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一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任务二烧伤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 如何转运脊柱骨折病人?答:三人平托或滚动法将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2. 请说出伤口换药的顺序。
答:清洁伤口-污染伤口-感染伤口【新课导入】【案例】患者,男,63岁,印染厂退休工人。
因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无痛性血尿3天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8.5℃,肾区无叩击痛。
B超检查示:膀胱腔内见新生肿物。
”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癌。
思考:1.该患者患膀胱癌的主要病因是什么?2.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休克恢复患者进行简单清创的能力、对四肢Ⅰ度、Ⅱ度烧伤患者用敷料对烧伤创面包扎封闭固定的能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翻身床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烧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烧伤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的能力,具备对愈后结痂患者引流液异常观察的能力、能够指导患者术后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术后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概念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气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其中以热力烧伤最为常见。
小先生:(图片)二、病因根据烧伤的全身反应及临床过程,临床上将烧伤分为三期:1. 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休克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面积烧伤的热力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渗出多自烧伤后2-3小时开始,6-8小时最快,至36-4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吸收。
2. 感染期创面从渗出逐渐转化为吸收为主,创面及组织中的毒素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
加之烧伤使皮肤失去防御功能,污染创面的细菌易在坏死组织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烧伤越深、面积越大,感染机会越多、感染越严重。
3. 恢复期组织烧伤后,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创面已开始了修复过程。
包括创面修复期和功能修复期。
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
深2度烧伤如无感染等并发症,约3-4周后自愈,留有瘢痕。
3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深2度烧伤均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三、临床表现视频:烧伤你知多少?小组讨论:烧伤主要症状烧伤面积1.中国新九分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
该法将体表面积分为11个9%,;另加会阴区的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
12岁以下小儿头部面积较大,双下肢面积相对较小,测算方法应结合年龄进行计算。
成人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部位成人各部位面积小儿各部位面积头颈9*1=9(头发3面部3颈部3)9+(12-年龄)双上肢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躯干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9*3双下肢9*5+1=46(双臂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46-(12-年龄)2.手掌法以病人本人拇指并拢的一个手掌面积约为1%计算,适用于较小面积烧伤的估测或作为九分法的补充。
(二)烧伤深度按组织损伤的层次,铵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将烧伤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烧伤。
一度、浅二度属浅度烧伤;深二度和三度属深度烧伤。
一度烧伤又称红斑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三到七日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二度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泡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两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
深二度烧伤:伤及真皮层,可有效水泡,疱壁较厚、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创面湿润,痛觉迟钝,三到四周愈合,常有瘢痕增生。
三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及骨骼。
痛觉消失,创面五水泡,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碳化成焦痂,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
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三度烧伤,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缩愈合。
烧伤严重性程度主要与烧伤深度和面积有关,临床上多采取综合性评估,以利病人分类治疗和效果评价。
我国常用的分度法为: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9%。
中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10%-295,或三度烧伤面积<10%。
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50%,或3度烧伤面积10%-20%,或二度、三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比,但并发休克、呼吸道烧伤或合并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或三度烧伤面积>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小儿由于生理上的特点,休克、全身性感染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是:(1)轻度烧伤:烧伤总面积<10%,无三度烧伤。
(2)中度烧伤:烧伤总面积10%-29%,三度烧伤<5%.(3)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49%,三度烧伤5%-14%。
(4)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三度烧伤>15%。
吸入性损伤以往称为“呼吸道烧伤”,常与头面部烧伤同时发生,系收入浓烟、火焰、蒸气、热气或吸入有毒、刺激性气体所致。
可有呛咳、声嘶、吞咽疼痛,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哮鸣音等表现,易发生窒息或肺部感染。
四、治疗原则小面积浅表烧伤的治疗原则是及早清创、保护创面,防治感染,促进愈合。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性反应重,其原则是:(1)早期及时输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
(2)深度烧伤组织应早期切除,自体、异体皮肤移植覆盖。
(3)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同时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治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4)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五、护理问题1.有窒息的危险与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有关2.体液不足与创面大量渗出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烧伤导致皮肤组织破坏有关4.疼痛与组织破坏、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5.焦虑和恐惧与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有关六、护理措施(一)现场救护现场救护原则是在于使病人尽快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和进行必要的急救;对于轻症进行妥善的创面处理,对于重症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并及时转送。
1.迅速脱离热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灭火,脱去燃烧衣物,就地翻滚或跳入水池,熄灭火焰,以阻止高温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
互救者可就近用棉被或毛毯覆盖,隔绝灭火。
切忌用手扑打火焰、奔跑呼叫,以免增加损伤。
热液浸渍的衣裤,可冷水冲淋后剪开取下,以免强力剥脱而撕脱水疱皮。
小面积烧伤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或浸泡,既可止痛,又可带走余热。
酸碱烧伤,即刻脱去或剪开沾有酸、碱的衣服,以大量清水冲洗为首选,且冲洗时间宜适当延长。
如系生石灰烧伤,可先去除石灰粉粒,再用清水长时间地冲洗,以避免石灰遇水产热加重损伤。
磷烧伤时立即将烧伤部位浸入水中或用大量清水冲洗,同时在水中拭去磷颗粒;不可将创面暴露在空气中,避免剩余磷继续燃烧,创面忌用油质敷料,以免磷在油中溶解而被吸收中毒。
电击伤时迅速使病人脱离电源,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措施。
2.抢救生命是急救的首要原则,要配合医生首先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
对头、颈部烧伤或疑有呼吸道烧伤时,应备齐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口、鼻腔通畅。
必要时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手术。
维持生命体征监测。
3.预防休克稳定病人情绪、镇静和止痛。
合并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忌用吗啡。
伤后应尽早实施补液方案,尽量避免饮白开水。
若病情平稳,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
中度以上烧伤需转运者,须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及右旋糖酐500ml,途中需持续输液。
4.保护创面和保温暴露的体表和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床单覆盖包裹,协助病人调整体位,避免创面受压。
5.尽快转送大面积烧伤早期应避免长途转运,休克期最好就近抗休克或加作气管切开,待病情平稳后再运转。
途中应持续静脉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前和转运中避免使用冬眠药物和呼吸抑制剂。
抬病人上下楼时,头朝下方,用汽车转运时,病人应横卧或取头在后、足在前的卧位,以防脑缺血;。
详细记录处理内容,利于后续医生的诊治。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烧伤后2日内,因创面大量渗出而致体液不足。
液体疗法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
首先应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1.早期补液方案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
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特重度烧伤为1:1,即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各0.75ml。
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
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决定。
举例:一烧伤面积60%、体重50kg病人,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60*5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为:60*50*0.5=1500ml,晶体液为:60*50*1=3000ml,水分为2000ml。
第二个24小时,胶体液减半为750ml,晶体液减半为1500ml,水分仍为2000ml2.液体的种类与安排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等。
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也可用血浆代用品和全血,Ⅲ度烧伤应多输新鲜血。
生理日需量常用5%-10%葡萄糖液补充。
因为烧伤后第1个8小时内渗液最快,应在首个8小时内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而后的16小时内输完。
补液原则一般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胶、晶液体交替输入,尤其注意不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大量不含电解质的液体,以免加重低钠血症。
3.观察指标(1)尿量:如肾功能正常,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所以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时应常规留置导尿进行观察。
成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有血红蛋白尿时要维持在50ml以上,但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输液要适当限量。
(2)其他指标:病人安静,成人脉搏在100次/分(小儿140次/分)以下,心音强而有力,肢端温暖,收缩压在90mmHg以上,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O),说明血容量已基本不足。
(三)创面护理创面处理原则是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
1.创面的早期处理病人休克基本控制后,在良好的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应尽早进行简单性清创。
清创顺序一般自头部、四肢、胸腹部、背部和会阴部顺序进行。
剃净创面附近的毛发、剪短指甲,擦净创周皮肤。
用灭菌水冲洗创面,轻拭去表面沾附物,使创面清洁。
创面的完整水疱予以保留,只需抽去水疱液。
已脱落的水疱皮予以去除。
根据情况去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
Ⅲ度焦痂保持干燥,外涂碘酊,可早期切痂并立即植皮,也可待其自然溶痂脱落再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