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辅导
一、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随着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育,他们在心里上也经历了急剧的变化,这种急剧变化尤其反映在情绪情感当面,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深刻、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具体说来,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系列矛盾性特点,可以用一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稳定和冲动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与儿童时期相比,显得更稳定,受外界情境的影响更少。
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冲动型,常表现为“一时性起”、年轻气盛。
这一方面于青春期的大脑神经活动特点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这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
2深刻与延续
青少年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身心的巨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3掩饰和表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已不再那样外露、直观了,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情绪情感带有内隐的特点。
青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在情绪上仍不能想成年人那样周密成熟,有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十分外露。
4自尊与自卑
青少年十分的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不断困扰于心,
他们的自尊感非常强,希望社会和他人尊重和承认自己,期望在群体中取得适当的地位,收到好评和重视。
但他们的认识能力、社会能力尚不成熟,又会感到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
案例一:
红星小学六年级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同学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校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
同时,周老师发现,施巧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和同学交流和沟通。
显得很内向,不爱讲话。
她看到妈妈的时候也是很紧张,带点害怕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归宿。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创伤,渐渐的他会把自己关闭起来,与世隔绝。
即使受到伤害的时候也不会与父母交涉。
父母是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间接因素。
案例中的妈妈经常打巧巧,导致她性格内向,不喜欢讲话、与人沟通交流。
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以,家暴百害而无一利。
1、反对家暴,以理服人。
2、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如果缺少交流与沟通,就会产生很多隔阂。
照成家庭纠纷。
家,是幸福的地方,温暖的港湾。
不是工作受气之后的出气筒,更不是实施暴力的场所。
爱护这个家庭,呵护你的孩子是你的义务。
3、多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促进感情的交流。
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二、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包括个体间相互认识、相互好恶、相互亲疏的心理上的距离。
青少年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特点:1.青少年自主要求增强,对父母的权威的接受性降低,赋予父母权威的合法性下降。
观念上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行动上希望自由自主。
2.青少年与父母的情感关系相对于儿童期逐渐变得疏远。
3.青少年与同龄人的互动增多,与父母的互动相对减少。
青少年同伴关系特点:1.交往愿望强烈;2.追求平等的交往;3.
渴望与异性的交往;4.富于理想色彩;5.注重情感交流;6.个体差异显著;
案例二:
在对500名中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反映与父母有“代沟”的选择较为集中,具体表现在“穿衣打扮”、“父母唠叨”、“业余爱好”、“零用钱消费”、“课外读物”、“交友”、“隐私”等方面的分歧。
青少年亲子关系培养指导:
家长篇:
1.更新教育观念
2.努力充分了解孩子
3.掌握沟通艺术,提高沟通质量:尊重接纳,不过多干涉
4.学会倾听。
了解孩子的心声
孩子篇:
1. 尊重、肯定父母的优点和贡献。
2.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3. 表达自己的真是感受,以及自己对父母的希望和建议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生理状况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一个所难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个体的生理成熟,在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1独立意识发展,产生“成人感”;2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3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4自我意识出现新的分化;5强烈的自尊需求;6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案例三: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
对王伟的自我意识辅导应做到
1.引导他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既要看到自己
的优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2.确立现实合理的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若过高而无法实现会使
青少年丧失发展的信心;理想自我若过低,也会使青少年失
去发展的目标,陷入自我满足中。
3.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4.克服自我意识障碍。
四、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1.异性意识发展(1)异性意识的准备期:男女儿童时期出现通性联
系密切的倾向,没有明显的异性意识;(2)异性疏远期:在男女同学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先疏远,后来逐渐接近,对异性的兴趣却用一种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故意轻视对方甚至不友好的攻击对方;(3)异性亲近期:青少年有了性欲的体验和要求男女之间相互有了好感,出现情感上的吸引与亲近;(4)两性初恋期:一般来说已经到了青少年晚期,身心接近成熟,此时开始约会谈恋爱比较合适。
2.异性感受强烈:这首先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渴望获得性知识,
并且,他们对异性好感、敏感,想接近异性,结交异性朋友,十分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对异性反应特别敏感,会做出各种举动吸引异性的注意。
3.性困扰频繁:这种困扰有生理方面的困扰、早熟或晚熟的困扰、
性冲动的困扰、未婚先孕等,也有心理方面的困扰。
案例四:
前不久,某报纸报道:一中专生要求同学帮自己手淫,遭拒绝后与同学发生纠纷,结果不仅赔偿同学精神损失2000元,而且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分,最终黯然离校,而另一同学的父母也为其办理了退学手续。
青少年性教育滞后的现象再次引起社会担忧。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事实上,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但为何还会出现上述之类人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呢?这主要是因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
时间选择上,应提前进行,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教育方式上,可以随内容和孩子的特点而定。
最好由同性家长进行,采用暗示谈话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文艺评论,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谈体会、感想等方式,正面阐述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切不可把性的欲望和冲动,看成低级下流而予以粗暴的斥责,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善意的暗示与指导。
具体教育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性生理卫生方面,要告诉孩子人体解剖和性器官解剖生理知识。
性道德教育,要注意人格培养,提高孩子道德判断水平,自觉地抵制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性心理卫生教育方面,应该有一个自然的、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