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
Page
6
概况
Page
7
风景名胜
三山两寺一河一湖
灵山、百花山、妙峰山 潭柘、戒台 永定河 珍珠湖
Page
8
灵山
灵山风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位 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主峰海 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被 誉为京西的“珠穆朗玛”。
Page
9
妙峰山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 门头沟区境内,距市中心50 余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 景区以“古刹、奇松、怪石” 而闻名。
Page 21
流杯亭(猗玕亭)
猗玕亭 从皇帝坐北朝南的位置看过去 ,水 槽的图案是个虎头,而从大臣坐南 朝北的位置看过去是个龙头图案。 扫径猗猗有绿筠, 亭子北侧沿阶而上有着一片茂盛的 竹林,这里的竹子和其他地方不同, 是皇帝御赐的品种。黄色的竹子干 频伽鸟语说经频。 上每节都镶有一条绿色,俗称金镶 玉竹。
Page
10
百花山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 北京西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 区清水镇境内,2008年经国务 院批准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 区基础上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
两寺
戒台寺
潭柘寺
Page
12
一条河——永定河
Page
13
一湖——珍珠湖
灵水村
Page
15
爨底下村
Page
16
髽鬏山战役
髽鬏山战役是1937年南口战 役的一个组成部分。1937年 8、9月间,奉命驰援南口的 卫立煌部与日军在门头沟髽 鬏山地区激战20余天。髽鬏 山,海拔1524米,位于今北 京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与 大台地区千军台村之间,与 清水尖、百花山同在一道大 梁上,因主峰两个状似古代 少女髽鬏发型的山峰而得名 。
门头沟区
李雪薇 吕琳 鲁诗萌
简介 地理位置 概况 风景名胜 历史遗迹——潭柘寺 革命老区
Page
2
门头沟区是北京市下辖 的市辖区,地处北京西部山 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 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Page3源自Page4
Page
5
组成:98.5%的山区
1.5%的平原
周边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房山区、昌平区、丰台区、河 北省涿鹿县、涞水县、怀来县。
Page 23
Page
24
Page
25
观音洞
Page
26
通往观音洞的一条小路
Page
27
革命老区
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 政委邓华率三大队进入斋堂川,创建 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 根据地,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 家大院。在党的领导下,党员和群众 骨干编成工作组分赴各个村庄发动群 众,建立武装,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 救国运动在平西展开。平西抗日根据 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天王殿
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宇是天王殿, 殿内正中供有木雕漆金的弥勒 坐像。在殿内西侧为泥塑彩绘 的四大天王坐像,又称为“护 世四天王”,是佛教保护神, 分别护持着天下的四大部洲。 中国人认为,南方增长天王的 宝剑象征着“风”,东方持国 天王手持的琵琶象征着“调”,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的伞象征着 “雨”,西方广目天王手缠龙 象征着“顺”,合在一起为: “风调雨顺”,表达了中华民 族祈求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Page 19
大雄宝殿
宝殿面阔五间,重 檐庑殿顶,黄琉璃 瓦绿剪边,上檐额 题“清静庄严”, 下檐额题“福海珠 轮”。正脊两端各 有一巨型碧绿的琉 璃鸱吻,是元代遗 物,上系以金光闪 闪的鎏金长链。
Page 20
帝王树
传说,当一个帝王去世时, 帝王树就会有一支树杈折断;当 一个帝王继位后,帝王树上又会 长出新的枝条。所以、人们把这 颗大树称为“帝王树”。北方高 僧皆宜以此树代表菩提树,视为 佛门圣树。帝王树,直干探天, 粗可数围,相传为辽代遗物,距 今已近千年。帝王树枝叶茂盛, 历经千年的风雨依然风采依旧, 看世事沧桑,迎各方游客。东侧 的一株称"帝王树",西侧的一株 称"配王树"。这两株古树都是我 国的活化石银杏树。
Page
17
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元朝初年, 世祖忽必烈听从了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 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 北连朔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 ,这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在此之前,辽国曾在公元 916年以幽州为南京,晚于晋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则天 时代也比晋代晚400多年。因之,民谚所说的潭柘寺与北 京城的关系是真实的。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潭柘寺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 史书载“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民间则有“先有潭柘寺, 后 有北京城”的俗谚。 潭柘寺建于1600余年前的晋代,初称嘉福寺,兴盛于唐代的
武则天时期,名为龙泉寺,金代改称为大万寿寺,清康熙年
间改称岫云寺。据《岫云寺莲花池记略》载:“寺址本在青 龙潭上,有古柘千章,故名潭柘寺”。
引流何必浮觞效, 乾隆皇帝曾特意为流杯亭题诗一首, 名为《猗玕亭》。
岂是兰亭修契人。
龙王殿——石鱼
龙王殿,又称石鱼殿,在殿前檐下的左侧,挂有一条石鱼,长5尺,黑绿色, 远看似铜,近看是石,这是且一块含铜的石料雕而成的,其声如金石,若敲 击其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十分悦耳,犹如乐器。有人说这是 在清代落入潭柘寺的一块含铜量很高的大块陨石。关于石鱼还有一个美丽的 传说,据说这条石鱼原来是南海龙王进献给玉皇大帝的一条神鱼,放养在瑶 池里,后来有一年天下大旱,疾病流行,玉皇大帝就把这条神鱼赐给了潭柘 寺,让其下到人间去拯救灾难。一天夜里,一道耀眼的电光划空而过,“轰 隆”一声巨响,一个东西从天而落,寺僧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鱼, 第二天早晨,大鱼变成了石鱼。这条石鱼广有神力,天下南七北六十三个省, 哪个省发生了旱灾,只要敲击一下鱼身上相应的部位,那个地方就能够下雨; 人的身上什么地方有了伤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的部位,伤病就 可以痊愈。只要是善男信女的心地虔诚,就会百灵百验,因而信奉者极多, 石鱼也是“潭柘四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