾肿大少见。 虫卵、死亡虫体常可诱发胆道结石。
寄生于胆管内的虫体
家兔感染肝吸虫,氮鸟嘌呤染色,胆管壁增厚并有增生。
肝吸虫成虫寄生导致家兔胆管纤维化增生
56岁,男,中国大陆人,有肝吸虫感染,移居国外18年后死亡,尸检发现 肝吸虫感染伴肝硬化。
有肝吸虫感染的家兔肝脏,边缘发白并有硬化。
传播途径:(1)习食性(2)嬉食性
(3)误食性:加工捕鱼感染
自然因素:(1)粪便管理不当,虫卵直接入水
(2)中间宿主分布广泛
1、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2、用人粪喂鱼
3、动物粪便随水流流入鱼塘
1 加强卫生宣教。
2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
3 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
4 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吡喹酮 、阿 苯哒唑
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引起胆 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腔狭窄,胆管阻塞, 胆汁潴留。 胆管炎、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
葡萄醛酸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苷酶
胆红素钙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头晕,食欲减退,乏力, 上腹不适,腹泻,肝区隐痛等;儿童反复 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和侏儒症;有资料显 示本虫感染可诱发肝癌。
扁卷螺
水芹菜
菱角
浮萍
水浮莲
荸荠
茭白
水葫芦
媒介水生植物
成虫致病机理:
(1)机械、化学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点状出血、水肿及坏死等。
(2)吸附肠壁,掠夺营养,防碍小肠消化吸收。营养不
良性水肿。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
(3)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因感染的虫数、病人的抵抗力不同等因素,临床表现 差别甚大。轻度感染无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 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儿童重度感染可影响 发育。
侵入淡水鱼
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等
华支睾吸虫第一 中间宿主
雷蚴
尾蚴 雷蚴
华支睾吸虫第二 中间宿主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肝胆管内 2 整个发育需三个宿主
3 感染阶段:囊蚴
4 感染途径:经口
5 保虫宿主:猫、狗、鼠等哺乳动物
6 成虫寿命20-30年
主要是成虫致病
机理: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主要分布远东,即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 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从1990年至2004年,广东肝吸虫感染率上升了 182%,广东目前感染率已达5.36%,预计感染 总人数超过500万。(2005年)
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
姜片虫大量寄生阻塞猪小肠
1、粪检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 自然沉淀法。
2、查成虫。病人有时可从粪便或呕吐物中 排出成虫,根据成虫的形态可进行诊断。
姜片虫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 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上海、江苏、浙江、福 建、山东、江西、安徽、台湾等18个省、市、自治区。


卵 细 胞 卵黄细胞 卵 壳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1~2月
成虫
人、猪等小肠


毛蚴
侵入扁 卷螺
入水 3~7周
胞 蚴
母 雷 蚴
子 雷 蚴
尾 蚴
逸 出 螺 体
吸附肠黏膜
童虫
经口 十二指肠内脱囊
囊蚴
水生植 物表面
1~3小时
生活史小结
(1)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扁卷螺 保虫宿主:猪 (2)媒介植物: (3)寄生部位:人小肠 (4)感染阶段:囊蚴 (5)感染途径:经口
流行因素:
1、传染源:感染姜片虫的人和猪
2、粪便管理不当
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
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2、加强粪便管理
3、改变饮食习惯,不生吃未洗净
水生植物、不饮生水等
4、 不用青饲料养猪
吸虫纲并殖科的吸虫通称并殖 吸虫,亦称肺吸虫。
并殖吸虫的特征: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
两个睾丸左右并列
较窄,后端钝圆,卵壳厚,前端有明显的卵盖,
卵盖与卵壳的接合处稍厚,隆起称肩峰,后端有
一疣状小结节,卵内有毛蚴。
肩峰
卵盖
毛蚴
卵壳
小疣
27~35 × 12~20 µ m
成虫


入 水 淡 水 螺 吞 食
毛蚴
胞蚴
螺体内
雷蚴
尾蚴
逸 出 螺 体
(肝胆管)
经胆总管、血道或腹腔进入肝胆管
童虫
终宿主食入
囊蚴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1. 成虫
(1)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 大小为20~ 75×8~20mm (2)腹吸盘比口吸盘大4~5倍,呈漏斗状。 (3)睾丸一对,高度分支,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 体后半部。
口吸盘 腹吸盘
子宫
卵巢 肠支
睾丸
2.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80~85µ m, 卵壳薄而均匀,卵盖小或不明显,卵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寄生人 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称复殖吸虫。
形态特点: 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呈叶状或
舌状,个别虫种为圆柱形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
消化系统不完全
体壁及各系统特点口吸盘 咽 食道Fra bibliotek腹吸盘
子宫
劳氏管 卵模及梅氏腺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肠支 排泄囊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1 成虫:椭圆,肥厚,背面隆起,腹面扁平,长7.5 ~ 12×宽4 ~


胞 蚴
雷 蚴
尾 蚴


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1 成虫
体形狭长似葵花籽状 ,大小10~25×3~5mm,口吸盘 大于腹吸盘,雌雄同体 ,睾丸一对,分支状,前后排 列于虫体后1/3处 .
咽 肠支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子宫
卵黄腺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2.虫卵:
黄褐色,平均为29×17µ m,状似芝麻,前端
肝脾肿大
华支睾吸虫感染 的 晚期病人
肝、脾肿大;门脉高压、 腹水。
腹水
同龄人对比:左为正常人,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侏儒)
病原诊断:
粪检查虫卵:产卵量少,卵小,集卵法(乙醚蚁醛法、
NaOH消化法、自然沉淀法等)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检出率高,有危险性
和不便性,仅用于粪检阴性者。
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