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政治经济学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本讲教学要求:
识记: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货币的五 大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通货膨 胀与通货紧缩、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领会:
货币的本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 现形式和作用。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社会, 甚至现在农村的一些地方,还是直接的物物交 换;实际上就是用我手中的东西去买你手中的 东西,只要两者的价值量相等就行了。
B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 可以是纸币
D 必须是金属货币
E 可以是信用货币
答案:ACE
纸币——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代替 金属货币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
思考?
理论上讲,由于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的 执行流通手段,所以,纸币的发行量应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那么,现实生活中,纸币的发行量会 不会出现偏差呢?如果发行多了,或者 是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举例
假定流通中需要4000元金属货币,则 理论上需要发行4000元纸币。 (1)如果流通中纸币实际的发行量为 4000元,那么,这时:
从直接的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 交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
(一)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发展)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 另一种商品上。例如:
1只羊 = 2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与它 相交换的商品上。例如:
(2)商品流通:
商品(Ware)—卖 货币(Gold)买— 商品(Ware)
商品流通
商品能否卖出去,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 命运,因此,销售(售卖)阶段被称为 “惊险的一跳”。而买东西相对较容易。
(3)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时,买卖同时进行, 比如1只羊=2把斧子,羊卖出去的同时斧子 也卖出去了,但是,出现了货币后,先用1只 羊换回6两银子,羊卖出去了,但如果6两银 子不用来买斧子,这时斧子就没有卖出去, 买和卖分离了。也就是说,货币执行流通手 段职能后,导致买和卖的分离与脱节,这一 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 能导致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例 如,有些人只卖不买,有钱但不急于买东 西),出现经济危机。
货币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交换的劳动 产品),货币还是特殊的商品,因为只有 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请问:
如果没有交换会不会有货币 出现?
已经存在的货币会不会永远 存在?
再请问:
没有交换,有没有商品?没有商 品,货币会不会存在?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金属块 每次都要称重、鉴别,极为不便
铸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 ( A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货币 E 世界货币
摆在开元商场一楼的一个钻戒标价¥3, 568元,请问,这时货币执行什么职能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价格标准
答案:A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A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5、世界货币。
(1)定义:金银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市 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货币 的其他几个职能在世界市场上的延伸。 例如:国际购买;国际支付;财富转 移——战争赔款、向国外贷款、输出资 本。
(2)执行世界货币的必须是足值的贵金 属;现今,某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 货币如美元、欧元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世 界货币的职能,各国货币之间按一定比 例进行兑换。
1元纸币=1元金属货币,流通正常。 1把值10元金属货币的椅子=10元纸币。
(2)如果流通中纸币实际的发行量为8000 元,超过了实际需求量,那么,这时:
2元纸币=1元金属货币,1元纸币=0.5 元金属货币(价上涨)。
这种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 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价上涨的现象,叫通货膨胀。
我们手中的货币是不是用了一次就不再用 了?
不是! (4)随着商品流通的继续,货币也在不断的
运动,即货币流通:
货币(Gold) —商品(Ware)—货币(Gold)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补充内容)
历史上,贵金属作为货币直接流通;而 现代市场经济中,是用纸币(现金)、 信用货币或电子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 流通手段职能。
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
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CD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四)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定义——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 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 尺子有长度,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长短; 砝码有重量,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轻重; 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 小?
(2)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一方面解除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 商品交换规模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另一方面,赊买赊卖,会形成 债务链,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 题,就可能引起信用制度的破坏,甚至 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4、贮藏手段。
(1)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 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思考?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买和卖都 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见货、不见钱; 只见钱、不见货的现象经常发生,那么, 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什么样的 职能呢?
3、支付手段。
(1)定义:在一切没有商品与货币同时、 同地相向运动的经济活动中,货币所执 行的职能。
例如: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 支付债务、定金、租金、利息、发放工 资、到银行存款,国家财政拨款,异地 付款等等这些经济活动中。
(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用
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 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 实的货币,只需要通过观念的货币(例 如标签)就可以了。
= 2把斧子(或) =15公斤谷子(或) 1只羊 =20尺布(或) =6分黄金(或)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3、一般价值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 某一种商品上。例如:
2把斧子(或) = 15公斤谷子(或) = 20尺布(或) = 1只羊 6分黄金(或) =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
羊在这里充当其他商品交换的媒介, 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 现在羊上,羊在这里充当着一般等价物 的作用。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确定价格,而 不是买卖。例如:一栋小别墅100万,房产 公司不可能在房子里放上100万;商店里的 商品价格是多少,老板只需要在旁边放个标 签或说一声就行了。
2、流通手段
(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 能。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只是将商品的价值 表现出来(标价),所以不需要现实的 货币,但标价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 方便买卖,流通过程就是买和卖的过程, 所以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 的货币。
不同的形状、大小,标明重量,从足 值逐渐磨损为不足值。
本身无价值,只是作为货币符号代替 金属货币进行流通。不易大宗交易。
通过存款帐户由银行进行支付,不用 兑取现金。存款货币——信用维持。
电子自动转帐系统,纯粹观念性货币。
“1只羊=2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
形式是 (A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3)如果流通中纸币实际的发行量为2000 元,少于实际需求量,那么,这时:
0.5元纸币=1元金属货币,1元纸币=2 元金属货币(纸币升值),于是,
1把值10元金属货币的椅子=5元纸币。
(物价下降)。
这种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 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升值、物价 下降(持续6个月)的现象,叫通货紧缩。
(2)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 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贵金属,如:金 银条块。
(3)现实生活中贮藏货币的方式有:住房 公积金、养老金、保险金、银行储蓄存 款(最普遍)。
(4)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货币作为贮 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退出流通进入 贮藏;
流通中的货币量少了——退出储藏进入 流通。
一般等价物——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 介的商品。
4、货币形式。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统一地表现在金银 等贵金属上时,就产生了货币 。例如:
2把斧子(或) =
15公斤谷子(或) =
20尺布(或) = 6分黄金
1只羊(或)
=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
(1)当一般等价物固定一种商品上时,这 种商品就成了货币。
(2)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的 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是否固定罢了。
(3)由于金银等贵金属具有价值高、方便 携带、易于分割、不易磨损、易于保存 等特点,因此,一般等价物最后固定在 金银等贵金属上,形成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 银等贵金属。
(2)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大家知道,如今的交换最常见的是以货币为媒 介的交换过程。
即:商品——货币——商品。
请问:
?货币是不是从来就有的?
?现在的货币
与以前的货币形 式上什么不同。
?手中的货币到底是
什么东西?有哪些用途?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在有货币的今 天,商品交换以货币为中介,但在货币 产生之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