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分析
The End.
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Hale Waihona Puke 破产过程10月16日,安然发表2001年第二季度财报(是第三季财 务报表),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 损1.11美元。同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 法斯托与 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亿美元。 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瞄上安然,要求公司自 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 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1日,安然抵押了公司部分资产,获得J.P摩根和 所罗门史密斯巴尼的10亿美元信贷额度担保,但美林和标普 公司仍然再次调低了对安然的评级。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 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1月9日,迪诺基公司宣布准备用80亿美元收购安然, 并承担130亿美元的债务。当天午盘安然股价下挫0.16美元。
二、主要启示 1、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市场经济的共通性,安然事件引起的对公 司治理、财务报告制度、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无疑会带给 我们很多启示,这些启示对中国尚不成熟的资本市 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以及会计审计、注册
会计师行业的制度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2、关于相关制度重要性 市场经济的运行依赖于真实、准确、完整的市场信息,要 求建立完善、成熟的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及相关制度, 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制度,在制度安排上力求合理有效,并从 法律层面对于以上制度予以保障。此外,对市场主体良好商业 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制度 是基础性资源,是最为根本的保障。 同时,应当认识到,制度的好与坏只是相对的概念,不存 在绝对无缺陷的好制度,也没有哪一种制度一无是处。因此, 在制度的选择上,应当理性权衡,对比优劣。尤其是对国外的 经验和做法,更要理性借鉴,不要迷信,照单全收,应当根据 中国国情,在充分接轨的基础上,将其 “本土化”。 就颇受关注的萨班斯法案来说,无论从法案内容本身,还 是执行效果来看,都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并不能成为其他国 家必然仿效的模板。
3、主要后果影响
在安然破产事件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投资者, 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按照美国法律, 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安然的资产将优先缴纳税款、赔还银 行借款、发放员工薪资等,本来就已经不值钱的公司再经这 么一折腾,投资人肯定是血本无归。 投资人为挽回损失只有提起诉讼。按照美国法律,股市 投资人可以对安达信在财务审计时未尽职责提起诉讼,如果 法庭判定指控成立,安达信将不得不为他们的损失做出赔偿。 在此事件中受到影响的还有安然的交易对象和那些大的 金融财团。据统计,在安然破产案中,杜克(Duke)集团 损失了1亿美元,米伦特公司损失8000万美元,迪诺基损失 7500万美元。在财团中,损失比较惨重的是J.P摩根和花 旗集团。仅J.P摩根对安然的无担保贷款就高达5亿美元, 据称花旗集团的损失也差不多与此相当。此外,安然的债主 还包括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日本三家大银 行等
经理人即管理层在委托、雇佣注册会计师尽管形式上是股东
(主要是大股东)投票决定注册会计师的聘请,但注册会计 师是由管理层事先推荐,故而决策权实际上被管理层掌握着。 管理层不仅最终决定着注册会计师的聘请、聘请费用的多少 以及审计费用的支付,而且决定着注册会计师为公司提供的 审计、咨询等服务费用的结构,因此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的管 理层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独立性。这就是普遍存在于公司管 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固有利益关联”(在一股独大的 情况下,也有可能管理层就是大股东的代理人,于是大股东 与注册会计师之间也可能出现这种“固有利益关联”)。面 对自己“衣食父母”合法或非法的会计操纵行为,注册会计 师往往被置于两难的境地,从而影响到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
安然事件分析
一、基本问题
1、基本情况 2、原因分析
3、主要后果影响
二、主要启示 三、建议及对策
一、基本问题 1、基本情况
安然公司(台湾译安隆;股票代码:ENRNQ),曾是一 家位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 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 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 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 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 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 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 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 请破产保护。目前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 产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
2、原因分析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 险。位列世界第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司财务 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 债务。2001年6月,安达信曾因审计工作中出现欺诈行为被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了700万美元。 安然的核心业务就是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但在安 然,这种买卖被称作“能源交易”。据介绍,该种生意是构 建在信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能源供应者及消费者以安然为媒 介建立合约,承诺在几个月或几年之后履行合约义务。在这 种交易中,安然作为“中间人”可以很短时间内提升业绩。 由于这种生意以中间人的信用为基础,一旦安然出现任何丑 闻,其信用必将大打折扣,生意马上就有中止的危险。
•
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 券”级。 11月30日,安然股价跌至0.26美元,市值由峰值时 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 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 破产企业。当天,安然还向法院提出诉讼,声称迪诺基中 止对其合并不合规定,要求赔偿。
2、加强会计、审计准则建设
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需要两把尺度,一是会计准则,一 是独立审计准则。随着持续的全球化,许多主要资本市场正 在积极努力,推动向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趋同。 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论坛、 国际保险监管机构协会、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和世界银行在 内的国际组织,都强调全球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的、统一的 会计、审计准则,提出了各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应与国际 准则趋同的要求。世界各职业会计师组织,只要不想游离于 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之外,不想游离于国际会计审计专业服务 市场之外,就不能无视国际会计、审计准则趋同这一趋势。
此外,这种业务模式对于安然的现金流向也有着重大影 响。大多数安然的业务是基于“未来市场”的合同,虽然签 订的合同收入将计入公司财务报表,但在合同履行之前并不 能给安然带来任何现金。合同签订得越多,账面数字和实际 现金收入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安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贸易公司,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 为了抬升股价。作为贸易公司,由于天生面临着交易收入不 稳定的风险,很难在股市上得到过高评价。安然鼎盛时期的 市值曾达到其盈利的70倍甚至更多。 为了保住其自封的“世界领先公司”地位,安然的业务 不断扩张,不仅包括传统的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还包括风力、 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等。2000年,宽带业务盛极一时, 安然又投资了宽带业务。 如此折腾,安然终于在2001年10月在资产负债平衡表 上拉出了高达6.18亿美元的大口子。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 健全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既可防范公 司舞弊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美 国式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历来倍受推崇,也是 我国重点的借鉴对象。然而,安然等一系列事件却 证明,美国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严重缺 陷。正如我们对事物主次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般规律的认识一样,公司治理及其内部控制的缺 陷才是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源所在。
3、增强会计师独立性
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 权的分离。为了解和考核经营者的管理责任,财产所有者委 托独立的专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对经理人的经营情况进 行审查,受托的注册会计师将审查结果报告给委托人。在这 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 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经理人),注册会计师与经理人之 间不能够存在利益上的依赖或关联关系。一百多年以来,独 立性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所在。问题的 症结就在于教科书中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和现实中的实际委 托代理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在实际操作上,具体化为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