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论
《斗牛图》,纸本,墨笔。卷44×4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 戴嵩为韩滉的弟子,专擅画牛。这幅《斗 牛图》曾为清宫御藏。乾隆曾在此图上题跋: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 斗牛图 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关于戴嵩画斗 牛在画史上有一段趣闻:戴嵩画了一幅斗牛, 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 唐 . 戴嵩 众人看了都叫好,惟独有个牧童不已为然,戴 嵩很奇怪,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 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 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
《哲学生活》 第 二 单 元
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哲理)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世界观或者说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
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世界观或者说原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要重视意识的能动性,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方法论)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和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实践主体 的能动性 实践主体 改造自然 的创造性 改造社会
原因
实践是主观能 动性的活动
表现
什么是社会性、 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 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A.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 本的形式) B.变革社会的实践 C.科学实验活动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的哪种形式? 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生产实践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变革社会的实践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科学实验活动
想一想
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重大发 现,以至用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科学定理、 定律。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是否具有社会 性?为什么?
(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 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三峡工程
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 人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 发出新的生存空间。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 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将用 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 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1.实践及其特点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 性活动 A.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
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 ②小行星撞击地球×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 × 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 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蜜蜂筑巢与建筑工人盖房子最本质
的区别是什么?
主观能动性 2、《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 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
庄稼,他这种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 有社会性吗?
具有社会性
对号入座
有目的、有意识的 改造活动 受客观事物及其运 动规律制约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人的活动
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
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 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 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 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1961年人类首次升 入太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2004年勇气号登陆 (美国)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特点
聚焦“青藏铁路”
群策群力 共同规划
五十年代 探测考察
国富民强 施工机械化
图片共同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怎样体现的?
(2)实践的基本特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特征
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1)构成实践的要素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社会是客观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2)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 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办事情要成功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客观规律相结合.
导入新课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
(2)实践的三个特征
主观能动性 最本质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