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因素的综合实验 (2)

生理学:影响尿生成因素的综合实验 (2)

分)
注意事项
• 要重视实验对照,在尿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才可进 行实验观察,以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要耐心观察刺激因素对尿量影响的全过程,包括变 化的峰值和持续时间。
• 每次给药后均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注射器,以保证 药液完全进入体内。
• 保持动脉导管畅通,血压监测的正常进行。 • 刺激迷走神经时,注意刺激的强度不要过强,时间
终尿生成量=超滤液量-重吸收量+分泌量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 从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实验目的
➢ 观察常见影响尿量的体液因素,并分析 其作用机制
➢ 观察血压与尿量之间的关系 ➢ 收集尿液,作生化分析
方法和步骤
1. 麻醉、固定,20%乌拉坦5ml/kg,耳缘静脉 注射
2. 颈部手术,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侧颈总 动脉插管,接压力换能器
➢ 每作完一项,要注意及时标记。
观察项目--观察尿量的变化
1. 正常尿量(滴/分)。 2.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1 min内。计尿
量(滴/分) 3. 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ml。计尿
量(滴/分) 4. 静脉注射20%葡萄糖3ml。计尿量(滴/分) 5. 静脉注射ADH(血管升压素)1ml论
一次快速注射20ml生理盐水, 血容量增加15%,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率过压
肾血浆流量
容量感受器反射 ADH分泌
肾小球滤过率
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多
静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
外周小动脉平滑肌 收缩
血压上升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 收缩
肾小球毛细血管 中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 (GFR)
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
在膀胱顶部剪一小口
插 结入 扎膀 固胱 定插 。管

注意事项
➢ 要重视实验对照,待前一项实验效应基本消失, 尿量基本稳定后,再做下一项实验观察。
➢ 注意各因素对尿量影响的全过程(峰值、持续 时间)
➢ 刺激迷走神经时,刺激强度不要过强,时间不 要过长。
➢ 各实验项目中,反应时间短的,采用每分钟尿 滴数来观察尿量的变化;反应时间长的,采用 5或10分钟尿滴数来观察尿量的变化。
手术器械
麻 醉
20%乌拉坦5 ml/kg
麻醉 20%乌拉坦5 ml/kg
进针位置
慢!
留针,固定
下腹部手术
1. 于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做一 2~3cm的纵行皮肤切口
2. 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3. 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
4. 在膀胱顶部剪一小口,插入 膀胱插管,结扎固定。
切 口
耻骨联合
沿腹白线剪开腹壁
迷走兴 奋
心输出量减少
尿 量 减 少
思考与探讨
1. 观察迷走神经对尿量的影响时,是刺激 完整神经好,还是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或中枢端好,为什么?
2. 有人说:“全身血压升高,尿量一定增 多;血压下降,尿量一定减少。”这话 对吗?为什么?
3. 下腹部手术,膀胱插管,接记滴器
麻醉
• 药物:20%乌拉坦,麻醉过程平稳,持续4-5 小时
• 计量:5ml/公斤 • 注射部位:耳缘静脉,充盈血管(3种方法),
由远到近 • 推注过程要慢,前1/3可略快,后2/3要慢 • 麻醉成功的标志:角膜反射消失
呼吸变深慢 肌张力消失 • 推药后期注意观察兔子,若已出现上述标志, 则停止打药;若麻药打完仍不出现,则每次加 药1-2ml
体竞争性结合 阻碍Cl-与载体结合 抑制
NaCl的重吸收 肾髓质高渗梯度
肾小
管液渗透压
尿液浓缩作用减弱
水的
重吸收
尿量增加
生化检验尿中的NaCl含量明显增多。
髓 袢 升 支 粗 段
ADH作用机理: ADH与远曲小管 后段、集合管上 皮上的受体结合 后,可以使其对 水的通透性增高, 也就是“水通道 开放”,使得水 重吸收增多,尿 量减少。
影响尿生成因素的综合实验
Factors Affecting Urine Formation
肾脏(kidney)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 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排 出:
①排除代谢终产物及异物; ②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③维持电解质平衡; ④维持酸碱平衡。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1. 肾小球的滤过 (filtration)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尿量减少
葡萄糖3ml注入后
血糖值超过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小管液中葡萄糖不能
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重吸收 肾小管液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增加(渗透性利尿osmotic
diuresis )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近 曲 小 管
静注速尿 与髓袢升支粗段管腔膜载体上Cl-载
(reabsorption) 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secretion)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滤过膜:面积,通透性 2.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