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辅注塑成型
气辅技术的适用材料
大部分热塑性塑料(增强或不增强的)可以使用气体辅助注射 成型技术, 在某种情况下也可用于热固性塑料, 如下表 所示。
适用于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的材料
为控制气道的形成和避免气体“吹破”, 塑料应有一定的熔体强度, 像聚 氨脂等非常柔软的塑料就不适用。PA 和PBT 类型的易结晶塑料尤其适 用于气辅注塑。气辅注塑最常用的塑料是PA6、PA66 及PP(通常是玻璃 纤维增强的)。
(1)能对端点加压; (2)预防凹痕; (3)代替机械保压; (4)减低锁模力; (5)无须采用较厚部份; (6)减少应力变形:外气注塑可以减少塑料内部用以补偿体 积收缩的运动,使物料承受的模塑应力减少,减少塑件成型 后变形的机会; (7)减少模塑件重量和周期时间; (8)扩大设计的范围:由于可以对肋条和辐板加压,使得这 些设计更易加入,提高了模塑件的坚固度,也扩大了设计的 范围; (9)使质量控制更加容易:对表面加压,使表面的任何变形 都可以见到 而在有需要时还可作质量控制。
( 1) 管状和棒状零件, 如门把手、吊环、吊钩、扶手、导轨、衣架等。这 是因为管状设计使现存的厚截面适于产生气体管道,利用气体的穿透作用 形成中空, 消除表面成型缺陷。节省材料和缩短成型周期。 ( 2) 大型平板类零件, 如桌面、车门板、仪表盘等。利用加强筋作为气体 穿透的气道, 消除了加强筋和零件内部残余应力带来的翘曲变形、熔体 堆积处塌陷等表面缺陷, 增加了强度/ 刚度对质量的比值, 同时可因大幅 度降低锁模力而降低注射机的吨位要求。 ( 3) 形状复杂、薄厚不均、采用传统注射技术会产生缩痕和污点等缺陷 的复杂零件, 如汽车车身、保险杠、家电外壳等。复杂件可看作是棒状 件板类件的有机组合。
冷却气体形成的过程是:常温气体通过一个腔室,在其 中被液氮冷却。 这种冷却气体辅助成型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 •当冷却气体穿透熔体时,在模腔内会产生塞流效应,塞流 产生的残余壁厚比传统气体辅助成型要小; •冷却气体也防止了制件内部起泡,并能产生较光滑的内表 面。
实现冷却气体气辅成型技术的设 备,主要是在传统气辅成型的注气系 统中增加一个液氮热交换器,其安装 在和气体注射系统平行的位置,但要 尽可能地靠近气体注嘴。这样,来自 压力生成系统的气体进入液氮热交换 器后,气体温度立即被降低至预先设 定的低温(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而定), 然后冷却气体通过气体喷嘴进入模腔。 冷却不会改变气体压力。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原理
注塑机利用塑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能熔融成液体的性质, 把熔融液体用高压注射到密闭的模腔內,经过冷却定型,开 模后顶出得到所需的塑体产品。
注塑成型新技术的发展动向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 多组分注塑成型技术 粉末注塑成型技术 微孔发泡注塑成型 微注塑成型技术
气体辅助注塑工艺原理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
近年来,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 一些创新性技术,如:
•多腔控制气辅成型技术 •冷却气体气辅技术 •气辅共注成型技术
•外部气辅注塑技术
•振动气辅技术
多腔控制气辅成型技术(PEP气辅技术)
传统气体辅助方法,应用于多腔模具中是比较困难的,特别 是在各个模腔尺寸不同的时候,其原因在于要控制输送至每个 模腔的熔体量存在困难,且难于控制气体流道或塑件内部中空 区的截面面积。 为解决这些问题,英国Cinpres气体注射(CGI)有限公司开 发出新型塑料驱除工艺(PEP)。它利用了由气体本身所形成的 模压和专用的切断阀,能够多次准确控制每个模腔内的材料更 换。
液体氮气热交换器
气辅共注成型技术
聚合物共注成型技术,即是同时或者先后向模腔内注入 不同的聚合物熔体,形成多层结构的一种成型技术。而气辅 共注成型技术,是将聚合物共注成型技术与气辅技术相结合 而得到的一种新工艺。与共注成型工艺相比多了一个注气过 程;相对气辅成型而言,则多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形成过程。
气辅共注成型的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 (1)共注射阶段 此阶段与一般共注成型工艺类似,只是在形成表/内 层结构后,当表层和内层所注入的材料总量占型腔总体积 一定比例时,即停止注射熔体,此过程可谓气辅过程的 “欠料注射”,只是注入两种以上的熔体。这个阶段与共 注和气辅技术都不同; (2)气辅注射阶段 气体对内层熔体进行穿透;随气体的推进,被气体 “排挤”的内层熔体又带动表层熔体向前流动; (3)保压冷却,释压脱模,获得制品 为了实现聚合物的气辅共注成型,必须对原有共注成 型设备进行改造,即在共注成型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气 辅系。
气辅注塑成型技术
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Gas—assisted InjectionMolding Technology)是自往复式螺杆注射机问世以来,注塑成型技 术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通过高压气体在注塑制件内部产生 中空截面,利用气体积压,减少制品残余内应力,消除制品 表面缩痕,减少用料,显示传统注塑成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般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经过 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再直接注入压缩气体;气体在塑料熔 体的包围下沿阻力最小的方向扩散前进,对塑料熔体进行穿 透和排空,作为动力推动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并对塑料熔 体进行保压,待制品冷却凝固后再开模顶出。
外部气体辅助成型技术的工艺原理:
当塑料熔融料由喷嘴注射并流经气体注入位置时,气体随即 注入(但是,这与反向压力注塑不同,在反向压力注塑工艺 中,模腔在注入塑料前就已加压)。外气注塑要达到预定的 效果,就必须控制注入模内的气体,对压力阶段和压力增加 的速率要求有极为准确的控制。
外部气体辅助成型技术的特点:
多腔控制气辅成型的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a)注嘴阀打开,PEP阀关闭,熔体进入并充满模腔;
(b)注嘴阀闭合,注气开始;
(c)气体穿透熔体形成中空,PEP阀打开,熔体进入次级模腔; (d)料筒进料开始下次循环。
多腔控制气辅成型的特点:
1. 不需严格控制短注量,这样可以消除滞留痕迹,模具表面质 量也会更好;
2. 可以更大程度地穿透,从而降低壁厚,缩短冷却时间;
3. PEP气辅成型技术不是利用阀来控制进入次级模腔的熔体溢 流量(PEP工艺在开阀之前就引入了气体),而是通过控制气 体注射的时间来达到控制溢流量的目的。
冷却气体气辅技术
在气辅成型过程中,尽管气体辅助成型降低了塑件的壁 厚,但在工艺过程中,冷却阶段在成型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 当气体(氮气)将塑件穿透时,其冷却作用是非常小的。如果 制品在脱模时冷却不够充分,则内部残余热量会形成表面再 结晶,从而导致制品质量降低或者变形,严重的时候制品内 部会出现气泡。 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延长模具冷却时间或 使用次级冷却装置的措施,但会增加成本。冷却气体辅助成 型技术便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气辅成型方法。 在冷却气体辅助成型工艺中,气体通常被冷却至-20℃~ 80℃。
(3)在模腔周围设计的特殊空气流道内引入振动的气体,从
模壁外部振动熔体,有利于改善其黏弹性能,平衡复合模 腔内熔体的流动。
气辅成型技术的优缺点
一、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型技术的优点
所需注射压力小; 制品翘曲变形小; 可消除缩痕, 提高表面质量; 可用于成型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 可在不增加制品重量的情况下, 通过气体加强筋增加制 品截面惯性矩,从而增加制品的刚度和强度。 对一般制品可通过气体的穿透减轻重量, 缩短成型周。
振动气体辅助注射成型设备示意图
振动的气体在辅助注射成型中主要有3种作用:
(1)在熔体内部引入振动的气体,推动熔体充满整个模腔。 振动的气体可以使熔体黏弹性减小,填充时有更好的流动 和取向;
(2)在注射熔体前沿(即模腔中)引入振动的气体,这样可以改
进熔体填充过程机理,消除缩痕以及其他由于流动性不好 而造成的缺陷隐患;
外部气体辅助成型技术
外部气体(辅助)注塑(External gas moulding;EGM)是与 传统的内部气体注塑不同的一种气体辅助注塑方法。 其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像传统方法那样将气体注入塑料内 以形成中空的部位或管道;而是将气体通过气嘴注入与塑料 相邻的模腔表面局部密封位置中,故称之为“外气注塑”。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内部)气体辅助注塑将注射过程中 保压阶段的作用降低至最小,或者可以说是取消了保压过程, 因为保压的作用已由气体注射完成了。外气注塑提供的是一 种对塑料在模具内冷却时施加压力的方法,它并不是在塑料 内部完全密闭的管道中对塑料加压,而是将压力施加于制件 的外表面上。
振动气辅技术
一般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属于非动态成型工艺。而振动气体 辅助注射成型工艺最大的改进地方便是引入一定振频振幅的振 动波,使常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时注入的“稳态气体”,变为 具有一定振动强度的“动态气体”,从而利用气体作为媒介将 振动力场引入到气辅注射成型的充模、保压和冷却过程中,使 其成为动态的成型工艺。
二、气辅成型技术的缺点
需要增加供气装置和进气喷嘴, 增加了设备投资; 对注塑机的注射量和注射压力的精度要求有所提高;
制品的注入气体的表面与未注入气体的表面会产生不
同的光泽; 制品质量对模壁温度、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更加敏。
气辅技术的主要应用
气辅技术可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上, 如电视机或音箱外壳、 汽车塑料制品、家具、浴室、厨具、家庭电器和日常用品 各类型塑胶盒和玩具等等,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