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课件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课件3)
未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 西学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 魏源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太 平天国运动,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 新篇》; (3)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 (4)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8年资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暴力推翻清王朝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社会革命) 国民共享
前提
补充和 发展
≠平分土地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 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 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制,故要社会革命。
爱国主义, 第二次: 顽强不屈(不抛弃,不放弃)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 与时俱进
(最伟大的转变),开展国民大革命。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 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 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不必管他……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 的办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 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 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请回答: ⒈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⒉据材料分析孙中山要解决什么社会的土地问题?从根本 上要解决什么矛盾? ⒊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 ⒋民生主义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试评价它的局限性。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 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 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 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 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 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 满地红旗,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 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 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 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 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 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 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 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 成厥大业慰英灵。”
联俄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 ①不反帝→ 联共 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反帝②反满 →民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①民权由资产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 阶级掌握→平 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 民共有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②普遍平等的 民权 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关注工农 扶助 实行“耕者有其田”。 农工
2、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 1905年8月
(2)机关报
(3)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 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 “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 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 •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 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 • 材料三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 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4)为了材料四的“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 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 简要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 义精神。 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最终走上了与共产 党合作之路。
民族革命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具体含义
评价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 代的要求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 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 法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 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 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 的敏锐观察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富。
第16课
三民主义 的形成和发展
1905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年
1、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思想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 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 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 主张?结果如何?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教 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走不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客观) (2)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主观)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 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 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 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 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 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 民之工具。……国民党 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 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 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 同点是什么?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孙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两半社会,创建新中国,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新”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 主义 迫,反对满洲 贵族的统治
民权 推翻君主专 主义 制政体,建立 国民政府,国 民一律平等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1年号召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 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号召和领导下,为 维护民主共和同北洋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改组国民党,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 建立,创建黄埔军校;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 国民大革命运动。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 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生命不 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 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认识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
新旧三民主义之相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4、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 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因为当时革命主要 对象是清政府。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 帝国主义的人,因为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材料三 统一中国东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工人、农民,无论男女,在各级议会有无限制的选举权,言论、 出版、集会等自由。制定关于工人、农民以及妇女法律;(1) 改良工人待遇(2)废除包工制(3)设工人医院(4)工人保 险(5)保护妇女童工(6)保护失业工人。 ——《中共二大宣言》 (2)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二大宣言对民权的解释与新三民 主义有何原则区别?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 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材料一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 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中华民国 宪法,人人共守。 ——孙文《同盟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