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疗法1

高频电疗法1


(2)非热效应 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目前的测温方法测不到被作用组 织温度明显升高的条件下,但组织的理化特性发生一系列
的变化,称非热效应。又称电磁震荡效应。
电流特性
4、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由于高频电流频率高,电疗机输出电压在100~500V,
而容抗只有数十至数百欧姆,其电流很容易通过电极与皮肤 的间隙。 另外,高频电疗还有以电磁感应方式和电磁波辐射 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其电极(辐射器)也可以不接触皮肤进
2、非热作用 无热量高频电疗可使植物加速生长发育,使
动物神经纤维再生加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控制早期急 性炎症的发展。一般来说,频率越高,非热作用越显著,但 热作用会掩盖非热作用,即热作用明显时非热作用受到抑制。 这一点在临床治疗时很重要,当选择非热作用时,应采用无 热量或微热量。
高频电疗的设备与技术要求
(一)超短波疗法
应用波长 1-10m 的超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超短波疗法。
超短波的治疗作用及康复应用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用适当剂量的超短波作用于腰骶
神经节及病灶区,对治疗下肢神经血管疾病,有降低交感 神经的紧张度,减少血管的痉挛,建立侧支循环。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中等剂量作用于实验动物时,先 出现短时间血管收缩,随之扩张,血流加速。剂量过大可
(9)治疗前告诉患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过程中不可随
便移动体位; (10)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病人,如过热,应随时调整剂量; (11)疗前检查病人皮肤有无潮湿,疗后检查皮肤有无灼 伤; (12)感觉和血循环障碍、活动性结核、高热、妊娠早期, 不能进行高频治疗,月经期应避免进行下腹部的治疗; (13)婴幼儿进行治疗时尿布一定要干燥,以防烫伤。
线集中于两极之间,贯穿治疗部位,作用较深。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①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②电极与治疗部位表面要平行; ③表面凹凸不平的部位要加大电极与皮肤间隙; ④两个电极与皮肤的间隙要相符;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⑤两电极应等大 ⑥防止电力线密集穿过小的接触面;
对置法注意事项
⑦两肢体同时进行治疗时,两内侧电场最强,骨突出接触处 电力线集中,可在两突出间垫一衬垫物(如毛巾),使 作用均匀。
并置法
两个电极并臵于同侧治疗部位表面,电力线较分散,只 通过表浅组织,故作用较浅。 ①电极与皮肤的间隙不宜过大; ②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电极的直径,并且不应小于3cm。
单极法
使用一个电极于治疗部位,作用只限于电极下中央部位 的浅层组织,故作用范围小而表浅。大功率治疗机除治疗面 瘫外,一般不采用单极法。
蛋白质分解过程增加,而大剂量则起抑制作用。
(6)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超短波对内分泌腺尤其是性腺非 常敏感。 (7) 对肝、脾、胃肠的作用:有加强免疫功能。
(8)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超短波作用于肾区,可使尿量增
加。作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时可使排尿次数及尿量
增多,有利尿作用。 (9) 对炎症组织的作用:超短波的消炎作用有增强机体的 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扩张血管、改善血液 循环、消除水肿、促进肉芽和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高频电疗法
医学上把频率大于100K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应
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
法。
电流特性
1、无电解作用
高频电流在治疗中是以全波形式出现的正弦交流电,所 以没有电解作用。 2、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高频电流即使连续多个周期的刺激也不会引起神经肌肉
的兴奋收缩反应。
因目前没有精确的直接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国内外都按
治疗时患者的温热感觉程度进行治疗剂量分级的方法。 一般根据:(1)患者的感觉;(2)氖光管的亮度;(3) 毫安表的读数
患者的感觉 — 是指患者治疗局部的主观温热感:在治疗
局部皮肤感觉正常的条件下,它反映了人体接受超短波电
场作用后,吸收电场能量转变为热的情况,但这是主观的,
单极法注意事项
①两电极相背; ②无作用极距离作用极60 - 80cm; ③小功率超短波单极治疗时,无作用极距离患者40-50cm;
间隙的大小
(1)治疗浅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3-4cm,小功率超 短波0.5-1cm。治疗深组织:大功率超短波间隙为5-6cm, 小功率为2-3cm。 (2)间隙的作用:间隙小,加大了电场强度,表面过热, 而又限制了电场的深部作用;间隙大,增减了电场强度, 表面与深部同时增减,使其作用深而均匀。
行治疗。
治疗作用
1、热作用 温热能引起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强,在热
的作用下,组织的代谢增强,加强了局部代谢物的排除, 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降低肌肉和结蹄组织的张力,可以 缓解痉挛和减轻疼痛。在温热的作用下,还可以使体内的 抗体和补体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增强了机体 的免疫防御功能。
治疗作用
电流特性
3、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1)热效应:在低、中频电流中,由于通过的电流小, 不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但在高频电疗时(共鸣火花除外), 由于频率高,容抗降低,通过人体的电流显著增大,高频电 流通过组织,在组织中发生耗损,电能转变为热能而产热。
这种热称内源热(内生热),有别于外源热。
产热的方式有三种
治疗方法、剂量同超短波疗法 , 短波疗法的温热效 应比较明显,而非热效应不及超短波明显,只有脉冲短 波的脉冲峰功率较高,脉冲间歇时间长,热量就不易积
累,其温热效应就不明显,此时产生非热效应,所以短
波机的脉冲治疗也用于无热量,而大剂量则要用连续输 出。
而超短波疗法主要以电容电场法进行治疗,超短波的 频率高于短波,非热效应比短波明显,所以超短波的连续 输出也用于无热量治疗。
治疗技术
(1)电感场法
①电缆法:所用电缆是一根粗而柔软的导线,长度约 3m ,
治疗时电缆双绕肢体 3-4 周(圈间距离 20-30cm ),或平绕 成各种形状放臵于治疗部位,或绕成螺旋状放在圆胶木盒 内成为盘状电极,固定于活动支臂上。 ②涡流电极法:电极内有线圈和电容,以单极治疗,电缆 或电场与皮肤的间隙为1-2cm,间隙小作用表浅,间隙大作 用较深。 (2)电容场法(板状电极)
机械设备
(1)功率:大功率250 - 300 w 输出功率;小功率50 - 80 w 输出功率; (2)输出方式:连续与脉冲式大功率超短波;
(3)两种形式:台式与落地式。
附属用品
(1)电容电极(板状电极);
(2)玻璃罩电极; (3)间隙:毡垫、棉垫、毛巾或空气。
电极放置方法
( 1 )对臵法:两个电极相对放臵于治疗部位两侧,电力
(4)戴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入高频治疗室; (5)治疗部位或其附近有手表或金属物品时,高频电磁场 将比较集中地作用于金属物品上,金属吸收电磁场后发热
,容易引起灼伤; (6)短波电缆治疗时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间距要相等; (7)两条输出电缆要等长、平行; (8)头部治疗时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 治疗;
出现血管麻痹、出血。
(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后, 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强,48h后这种增加更为明显。 (4)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小、中剂量的超短波对造血器官有
刺激作用。血沉开始时加快,1-3h后恢复正常。1h后凝血作
用即有显著上升。
(5)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小剂量能使肌体组织的氧化过程使
5~10次为一疗程;
亚急性、慢性疾病每次治疗10~15min,每日一次,
10~15次为一疗程; 恶性肿瘤高热疗法每次治疗40~60min,每周1~2次,
5~15次为一疗程,应与化疗、放疗基本同步。
(二)短波疗法
应用波长 10-100m 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称短波疗法。 短波疗法主要以电感场法(又称线圈场法)进行治疗。
(三)微波治疗
微波是一种定向性电磁波辐射疗法,经特制的辐射器作
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特高频电磁波,因近似,但分米波
的作用深度深于厘米波,可达深层肌肉,而厘米波作用表 浅,只达皮肤、皮下组织及浅层肌肉。二者均有较明显的 温热效应,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大剂量 产生的高热可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还有影响神经兴奋性、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非热效应。
毫米波只产生非热效应,无明显的温热效应,作用表 浅,有镇痛、消炎、促进组织生长修复的作用。
微波电疗的生物学效应与治疗作用
对皮肤、皮下组织的作用 对内脏器管的作用 对眼球的作用 对血液循环的作用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①欧姆耗损产热:高频电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耗损→ 热;
②介质耗损产热:高频电振荡→电解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介
质耗损→热; ③共振吸收产热:当高频电频率很高时(厘米波),组织中某些成
分(水分子)的固有振动频率与作用的高频电频率相近时产生共振,对
电磁波能量产生最大限度的吸收,被电能加强的微粒动能在运动过程中 因克服周围阻力而转变为热。
1、仪器设备安全
(1)治疗室地面应为木地板; (2)治疗床、椅、机台应为木质制成; (3)要有正规的地线装臵,有条件的应加屏蔽; (4)病人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不应接触暖气管、水管、治 疗机壳;
(5)有故障的治疗机或附件不能用于病人治疗,要经过
机修人员检修后方可使用; (6)两条输出电缆要等长,治疗过程中两条导线不能交 叉、打圈; (7)高频机与中频机不能同疗室使用,高频电将影响中
治疗剂量的划分
超短波治疗剂量决定于机器的功率、作用时间、电极
与人体之间的间隙、不同形状大小的电极等等综合因素。
治疗剂量的划分
1、电极面积:电极的面积大则治疗剂量大,面积小则剂量小。 2、电极与皮肤之间的距离:电极紧贴皮肤则作用表浅(涡电 流除外),电极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则作用可达较深组织。 3、作用时间:治疗时间长则治疗剂量大 ,时间短则剂量小。 4、输出强度:输出强度大时治疗剂量大 ,输出小时剂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