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90.0分)1.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
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 分裂走向统一B. 繁荣与开放C. 文明初露曙光D. 巩固与危机2.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 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B. 少数民族入侵C. 世袭继承D. 外戚政变夺取政权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南北交通B.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 巡游享乐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4.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中连接黄河和淮河的一段名称是()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邗沟D. 通济渠5.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中心是在()A. 长安B. 江都C. 余杭D. 洛阳6.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统治者贪图享乐B. 残暴的统治C. 大兴土木工程D. 国家财政困难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这句话警醒自己的原因是()A. 唐太宗任贤纳谏B. 隋末农民起义的结果C. 隋朝灭亡的教训D. 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9.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关于中国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实行重文轻武的文官制度C. 完善三省六部制D.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10.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A. 姚崇、房玄龄B. 房玄龄、杜如晦C. 宋璟、杜如晦D. 姚崇、宋璟11.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12.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的贡献是()A. 加试策问B. 创立进士科C. 创立殿试D. 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13.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犁③翻车④筒车。
A. ②④B. ③④C. ①③D. ①②14.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A. 青瓷B. 白瓷C. 青花瓷D. 唐三彩1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6.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B. 创立了三省六部制C.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D. 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17.“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唐朝和某一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个少数民族是()A. 回纥B. 吐蕃C. 南诏D. 靺鞨18.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9.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A. 波斯B. 大食C. 日本D. 天竺20.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若你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你会给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是()A. 祖国统一B. 民族团结C. 中外交往D. 抵抗侵略21.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日友好B. 传播日本文化C.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D. 求取佛经精义22.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叛乱是()A. 七国之乱B. 八王之乱C. 安史之乱D. 藩镇割据23.如图反映的政治局面是()A. 藩镇割据B. 五代十国C. 民族政权并立D. 南北朝分裂2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天竺”、“佛教”、“《大唐西域记》”、“那烂陀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 玄奘西行B. 鉴真东渡C. 郑成功收复台湾D. 戚继光抗倭25.“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这一歇后语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A. 杯酒释兵权B. “澶渊之盟”C. 靖康之变D. 陈桥兵变26.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A. 设置通判B. 设置转运使C.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D.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27.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 等级森严B. 商业繁荣C. 重农抑商D. 重文轻武28.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29.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30.“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谁与谁的分界线()A. 北宋与西夏B. 北宋与辽C. 南宋与辽D. 南宋与金31.下列历史人物中创造“郾城大捷”佳绩的是()A. 元昊B. 寇准C. 王彦D. 岳飞32.这一民族曾受辽的控制,后建立了金这一政权,曾灭亡北宋。
“这一民族”指的是()A. 契丹B. 女真C. 党项D. 蒙古33.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把都城迁到中都,中都是现在的()A. 会宁B. 北京C. 南京D. 银川3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赵匡胤和铁木真B. 赵匡胤和忽必烈C. 赵构和铁木真D. 赵构和忽必烈35.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6.由于种种因素,经济重心的转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A. 隋朝时期B. 唐朝时期C. 北宋时期D. 南宋时期37.下列水稻品种中,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是()A. 占城稻B. 杂交水稻C. 籼型稻D. 早稻38.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繁荣,中国海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当时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 市舶司B. 宣政院C. 安西都护府D. 中书省3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海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瓷都”。
“瓷都”指的是()A. 越窑B. 邢窑C. 景德镇D. 定窑40.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 繁荣与开放B.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1.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到四川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A. 铁钱B. 会子C. 交子D. 白银42.12世纪时,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又受到金朝的奴役,草原人民不得安宁。
使得蒙古高原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 阿骨打B. 阿保机C. 铁木真D. 忽必烈43.风吹草低,金戈铁马,还有震动欧亚的血与火交织的武功,组成了元朝历史的“风景线”。
下列与元朝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忽必烈继承汗位②蒙古政权建立③南宋灭亡④元朝建立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④①③②D. ②①④③4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 清朝B. 元朝C. 宋朝D. 辽朝45.“他在南宋灭亡后,仍然继续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这里的“他”是()A. 岳飞B. 辛弃疾C. 文天祥D. 戚继光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46.回答下列问题:隋炀帝时,创立______ ,科举制正式形成。
贞观年间,唐太宗重视纳谏,广开言路,著名大臣______ ,前后进谏了200多次。
宋朝造船业发达,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______ 。
唐太宗时期,和亲吐蕃的公主是______ 。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圣”的是______ 。
47.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所以答案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
本题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建立。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夺取政权的方式。
3.【答案】B【解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其中,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是根本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注意统治阶级采取的所有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4.【答案】D【解析】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沟通了五大河流,其中沟通黄河和淮河的是通济渠。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辨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5.【答案】D【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最北段是永济渠,最南段是江南河。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分段及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解析】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在位期间,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暴虐无道,终于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注意掌握隋朝的兴亡。
7.【答案】C【解析】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论正是唐太宗由隋朝灭亡中吸取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