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二、鸿雁
• (1)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 发出无尽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2)“鸿足传书”的传说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 (3)集体迁徙,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
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 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 • (2)受“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方式影响,日
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 该回家了。日暮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
肠人在天涯。
准确把握诗歌意象
1.抓住事物自身的特征。
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 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 2.以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 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再如,杜鹃、猿鸣常传达凄凉之境都是与他们 的声音有关。
3.联系全篇,宏观把握。 4.掌握一些营造意象的方法。
诗歌鉴赏之
教学目标
1、认识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诗词的重要性
2、积累古典诗词常用意象(重点) 3、学习意象题型的解答方法(难点)
弄清概念:
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
文景物,是诗中的情中之景。诗歌中的景物 是浸润了诗(词)人情感的形象,是诗(词) 人抒情言志的载体。
意象
意象=物象+情意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 兴。
鉴赏景物形象题型之一: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技巧点拨]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 2 步骤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 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 语,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 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 答题步骤如下: 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 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郭绍兰 《寄夫》 )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
傍谁飞?(文天祥《怀金陵》) •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鉴赏景物形象题型之一;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 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 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 叹”及“一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 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5.蒙太奇般的意象组合
诗歌鉴赏中景物形象的三大题型:
一是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二是画面描述 三是意境赏析
鉴赏景物形象题型之一: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设问方式] 1.分析意象含义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 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诗人与意象
弄清概念:
意 境 意境=意象+氛围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 的“境”(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 机统一。
月亮 柳
浮云 芳草
鸿雁
鹧鸪
南浦、长亭
• 三、 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 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燕 鸳鸯 鱼莲
• 四、 节操类意象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高 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自况。
梅花 菊花 松 蝉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 不同思想感情
一、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 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 感情
一、 忧愁类意象
“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
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
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
物抒愁。
杜鹃
羌笛、胡茄
水
丁香 乌鸦
细雨、烟雾
芭蕉 猿啼
梧桐 寒蝉
• 二、 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 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 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鉴赏景物形象题型之一:意象的含义(内涵)及作用的分析
2.分析意象作用的 2 步骤和 5 角度 步骤一: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色。 步骤二:分析作用,点出效果。分析时主要从以下 5 个角度: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 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三、登高(登楼,登台)
• (1)登楼远望,漂泊异地的文人免不了愁从中来。登 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 (2)感受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激发人对自己 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 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 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