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

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

版画转化为版刻插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期间充分运用了中国当时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版刻插图即用雕刻的方法得到画稿的副本,在版画的基础上,进行“镜像”处理,先把版画的内容反刻在其他版上,然后在凸出部分涂上油墨压在一张纸上。

版画是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又被称为复数性的艺术,是画家利用版这一媒介手工拓印出的画。

一、图像的魅力与版刻插图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版刻插图历经唐代的普及、宋元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发展至高峰。

明清时期,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全面发展,书商、刻工、画师等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推动版刻行业蓬勃发展,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流派。

不仅如此,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也参与其中。

因此,版刻插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技艺高超的雕刻名家雕刻精美的绘稿,创作出大量制作精良的版刻作品。

同时,明清时期戏曲小说到达繁荣时期不仅仅是因为题材、内容、思想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俗化的插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样才使明清小说走进千家万户。

插图依附于一定的文字背景,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可作为文本的图解加深、强化文本的叙事主题、情节、意境等。

另外,对于图像而言,中国古代文人总有特殊的情结,如画一幅山水,总要落款题字。

图像与文字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满足市民文化的通俗性需求而言,若没有图像,文字的描述则过于单调、枯燥。

二、戏曲小说与园林艺术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独具美学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园林格调,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古代,士大夫阶级往往热衷于追求一种“山水之间”的情怀,但他们并不愿意舍弃物质享受,于是将自己对山水的情怀安放在园林之中,从而达到身处繁华之中但享受到山水乐趣的目的。

从小说文字中,可以通过想象,感受到园林风景之美,但没有插图展现园林的具体形态,每个人都不免会有自己的主观想法。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怀,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易详尽。

”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版刻插图达到了创作高峰,在这些插图中,大部分人物活动场景是描绘中国园林的。

因此,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明清小说中的版刻插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研究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画中的造园,《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明清园林建筑艺术的典范。

大观园作为小说里出现的园林,是作者曹雪芹根据当时许多园林的风格,经过提炼、整合虚构出的园林,是一种区别于实体园林的存在。

大观园与其他的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它是专门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致,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气势。

三、《红楼梦》与大观园的园林虚构文章以清代孙温所绘制的绘本《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探索《红楼梦》中的造园艺术特色。

这套绘本插图以大观园为起始,开篇是一幅大观园的俯瞰构图,其中的景致尽收眼底。

从第二幅起,依次描绘出原作中的环境、故事情节等。

画面包括人物山水、神仙鬼怪、亭台楼阁、珍禽走兽等,《红楼梦》中所提到的所有内容几乎一一体现,单是人物就有3700余人。

自从《红楼梦》问世之后,相关绘本屡见不鲜,年画、国画、壁画、版画、人物绣像、连环画均有,但几乎没有绘本能超过这套作品。

在绘本《红楼梦》中,可以看出大观园主要是用岩石堆垒起来的山,即“翠峰”,几乎每一幅描绘大观园室外场景的图都有山石的存在,“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设置影壁,挡住观看者的视线,从而丰富其中的空间层次。

水是园林的灵魂,在大观园也不例外,其中并没有大湖式的水体布置,所见只是溪、河、池等景观。

河水在流经过程中,由于河面蜿蜒逶迤,形成了不同的水池。

山的主要作用是分隔景点,水的主要作用则是贯穿各景点。

如周汝昌所言,“大观园的一切池、台、馆、泉、石、林、塘,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

另外,在大观园中,植物从乔木、灌木到藤本,从观赏花卉到四季果木、蔬菜,各种各样。

在《贾政游大观园》中,人物穿花度柳,经过荼靡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

从图中可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赵雪珂李昊达梁亚男摘要:中国戏曲经历汉、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时初具规模,经过了元代杂剧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呈现出蓬勃鼎盛的状态。

中国小说发展从两汉的远古神话,历经六朝时期的笔记小说、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在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到达顶峰期。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华夏文明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其特点需要借助中国典籍。

该文通过汇编、整理明清时期的戏曲小说中的版刻插图,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风格。

关键词: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园林图像汇编整理82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上接第81页)领域的基础性地位,并在具体的测绘技术实践过程中,凭借测绘工艺的实践方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艺进行整合应用,使更多的基础性技术能够在装修技术整合应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为建筑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工艺综合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建筑设计人员在测绘工艺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实践活动的智慧考核作为基础性因素,以此保证工匠精神可以按照预定的目标不断推进,并使更多的智慧因素可以在测绘工艺领域实现自身的价值。

测绘工艺领域工匠精神的优化还必须配以质量评价体系。

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结合不同时间段的技术实践需要,考察工匠精神的客观需求,以此保证更多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在测绘工艺领域得到优化实践,更好地保证工匠精神价值的有效传承。

2.提升工匠精神在建筑实践工作领域的应用效率首先,建筑设计人员在工匠精神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从高质量工匠精神培养的角度出发,设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践方案,使工匠精神可以充分发挥设计价值,并明确建筑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需要,以便更好地体现工匠精神的应用价值。

其次,在判断工匠精神应用价值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还必须从工艺传承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工程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使工匠精神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条件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实现与建筑设计预期效果的对接,为“样式雷”建筑适应建筑工艺优化管控需求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从传统建筑领域寻求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理念,是保证传统建筑的实用性价值得到完整开发的基础。

因此,从“样式雷”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工匠精神在这一领域的具体体现进行总结,并研究与工匠精神具体培养理念相符的“样式雷”建筑精神优化策略,对提升工匠精神的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17规划项目,名称:“样式雷”建筑文化遗产中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研究(编号:17Y S31)。

参考文献:[1]陈栋.中国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原创性问题探讨.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王裔婷.基于透视还原的圆明园四十景图造景设计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常青.我国风土建筑的谱系构成及传承前景概观——基于体系化的标本保存与整体再生目标.建筑学报,2016(10).[5]闫觅.以天津为中心的旧直隶工业遗产群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6]赵雯雯.从图样到空间.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编辑杨婷看出,大观园中植物品种繁多,景观效果甚佳。

在孙温的绘图中,每个建筑各具特点,如,体现乡村风情的建筑有稻香村,体现庙宇庄重的建筑有栊翠庵,体现华丽富贵的建筑有怡红院,等等。

同时,明清时期的园林表现出一种含蓄美,通过山石、树林、建筑分隔空间,形成迂回曲折的路,以曲折的路径增加空间的转换和景观的变化,形成一种气韵生动、起伏错落的自然美。

除此之外,明清园林的意境美也是一大特点。

意境美主要表现在诗情画意中,诗情画意主要通过匾联体现。

匾联通常利用精练的语言和书法形式命名一处景色。

在大观园中,“蓼汀花溆”为贾宝玉所创。

“蓼汀”一词从唐代罗邺《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一句得来,“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一句得来。

不仅如此,大观园中匾联题词处处存在,如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等,这些都蕴涵了文人墨客的文化意识。

而且,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是移步换景。

大观园中“借景”的设计很巧妙,透过假山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里面。

这也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一个突出的手法,也就是在园林景观中,对客观环境和自然景物相互利用、补充,从而构成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结语明清时期的版刻插图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绘画与版刻的结合,是对中国历代园林设计的继承。

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版刻插图的梳理,以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国园林景观的精髓,将美术、文学、文化贯穿起来,“以图证史”,寻求古典文学与艺术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唤醒研究者与设计师对园林图像史学价值的高度重视。

基金项目: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图像汇编整理”(201811463022Z)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3]邰杰,周武忠.行为学视野中明清小说版刻插图的园林活动场景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2).[4]邰杰.作为“记忆术”的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中的园林图像制作.艺术设计研究,2017(3).[5]邰杰.《增评补图石头记》——一部清初造园“图像-设计”论的文本.中国园林,2016(10).[6]陆庆龙,邰杰.图像与园林:设计学视野中的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6).[7]邰杰,陆韡.“第四风景”的再造:四大名著版刻插图中的园林图像比较研究.艺术百家,2015(5).[8]邰杰.传统造园制图术研究——以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为研究对象.设计艺术研究,2015(3).(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编辑缪健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