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3-03-01T14:42:24.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胡永玲[导读] 脑梗塞主要分为脑梗塞、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三类。

胡永玲(江西省电力公司柘林水电厂职工医院 332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299-02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为实验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经一段时间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心理干预护理干预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老年人。

病情轻者可致患者口眼歪斜、产生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患者肢体瘫痪,甚至是大小便失禁。

笔者从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出发,说明其心理和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5±3.5)岁。

1.2 方法
1.2.1 将上述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

经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 (1)心理护理患者患病初期常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作为医护人员,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从患者的角度加以考虑,使老年患者重新找回自信心,减少患者的种种不安,鼓励其参加各种治疗和康复活动,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使其能够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在生活方面,对病人要做好护理工作。

在饮食方面,应指导家属给患者食用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给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

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保证患者每日都能接触到充足的阳光,定期给室内消毒。

协助病人的日常生活,如洗脸、饮食等。

(3)肢体训练为防止患者病情复发,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要加强对患者的肢体训练。

床上肢体功能训练:患者取平卧位,足与踝成90度,并使患者手握毛巾,保证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站立和行走训练:在保证有人保护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自己站立和独立行走,并坚持每天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先从简单的发声训练开始,循序渐进的使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吞咽功能训练:选取一些易咀嚼和易吞咽的食物给患者,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食物被吸入气管;食物进入口腔后,让患者反复咀嚼多次。

1.3 观察标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2HO生活质量量表,分数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n) 总体健康(GH) 疼痛与不适(P) 积极感受(PF) 日常生活能力(LB) 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DDP) 实验组 79.44±5.32 70.37±6.12 80.47±6.37 78.36±5.38 72.36±5.83 对照组 72.57±6.35 76.97±5.86 73.44±5.89 72.64±5.87 78.42±6.42 P <0.05 <0.05 <0.05 <0.05 <0.05由上表,加以心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动脉阻塞所引起的脑组织的破坏。

引发脑梗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糖尿病、冠心病、体重超重、遗传等原因。

因此脑梗塞的易患人群即为: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冠心病病人、高血压病人、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人,以及有高盐、高油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脑梗塞主要分为脑梗塞、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三类。

患者临床表现常有一下几种:口眼歪斜,眩晕、恶心、说话不清、甚至是半身不遂或是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者甚至会昏迷不醒。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通过实验,经过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由此可见,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率,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忻志鹏主编.实用临床心理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44-260.
[2]来桂英,郭安娜,陈春兰,等.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与心身健康的关系.中华护理杂志,1994:1(29):4.
[3]冉学军.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89-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