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温热效应的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使局 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液循环改善。
2.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 通过以下途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对各种神经痛,肌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 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炎症疼 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 可促进炎症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 性炎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 效果。
小剂量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组织温度 不高、没有温热感觉的前提下,却有较明显 的生物学效应,非热效应。 如白细胞吞噬活动加强,急性化脓性炎症发展 受阻,以控制早期急性炎症; 神经纤维、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兴的奋性增高; 条件反射活动受到限制等。
高频电疗法分类
医用高频电疗法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两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以免引 起短路 2.有无皮肤破损或感觉功能障碍 3.治疗部位有汗液、尿液时应及时擦干 4.慢性炎症、 慢性伤口及粘连患者不宜 进行过长疗程治疗,以免引起结缔增生
微波疗法
波长范围为lm~lmm,频率范围为 300~300000MHz的电磁波为微波。微波 分为分米波(波长lm~l0cm,频率300~ 3 000MHz);厘米波(波长l0~lcm,频 率3000~30000MHz);毫米波(波长 l0~lmm,频率30 000~300 000MHz) 三个波段。
涡电流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电磁感应在线 圈中产生沿圈流动感应电流
涡电流可以释放大量电热
生理作用与治疗作用
高频电作用于人体主要产生两种效 应。即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热外效 应)。主要是温热效应,由于高频电流 通过机体时,体内的各种组织可产生不 同程度的热效应。为此,又称为透热疗
法。
(一)温热效应
➢欧姆损耗产热 ➢电流介质损耗产热 ➢为“内源”热,即为组织吸收电能后转变的 “内生”热,而非体外热辐射的加热; ➢热作用较深,可达体内深部组织,其深度依 高频电的频率而别;
2.操作方法与程序
(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裸露治疗部位, 也可穿单薄的棉织品或丝织品衣服,但不可 穿不吸汗的尼龙织物或含有金属丝的织物。
(2)接通电源,治疗机预热3分钟。 (3)按治疗需要选用合适的辐射器,安装 在治疗机支架上,接上电缆。
(4)不同种类辐射器的操作方法不同。 (5)辐射器方向位置调节好后接通高 压、调节输出。 (6)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关闭输出、 高压与电源,将辐射器从患者身上取下 或移开。
(1)辐射源的情况 (2)环境的情况 (3)受辐射者的情况 年龄:年龄小者尤其新生儿较为敏感; 性别:女性比男性敏感 工龄:
4.辐射的防护措施
(1)环境设施的防护 (2)高频电辐射源的防护 (3)操作人员的防护
超短波疗法
频率为30~300MHz、波长为 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应用 超短波电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短 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
电容场
物理特性:人体电磁学特点
❖导体特性: ❖欧姆损耗
❖ 传导电流在克服导体的阻力时所引起的电流 损耗
❖ 与电流密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 含水量多的组织产热多; ❖ 含水量少的组织产热少
物理特性:人体电磁学特点
❖电容特性: ❖电介质特性 频率高,介质常数大,
电磁场强,产热多 ❖磁性 ❖线圈特征
生物学效应与治疗作用
1.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2.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3.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4.对内分泌腺的作用
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6.对皮肤、皮下组织的作用 7.对眼球的作用 8.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9.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治疗技术
1.应用设备 目前国内多数厂家及一 些欧美厂家生产的分米波治疗机输出的电 磁波波长33cm、 频率915MHz,有些欧 美厂家及国内少数厂家生产的分米波治疗 机输出的电磁波波长69cm、频率 433.92MHz。
予除去,患者体内金属物品禁止高频电疗 骨科内固定、金属节育环等
操作的安全要求
❖ ⒊置入心脏起博器患者不能进入高频电 疗室,更不能接受治疗
手表助听器及手机应远离高频治疗机 ❖ ⒋治疗时患者和治疗师任何部位不能接
触接地的金属物或潮湿的地面 打雷时立即关闭仪器、停止治疗
操作的安全要求
❖ ⒌电感法治疗时不要将电缆直接搭患者身上 ❖ ⒍检查患者有无皮损,有无感觉障碍 ❖ ⒎婴幼儿治疗时应有专人看护
3.电容电场法:治疗时的操作、电 极的放置方法有对置法、并置法、交 叉法、单极法,其中以对置法、并置 法最常用。
(1)对置法:两个电极相对放置, 电力线集中于两极之间,横贯治疗部
位,作用较深
两电极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直 径
(2)并置法:两个电极并列放置,电 力线分散,只通过表浅组织,作用较浅。
一般分米波治疗机的输出功率 200~250W,为台式或落地式, 用于肿瘤治疗的分米波治疗机 的输 出功率可达500~700W。分米波 治疗机有多种辐射器。
(1)非接触式体表辐射器
分米波辐射器 A、圆柱形辐射器 B、矩形辐射器 C、凹槽形辐射器
(2)接触式辐射器
分米波辐射器 D、直肠辐射器 E、阴道辐射器
4.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 作用可以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
织的张力。
5.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 温热作用可促使组织修复生长。
6.提高免疫力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 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7.治癌作用 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
有治癌作用,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
高频电疗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概述
物理特性:电磁波物理特性
❖ 电场和磁场共同存在 电磁场 ❖ 电磁场的变化频率与其能量相关
流电 ❖ 电磁波的传播
波长=速度/频率 频率高,波长短
高频的交
物理特性:高频电流特点
❖ 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 治疗时电极可以不接触皮肤 ❖ 无电解作用
2450MHz
毫米波疗法 8mm
37.5GHz
Hale Waihona Puke 等幅正弦波减幅正弦波
脉冲正弦波
安全与防护
(一)安全技术
1.设备的安全措施 2.操作的安全要求
操作的安全要求
❖ ⒈操作者应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患者及操作者衣服干燥且不含金属吸汗; 意识障碍及感觉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防
止烫伤 ❖ ⒉患者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物品应
作用机制
分米波辐射于人体时,一部分在体 表皮肤上被反射回空间,一部分进入人 体,进人人体后一部分被组织吸收,一 部分在各层组织的界面上又发生反射、 折射。
含水量少、介电常数较低的脂肪组 织吸收分米波较少,不致产生“脂肪 过热”的现象;而含水量多、介电常 数较高的肌肉组织吸收分米波较多, 故产热较多。 分米波的振荡频率较高, 除产生温热效应外,还同时产生非热 效应。
超短波电流的波长范围为10~lm, 频率范围为30~300MHz。 常用于 医疗上的超短波波段有两种 ,一般
治疗多采用连续波。
作用机制与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 中小剂量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提高神经传 导速度
❖ 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时,神经系统抑制现 象
❖ 大剂量使脑脊液膜血管通透性增高,颅内 压增加
出血倾向、结核病、妊娠、严重心肺功 能不全、局部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搏 器者。
厘米波疗法
厘米波是应用于医疗微波的一个波 段。由于厘米波疗法出现早(20世纪30年 代),应用较广泛,因此不少人把厘米波 疗法直接称为微波疗法。
1.概念 应用厘米波段电磁波治疗疾病
的方法称为厘米波治疗(centmeter wave therapy),是微波疗法中的一种。因厘米波 作用于人体时产生温热效应,故厘米波疗法 又称为厘米波透热疗法或微波透热疗法。因 厘米波属于特高频电磁波,故又称之为特高
电极与皮肤之间距离不宜过大 两电极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直径, 并且不应小于3cm
一般采用四级剂量分级法:
I级剂量:又称无热量,在温热感觉阈下, 无温热感(适用于急性炎症、水肿显著、 血液 循环障碍者)。
Ⅱ级剂量:又称微热量,有刚能感觉的温热 感(适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
Ⅲ级剂量:又称温热量,有明显的、 舒适的温热感(适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 疾病)。
频电疗法。
2.物理特性 厘米波的波长范围为10~
lcm,频率范围为3000~30000MHz。 医 疗上常用的波长是 12.24cm、其频率 2450MHz的电磁波虽属分米波范围,但在
临床应用:适应证
1.炎症性疾病 急性炎症适用于Ⅰ级剂量
2. 疼痛性疾病 3. 血管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功能低下、消化道溃疡、胃肠痉挛等 5. 软组织、骨关节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骨折延期愈合、关 节积液
6. 其他 急性肾衰竭 痛经
2.禁忌证
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 出血倾向 活动性结核 妊娠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局部金属异物 植人心脏起搏器者 颅内压增高 青光眼
3.治疗剂量
分米波疗法的治疗剂量决定于辐射 器的类型、辐射距离、输出功率和治疗时 间。
临床应用
1.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软组织、内脏、
骨关节的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妇科 疾病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 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短波高热疗法配 合放疗、化疗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2.禁忌证 恶性肿瘤(一般剂量时)、
疗法名称
波长
频率
共鸣为花疗法 2000-300m
150-1000kHz
中波疗法
184m
1.63MHz
短波疗法
22.1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