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法

有机波谱分析--质谱分析法

麦氏重排在结构鉴定上十分有用。 在醛、酮、酸、酯、酰胺以及烯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等的 质谱中都存在。
43
②逆狄尔斯-阿尔德(Retro-Diels-Alder,RDA)重排 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可发生RDA
开裂,一般都产生一个共轭二烯游离基正离子及一个 中性烯烃分子碎片。
●脂环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芳香族化合物的逆狄尔斯-阿尔德重排
β键的断裂称为β断裂。当化合物中含有C=C、苯环、 C=O等基团时,它的β键也易发生断裂。
β键断裂多发生均裂。
苄基断裂
25
c. i-断裂(i –breakage) C-X键既可发生均裂,也会发生异裂,即2个电子发生
单向转移,称为诱导断裂,或称i-断裂
●i-断裂中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造成了i-断裂困难很大。
26
③ 影响断裂的因素 a. 化学键的相对强度
优先断裂顺序:
27
单键>双键>三键
◆从化学键的键能可以看出: (1)有机物中C-S,C-X键的键能相对较小,最易断裂。 (2)其次易断裂的是C-C、C-O键。
两者键能相差不大,相对而言C-C键优先断裂。 (3)C-C与C-H比较,C-C键的键能更小,故C-C要比
离子,常常为基峰或强峰
◆碳原子相邻的杂原子对正电荷有稳定作用的离子
30
丙苯的质谱图中苄基断裂峰—m/z91
④分子离子的简单裂解的规律
以上都是简单裂解
1) 侧链碳原子处最易断裂而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侧链愈多愈易断裂,侧链上取代基大的基团优先作为自由 基脱去。
2) 饱和环在侧链部位产生α-断裂,生成带正电荷的环 状正离子碎片。
CH3NH2
31
C5H5N
79
16
b) 与邻近的峰相差是否合理 分子离子不可能裂解出三个以上的氢原子和小于一个甲
基的基团,故分子离子峰的左面不可能出现小于3~14个质量 单位的峰。
例如:
17
Relative Intensity
但与114最靠近的离子m/z 101,它
100
们的差值为13,落在不合理范围内.所 以m/z 114肯定不是分子离子。
质谱图上质荷比最大的峰一定为分子离子峰吗? 如何鉴别分子离子峰?
15
鉴别分子离子峰的方法:
a) N律 由C、H、O、X(卤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M·+ 的m/z
一定是偶数。 由C、H、O、N组成的有机物,氮为奇数,M峰的值一
定是奇数;氮偶数,M偶数。
例: NH2CH2CH2NH2 60
C6H6
78
Z
CH
C
R3
CH
R1
R2
R4 CH CH
R3
ZH
C
HC
R1
R2
其中,Z可以是C、N、O、S等原子。
41
例如:正丁醛的麦氏重排
42
麦氏重排条件: 1)含有C=O, C=N,C=S及C=C双键或苯环等; 2)与双键相连的碳链上有碳,并氢;
3) 六元环过渡态, H转移到杂原子上,同时 键发生断
裂, 生成一个中性分子和一个自由基正离子。
34
重/轻
一些元素同位素的天然丰度比 13C/12C 2H/1H 18O/16O 15N/14N 34S/32S 37Cl/35Cl 81Br/79Br
丰度比/% 1.12 0.016 0.20 0.38
4.44
32.5
97.8
◆M+1峰 由分子中分别含有13C、2H、14N、17O或13S形成;
例:在丁烷中,出现一个13C的几率是甲烷的4倍,则分子离 子峰m/z = 59、58的强度之比为:4×0.011 =0.044=4.4%,
应用:可以通过同位素峰统计分布来确定元素组成。
◆由M+1峰和M峰的强度比,可以估测出分子中各元素 的个数。例如,含 C的数目:
(M+1)峰强度 M峰强度
÷1.12% = C数
◆分子离子峰的强弱规律也就是分子的稳定性规律。
有机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稳定性顺序: 芳香化合物>共轭链烯>烯烃>脂环化合物>直链
烷烃>酮>胺>酯>醚>酸>支链烷烃>醇
13
●分子离子断裂时的一般规律:大基团形成自由基优先 离去,得到的离子峰:小基团的峰要比大基团的更强。
14
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就是化合物 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此式得:
mv2 Hzv R
v RHz m
其中:R为曲率半径 (2)
H为磁场强度 代入(1)式得:
H 2R2 m/z
这就是质谱的基本方程
2V
4
二、质谱图的组成
质谱图由横坐标、纵坐标和棒线组成。
横坐标标明离子质荷比(m/z)的数值,纵坐标标明各峰的相对强度,
棒线代表质荷比的离子。图谱中最强的一个峰称为基峰,将它的强度定
+
脱 CO
21
c. 半异裂(half- heterolysis)
已失去一个电子的化学键断裂时,只发生一个电子的单 向转移。
② 化学键易发生断裂的部位
a. α-断裂(α-breakage)
◇杂原子化合物(含氧、氮、硫及卤素等的化合物)因含 有C-X或C=X基团,其中的C—αC=X上的α键受C-X或 C=X基团上杂原子的诱导效应,键能减弱,很容易发生 断裂,称为α断裂。
38
4、重排离子峰
一些碎片离子的形成,不仅是通过简单的键的断 裂,同时伴随着分子内原子或基团的重排,这种特殊 的碎片离子,称为重排离子。质谱图上相应的峰为重 排离子峰。
常见的重排有:官能团与氢原子结合重排、麦氏重排、 逆Diels-Alder重排、碎片离子重排、复杂重排、双重 重排及异常重排等。
39
为100。
基峰
相对丰度
以基峰(质谱图 中强度最大的峰)为 100%,其余的峰按与 它的比例计算出的相对 于基峰的强度,也叫百 分强度。
丁酮的质谱图
5
三、谱图上离子峰的类型、形成及其应用
分子在离子源中可以产生各种电离,即同一种分子 可以产生多种离子峰,主要的有:
分子离子峰、 碎片离子峰、 亚稳离子峰、 同位素离子峰等。
子的单电子键。
一般情况:
C-C
k=3.4×105J/mol
C-H
k=4.1×105J/mol
失电子优先发生在C-C键上。
12
②分子离子峰在质谱图上的位置 形成的分子离子电荷数大多数为1。 分子离子峰多数在谱图的最右边。
③母峰与基峰的关系 ◆从分子离子峰的强弱可以判断所测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判断物质的类型。
①麦氏重排(Mclafferty rearrangement) 当化合物中含有C=X(X=O、N、S、C)基团时,
若与该基团直接相连的链上有-H时, -H原子可通过 六(或五)元环过渡态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发生 -
键断裂脱去中性烯烃分子碎片而重排开裂形成重排离 子,既为麦氏重排。
40
R4 CH
H
19
① 化学键的断裂方式
a. 均裂(homolysis)
◆构成键的两个电子各回原来提供电子的碳原子上。
在结构式中,用“ 转移。
(单箭头)”表示1个电子的
b. 异裂(heterolysis,非均裂):
构成 键的两个电子向同一个方向转移而断裂。用
(双箭头)”表示2个电子的转移。
正电荷转移


O C
异裂
注:由于2H、15N、17O、18O、33S的丰度比小,在有机 分子中数目少,所以一般不考虑其同位素峰。
◆另一类重要的同位素峰是M+2峰。 S : 34S / 32S=4.44% Cl: 37Cl/ 35Cl=32.5% Br: 81Br/ 79Br=97.9%
可以通过M、M+2峰的强度比来判断有机分子中是 否含有S、Cl、Br元素,及分子中所含的这些原子的个数。
第四章 质谱法简介 (Mass Spectrometry, MS)
以某种方式使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电离、碎裂,然后 按照离子的质荷比(m/z)大小把生成的各种离子分离, 检测它们的强度,并将其排列成谱,这种对物质进行定 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质谱分析法。
1
一、质谱的基本原理 使待测的样品分子气化,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
M+2峰由分子中含有1个18O或同时含有2个以上重同位素 的 原子组成。
例如:CH4 M=16
分子离子峰 12C+1H×4=16 M
同位素离子峰
13C+1H×4=17 12C+2H+1H×3=17
13C+2H+1H×3=18
M+1 M+1
M+2
其峰的相对强度之比(M+1)/M=1.1%,
若分子中有n个C原子,则(M+1)/M=n×1.1%。
α-断裂多发生均裂。例:
例: 试推断丁酮的断裂方式。 分析:丁酮含C-C和C-H单键,C=O双键。
键能小的C-C单键最先断裂。C-C键中又以αC-C键先断 裂,所以丁酮优先发生α-断裂。
α-断裂时,大基团(CH3CH2-)优先脱去。因此:
24
b. β-断裂(β-breakage)
●β键的位置:C + ·C – C –C – C – R
子束(或具有一定能量的快速原子)轰击气态分子, 使气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的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还可能断裂成各种碎片离子,所有的正离 子在电场和磁场的综合作用下按质荷比(m/z)大 小依次排列而得到谱图。
M +·
2
质谱仪示意图
离子生成后,在质谱仪中被电场加速。加速后其动能和位能
相等。即:
1 mv2 zV (1)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