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


• (三)把儿童交给品德高尚的教师 • 卢梭认为,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
育他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受过教育,而且 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教 师应该是一个为理想而不是为金钱工作的 人。如果教师是为了金钱工作的话,那他 就不配从事教师职业。
四、自然教育的实施
• (一)婴儿期的教育(0—2岁) • 卢梭认为,婴儿期儿童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
• 综观卢梭的论述,“自然人”与“公民”的对立
• •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能独自体现出 自己的价值。而公民一切依赖于专制社会,失去 了自身的独特价值。 第二,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 第三,自然人又是自由人,他无所不宜、无所不 能,而国家公民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 第四,自然人靠自己劳动所得为生,而现行培养 出的公民主要是官僚阶级,以依赖他人为生。
• (五)女子教育 • 卢梭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也是从他的“遵循自

然”的基本思想引申出来的。他说:所有一切男 女两性的特征,都应当看作是由于自然的安排而 得到尊重。他认为女人的责任就在于生儿育女、 相夫教子,不赞成女孩学习更深的知识,因为她 们没有相当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严 密的科学。 所以说,卢梭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总倾向是保 守的。小家碧玉、贤妻良母是其教育目标。然而, 这对于当时贵族妇女不事家务、奢侈放荡的风气 来说,也不啻是一种反叛了。
• (四)青年期教育(15—20岁) • 卢梭认为15岁以后的阶段是男孩脱离儿童状
态的“第二次诞生”,不仅生理上发生狂风暴雨 般的巨变,而且经过前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 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自然知识,已经懂得了 所有那些与他自己有关的道德观念了,并具有了 解社会道德关系的欲望。鉴于这些身心变化,爱 弥儿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 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了。
• (二)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 在这一时期,卢梭认为,儿童学会了用语言来
表达自己。但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处于 “理性睡眠期”。因此,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 务在于继续发展儿童的体力、发展儿童的感觉能 力;同时发展儿童的记忆力。 在发展体力上,卢梭主张让儿童自由地活动, 不要干涉。“大自然是有增强孩子的身体和使之 成长的办法的,我们决不能违反它的办法。当一 个孩子想走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硬要它呆着不 动,但是,如果他想呆在那里,我们就不应当逼 着他去走。”



在智育上,卢梭认为,儿童在12岁以前不要读 书。但即使不读书,他的记忆也会得到发展,他 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他在把他自己所看到和 所听到的一切记下来的时候,他的记忆力得到了 发展。不过,卢梭并不是阻止儿童读书,他只是 反对强迫儿童读书,以免他对读书发生厌恶的心 情。 在德育上,卢梭认为如果先去发展理性,那简 直是本末倒置。因此“不在于教学生道德和真理, 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污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 谬见。”卢梭还主张采用自然后果方法,即让儿 童自己在生活中学会遵守自然法则。


最后,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卢梭十分注重道德 教育实践,主张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养成美 德。 此外,宗教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 内容。卢梭指出: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地美德。 但是他反对教士们编的荒诞教义,反对对儿童过 早地灌输宗教观念。他希望一个人依从其天性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宗教、信奉上 帝。卢梭还提出了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 问题,并把它们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卢梭指 出,始终要从天性的本身去寻找控制它的适当工 具。
• 例如,当孩子说谎时,你不需要对他们加
以惩罚,而是这样处理:不要信任他所说 的话,即使他说的可能是事情。 • 比如,儿童打坏家具,别忙着给他另外的 家具,而后让他感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 通过这种自然的惩罚,儿童便不会去破坏 家具了。
• (二)儿童的发现 • 卢梭的“性善论”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认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在人生的秩序中都 有固定的作用,错过之后就很难弥补。 对于当时强调“教育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风 气,卢梭认为,那种野蛮的教育是为了不可靠的 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儿 童“欢乐的岁月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 度过的”。 他认为,应该把“把儿童看做儿童”,就是要尊 重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 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 的教育,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 义。”然而,如何才能使这三种教育不互相冲突而趋向 一致呢?卢梭进一步指出:“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 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 育中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 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从中可以看出,
• (三)少年期教育(12—15岁) • 在这一时期,卢梭认为孩子体力增长得比他


需要快得多,除了满足欲望的需要之外还有富余, 因此他就找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 首先,在学习内容方面,孩子首先应当学习有 用的知识。所谓有用知识,就是那些真正有用的 知识。 其次,孩子对于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理解,因为 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爱弥儿 的知识不多,但他所有的知识都真正属于他自己 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


首先,基于人生而具有“公平的道德原则”, 卢梭认为道德的价值主要是心灵的内在满足,可 以说是为道德而道德。他认为,当人们做了错事 时内心不安,就是真正的惩罚,反之,如果知道 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内心得到满足,就是获得 了奖赏,感到的就是幸福。 其次,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利开始。 “仁者爱人”,德育的目标就是把这种自然的天 性扩展开来,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就 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也可以得到别人的爱。



“自然人”虽然与专制国家的“公民”相 对立的概念,但它并不与“社会人”完全 不容。卢梭笔下的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 的野蛮人,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他 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 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由于他始终是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 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所以他仍被称为“自 然人”而不叫做“社会人”。其实,卢梭 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
一、自然教育的含义及必要性

所谓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 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有广 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教育涉及卢梭的整个 教育分期,分别为:婴儿期(0—2岁)、儿童期 (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 (15—20岁)。卢梭的教育方法便是配合四个发 展阶段而实施。而狭义的自然教育主要是指0—12 岁的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 说话,亦即一种消极教育。显然,自然教育的实 施场所也自然在自然之中(乡村),而不是在社 会之中(城市)。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爱弥儿》一书出版于1762年,副标题 为“论教育”。卢梭虚构了一个叫爱弥儿 的教育对象,并且指出,男孩子最自然的 教育者就是他们的父亲。卢梭自己在该书 中这样写道:“《爱弥儿》一书,构思20 年,撰写3年。”全书分为五卷,每卷详细 论述了爱弥儿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一、自然教育的含义以及必要性 • 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 四、自然教育的实施

此外,在学习方法面,教给孩子学习方法 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的“问题不在于告诉 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 理”。 • 除了学习之外,孩子还必须劳动。因为 “劳动是社会不可豁免的责任。任何一个 公民,无论他是贫或是富,是强或是弱, 只要他不干活,就是一个流氓。”所以, 必须使孩子学会劳动,成为一个自食其力 的劳动者。劳动的内容主要是木工劳动。
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 (一)消极教育 • 所谓消极教育就是设法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
让自然说话、让儿童自然成长的教育。消极教育 不是给儿童养成品德,而是防止儿童趋于邪恶; 不教以儿童知识,而是防止他们产生对于事物的 误解。卢梭指出,从婴儿出生起,就该在他心灵 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因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因此,自然人的培养和教育,不是积极地 教育,而是要阻止去做某些事情,让自然说话。
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教育主要是身体养育,并 通过活动锻炼身体和训练感觉器官,培养儿童的 感觉能力。因此,除了保证营养外,要给儿童有 充分活动的可能。卢梭反对用打襁褓的方法束缚 新生婴儿的手足,认为那样不仅影响儿童身体的 发展,造成“驼背的,瘸腿的,膝盖内弯的,患 佝偻病的,患脊髓炎的,以及各种各样畸形的 人”,而且还会影响孩子 的脾气和性格。在这一 时期,卢梭认为,还要注意儿童好哭的问题,防 止儿童任性性格的发生。

综上所述,卢梭关于儿童的观念在人类的 儿童观演变史上是前无古人的。特别是卢 梭的“发现儿童”和“消极 教育”理论对 现代教育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具有奠基的意 义。 • 或许,他的教育思想有些过于理想化,不 便于实施,但是他先进的思想光辉仍给我 们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卢梭从天性、环境、教育的角度,论证了
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他认为人所受的 教育,来源不外乎三种,或是“受之于自 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 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 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 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 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 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

从而引发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史的发现,即“儿 童的发现”。 卢梭指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 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如果我们打乱 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 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我们将会造成一批年纪轻轻地博士和老态龙钟的 儿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