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
[摘要]:围绕着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已经举办了五轮,与会六方中的朝、美、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要寻找到解决朝核问题的出路,就必须对朝鲜选择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目的有个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必须对美国可供其选择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中国也必须为本国利益和地区的和平和安全考虑,积极发挥自己独特的建设性的作用。
朝核问题一旦得到妥善、和平地解决,本地区的战略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朝鲜;美国;中国
要探讨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我们首先必须认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正目的是什么,因为只有基于此才能判断朝鲜是否会弃核和在什么条件下才可能弃核。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可供美国选择的解决方案其实并不多,朝核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美国必须改变对朝一贯强硬和僵硬的政策。
在朝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中国不是旁观者,中国拥有重大的战略利益。
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应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促使朝核问题朝着有利于我国和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什么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二、朝鲜和核问题的背景
朝核问题总体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遗留问题。
冷战时期,东北亚的大格局是北三角(中苏朝)和南三角(美日韩)两个阵营的对垒。
这两个阵营也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虽然敌视,但由于势均力敌,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得以避免。
可是冷战结束后,东北亚的局势却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北三角瓦解,另一方面南三角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这种加强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美韩同盟得到加强;第二,驻韩美军仍然存在;第三,美国对韩国实施核保护。
除此外,中俄外交的变化对朝鲜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罗斯新生政权实行全面西化,在韩朝问题上一边倒地转为亲韩;中国也于1992年8月宣布与韩国建交。
来自同盟国家的后盾支援日渐瓦解了,敌对势力却越发强大。
朝鲜陷入了空前的孤立状态。
一个人在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性格就会走向一个极端,而朝鲜正是如此,在如此不利于自身的孤立情况下,朝鲜自身并没有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外交方针,或者是像中国这样寻找发展强大自己国家的方法,而是走向了牛角尖,希望借由核武器来引起世界的重视和关注,希望借由核问题得到世界的尊重。
其实朝鲜核问题的强化和加剧并不是一天两天的结果,他也有一个渐渐演变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朝核危机的爆发这个时期的核问题还处于一个蜜月时期。
1991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
朝韩双方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
这暂时看来是很好的发展,
可是在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进行了6次不定期核检查,进一步提出要进行强制性"特别-
检查",大有不找到"罪证"誓不罢休之势,令朝鲜大为光火。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核危机。
有惊无险的是在1994年6月,美国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内容相对平衡公正,双方各有所得。
原则上,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
在《框架协议》的签订后,朝鲜基本履行协议,但美国缺乏诚意。
终于,在一方没有很好的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下,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核第二次危机正式爆发。
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迎难而上,相继促成中、美、朝核三方会谈和中、朝、韩、美、日、俄六方会谈。
在六方会谈的帮助下其实朝鲜的核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可惜的是,事与愿违。
最终,六方会谈还是破裂了。
三、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和真实目的
正如许多学者所言,朝鲜坚持发展核武器,确实可以给它带来很多的好处。
比如,可以振奋国民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现行政权体制,可以减轻不堪重负的军费开支,可以抵消韩国在经济和常规军事力量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威慑美国对朝鲜可能发动的军事入侵,因为迄今为止,美国还不曾对一个有核国家入侵过。
人们都相信,如果萨达姆手里有核武器,美国就不会攻打伊拉克。
最后,开发核武器还可以用作交易,不断地从美国、韩国等取得经济和能源上的补偿。
核武器一般被认为是大国的专利品,朝鲜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小国,为何不顾一切坚持开发核武器呢?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几十年来对它采取的敌视和遏制政策使然,是冷战的残留在东北亚保存至今的产物。
早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就威胁对朝鲜26个目标进行核打击,以阻止朝鲜军队及其盟军中国志愿军的前进。
从那以后,朝鲜就一直想拥有核武器,以作为对抗美国军事威胁的一种反制手段。
冷战结束后,朝鲜的安全处境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由当初的苏、朝、中三方抗衡美、韩、日变成了独自面对美、日、韩的压力。
再加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先是把朝鲜、伊朗和伊拉克等列为“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不久之后,美国更是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入侵伊拉克,直接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这一切促使朝鲜产生了通过继续开发核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决心。
在2006年10月3日宣布要进行核试验的声明中,朝鲜外交部称:“一个民族若没有可靠的威慑力量,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他们的国家就会遭到无情的侵犯,这是世界各地弱肉强食的流血事件留给人们的教训。
” [1]从以上材料我们看到,既然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是由于美国长期对其实行的武力威胁、经济封锁的敌视政策,既然发展核力量对朝鲜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美国不改变其一贯的对朝政策,仍然采取威胁、恐吓和制裁的手段,朝鲜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话,朝鲜是不可能弃核的,六方会谈也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因此解铃还得系铃人,美国对朝政策的根本改变是朝核问题解决的出路所在。
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的处境极其艰难,人们的生活极其困苦。
这固然与其陈旧的体制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有关,但是恶劣的外部环境束缚了其进行变革的可能性。
在美国的威胁、封锁和敌视的政策之下,朝鲜很难像中国一样进行改革开放,或者像越南那样实行革新开放。
朝鲜不得不在意识形态上大力提防美国的颠覆政策,在军事上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先军”政治中去。
朝鲜一直在尝试进行经济改革的途径。
金正日等朝鲜领导人多次到中国学习和取经,并且还沿着邓小平的南行路线进行参观和访问。
朝鲜还在朝韩边界设立了开城工业园区,在中
朝边界开办了经济特区,一定程度上发挥国内市场机制作用,允许大批西方商人进入朝鲜进行经济开发活动。
朝鲜的变革一直在悄然进行,可是小布什政府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加重了对朝鲜的威胁和敌视程度。
因此,发展核武器就成为朝鲜为保全自己和迫使美国改变对朝政策的必然选择。
国际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明确地指出了美国对朝敌视政策是迫使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始作俑者。
2006年10月23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形容朝鲜进行核试验是“求救的呼喊”。
他认为平壤进行核试验是因为朝鲜没有从美国得到必需的安全保障。
他并且呼吁国际社会与朝鲜对话,反对制裁。
他说,过去的经验显示,制裁不会取得成效,对解决冲突没有任何好处[2]。
也有分析人士对朝鲜是否会弃核持极其悲观的态度。
美国外交协会副会长加里·萨莫尔认为,“朝鲜的最终愿望是拥有核武器,因此不可能完全弃核” [3]。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也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成功进行过核试验,就别想通过外交和制裁的手段劝说其弃核。
中共中央党校的张琏瑰教授认为拥有核武器是平壤不可逆转的战略决策[4]。
以上悲观论点的产生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朝鲜得不到安全保障。
试想,如果朝鲜能够通过六方会谈得到了完全的安全保障和合理的经济补偿,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正常国家的话,那它仍然坚持“拥核”对它会有什么好处呢?须知,这样的话,它将不仅失去得到的这一切,而且朝鲜作为落后的贫穷小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的核武器只会使其经济雪上加霜。
坚持“拥核”还会使朝鲜在国际上众叛亲离,将更加孤立。
六方会谈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实现半岛无核化,同时有关国家的安全保障和适当的经济补偿应该得到满足”。
如果朝鲜的安全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仍然不弃核的话,它将面临参加六方会谈中的其他五方的共同反对,包括失去中、俄对它的支持,若如此,即使拥有核武器,朝鲜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
所以朝核问题解决的关键不在于朝鲜是否会弃核,而在于美国是否会改变其对朝长期的强硬、敌视和僵化的政策。
四、中国的作用
在朝鲜核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中国始终是六方会谈的主办方,中国一直在会谈中尽到地主之宜,同时积极地参与斡旋各方,中国尽到的是一个大国应有的义务,表现出的是一个大国的度量。
韩国代表团团长宁昱淳称赞中国方面草拟的会谈文件充分反映了各方的立场。
可见中方所做的是充分照顾各方的利益。
这是中国人的几千来养成的处事风格,是美国人很难做到的。
如果没有一个大度的、头脑冷静的、处事客观理性的主办国来主持朝核问题,朝核问题是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果的,这种成果是双赢的,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课网页:
中华网:
朝鲜中央新闻社的一则报道: http://zhid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