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试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试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2-27T14:35:39.2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7期作者:韩春艳
[导读]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方法引入传统中药制剂中,优化传统中药的使用方式,提高中药在临床的利用率,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望于同行之间交流探讨。

(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13)
摘要: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方法引入传统中药制剂中,优化传统中药的使用方式,提高中药在临床的利用率,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望于同行之间交流探讨。

关键词:药物制剂新技术;中药制剂;现代化生产;应用;透皮;固体分散
一、药物制剂新技术应用意义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加之历史悠久,使得中药的制备与使用经验不断累积至今,逐渐成为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体系。

自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来,业内与坊间对中药制剂的认知与重视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中医药产业也逐渐成为促进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中华民族利用一些动植物解除人类身体病痛的案例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物理学、化学科学、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学也在现代技术和理论的推动下,不断开拓创新,技术方法日趋丰富多样,各种先进机器的引进和使用,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剂的制作效率和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说,中药制剂的发展与现代化高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

新时期,加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具有更加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制剂新技术不断涌现,在推动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药物制剂新技术与传统中药制剂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中药治疗的质量与临床药用价值,为中药现代化发展不断开拓空间。

1、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固体分散技术的原理是把固体药物放在另一种固体物质中进行高度分散,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般都会选用亲水性和水溶性较高的物质,运用这种技术进行操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难溶药物的快速溶解,增强药物的利用程度。

溶剂法、研磨法和熔融法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配置方式,在运用时需要考虑药材、固体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配置策略。

有学者利用熔融法植被水飞蓟素分散体,研究得出当水飞蓟素和聚乙二醇的含量比例达到1:9时水飞蓟素的融出速率最佳,这种固体分散体能够提升隐丹参酮的溶出度,与之前相比融出度提升了9倍以上。

中药滴丸也是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来研究现代中药的例子,而且具有肠道刺激小、服用方便和提升溶解度的特点,在生产的时候,滴丸会在极冷的条件下变成固体分散体,以微小晶粒的形式存在,这也是提升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所在。

2、微型包囊技术与微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微型包囊技术与微囊技术是指借助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囊材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壳,放置液体中药或固体中药的技术,包裹成内含囊心物的小胶囊。

在药物配置生产过程中,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优势不断显现,目前我国微囊技术日臻成熟,在中药加工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利用微型包囊技术与微囊技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被牢牢锁定在囊壳中,药物的不良气味被掩盖,减少人们服用药物的不适感。

3、脂质体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属于人工膜,近年来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不断增加。

搅动之后,脂质体可形成双层球形,其直径在10~1000nm,是一种超细粒子。

对脂质体的首次利用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将其作为药物载体,药物被包裹在水相和膜相之间,通过在脂质体表面添加靶向抗体,控制其靶向作用,可将药物富集于病变部位并释放有效成分。

脂质体无毒性、无降解性、无免疫性,在中药制剂中应用脂质体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药物作用效果,还能降低中药药材毒性,降低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4、透皮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透皮技术打破了传统皮肤的用药观念,是指借助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内循环的门户,促进药物治疗。

透皮技术的适用对象一般为酊剂、油剂、洗剂、糊剂、膏药和搽剂等,这些药剂能够通过皮肤释放药剂,并通过皮肤来吸收。

通过透皮技术制作的药剂毒副作用较小,使用方便,可以显著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肠胃因素的干扰。

在中药制剂发展中,透皮技术因其优势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等离子电渗技术、膜渗透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与透皮技术的结合,也极大地提升了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

5、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中,使用这项技术往往伴随着较大异味,在药物吸湿过程中或者在配置加工过程中,在药物外部经常要增加糖衣薄膜,从而避免片剂药物出现交换反应导致变质情况出现。

薄膜包衣技术可以实现防潮抗热的作用,并且可以掩盖药物异味,具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可以让药物质量得到稳定保存。

由于薄膜包衣质量相对较轻,制作原料相对广泛,且不需要过高的成本。

生产薄膜包衣的技术相对简单,生产周期也比较短。

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包衣薄膜代替糖衣薄膜,保护药物,延长保质期。

6、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中,包合技术是一种将药材分子包裹储存在另一种药材空穴结构中的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复合型技术。

使用这项技术进行中药加工可以改善重要物化特质,提高药物稳定性。

在提升生物利用程度的同时,可以让药物溶解度不断提高,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为了让医疗效用可以持续发挥作用,需要合理改变药物性状。

例如:将液态中药转变为粉末药物,这样可以让中药气味被掩盖起来,避免中药挥发,有效地提高了中药纯度以及药效。

7、聚合物纳米粒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聚合物纳米粒是以人工合成或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成的粒径在1—1000nm的载体系统。

聚合物由于结构的可修饰
性,在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药物包裹于载体材料中所形成的高分子纳米粒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具有控释和靶向特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粒在进人体循环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RES)所吞噬,这为治疗RES系统丰富的器官和组织如肝、脾、骨髓的疾病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对于非RES系统的靶向给药,可以通过亲水性高分子链段修饰等隐形技术、抗体包裹技术或体外磁性导向技术等方法,减少 RES 系统对纳米粒的吞噬,延长体内的循环时间。

结束语
中药制剂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架构,在现代科技的知识的帮助下,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但是需要更大更多的投入,许多药学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新制剂技术的应用在药物的开发、制剂质量的提高及用药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药物制剂的不断发展, 药物制剂新技术将会呈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圣洋,李群.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8)
[2]彭金富,阳国平.基于临床疗效和全程质控的中药制剂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7(05):59-62.
[3]王学成,伍振峰,李远辉,等.低温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50(01)
[4]王堃.药物制剂新技术在现代中药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8(08):72-73.
[5]谢燕,马越鸣,王长虹等.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