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信用与信用工具
四、消费信用
2、消费信用的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销 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五、股份信用
涵义:以公司为受信主体,接受其他公司、机构、 或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主要参与者是公司、金融机构、非金融机 构以及个人 ;以公司本身的信誉和经营情况作 为信用基础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二、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三、信用工具的分类 四、短期信用工具 五、长期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概念 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
的合法凭证,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 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二、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一)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债务人须按期还本付息。 (二)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必要时迅速转变为现金而不致遭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三、国家信用 四、消费信用 五、股份信用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涵义和形式 涵义:商业信用是企业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以
赊销或预付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形式:赊销、分期付款、预付货款等 。
2、商业信用的特点: 是直接信用。 借贷双方为企业—商业信用的主体。 借贷的对象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客体。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动态一致。
三、信用的特点
暂时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暂时的 偿还性: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
取得。 收益性:还本基础之上,支付利息。 风险性:由于仅仅是价值的单方面让渡,债权人并
未同时获得对等回报,到期是否能够收回,具有一 定的风险性。
四、信用的四大要素
信用主体:授信者(债权人)、受信者(债务人) 信用客体:信用关系的标的,货币或实物。 信用工具:信用载体,载明债券债务关系的凭证。 信用条件:期限和利率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银行的中介功能
最终放款 人(资源 存款 所有者或 货币持有 者)
放款
银行
最终借 款人 (有投 资机会 的人 )
资金的原始供给者 债权人
3、商业信用的作用: ▲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 ▲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 ▲商业信用的作用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 局限性的影响.
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商业信用在规模和数量上受到资本量限制。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受到限制。
二、银行信用
1、涵义: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1、消费信用的涵义和形式 涵义: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
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形式:企业提供的类似商业信用,目的是达到促销目的。
主要形式有赊销或分期付款方式。 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类似银行信用:
(1)消费贷款(住房,购车) (2)抵押贷款(小额抵押,以存单) (3)信用卡透支(信贷)
五、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 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 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币,二者融为一体时—金融。
二、信用的本质
有条件的借贷行为-----还本付息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交易中,债权人提供了
资金的使用权,而债务人则是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资金在 一定时限的占有和使用权。 是价值单方面让渡,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交易 不同于商品买卖。借贷行为发生时,没有进行对等交换, 只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二、信用的本质 三、信用的特点 四、信用的四大要素 五、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原义包括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践成约, 经济学中的信用专指借贷活动。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 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
中介人 债务人 债权人
资金最终需要者 债务人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比较
内容
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资金来源
企业暂时闲置的货币资 商品资本 金,社会各阶层的货币 资金和货币收入
规模和数量 大
小
使用方向
广(用于各方面)
狭(有局限)
信用能力和作 信用关系广泛、信誉度 限于信用授受双方相
用范围
高
互了解
信用期限
有短有长
短
管理和调节 容易
难
三、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涵义和形式 含义:是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
形式,或者说是政府的借贷活动。 形式:国库券—平衡财政收支
国债—弥补财政赤字
2、国家信用的特点: ●目的单一,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用途单一,旨在公益事业建设 ●信用性强,信用风险小,安全性高 ●日益成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2、银行信用的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发生在银行与企业、家庭和其他机构之间— 主体 以单一的货币形态来提供—客体 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3、银行信用的优点 ●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调动了社会各界资金,不受方向、
数量、规模、期限限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信用的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受损失的能力。 (三)收益性:是指持有信用工具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 (四)风险性:是指购买信用工具的本金和预定收益遭受损失的
可能性大小。
三、信用工具的分类
(一)按发行者的地位分: 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二)按金融市场交易的偿还期分 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比较
区别
系 直接信用
不同
政府-企业、个
人
目的不同
弥补赤字等非赢 利性
筹资的主动性不同 主动性强
筹资的稳定程度不同 稳定性较强
利息来源不同
税收
银行信用 经营货币基础上 间接信用 银行是信用中介
经营
主动性弱 稳定性差 借款人承担
四、消费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