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作文轻松起来

让作文轻松起来

“让作文生活化”实验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

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
息和活力。

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操作措施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

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

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
的营养。

2、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3、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

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展;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
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

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

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以及变化。

2)、生活娱乐式: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

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

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

如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通过调查研究,谈古
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条件
1、建立由年级组老师组成的课题研究组。

2、课题组每月研究讨论活动。

3、课题组实施者每两月写一篇心得、随笔,每学期写一篇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二完小三三班
对照班:二完小三二班
2、试验时间:2013年九月-------2015年九月
3、实验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

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①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
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②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③通过调查,建立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资料库。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八、保证措施
1、建立研究档案,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

2、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培训交流活动。

3、主动与主管科研的带头人进行讨论。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杨介榜(校长)
组长:柴校长(副校长)
副组长:张秀琴(教导主任)
实验者:聂春雨吴艳萍
小组成员:王艳华吴艳萍聂春雨袁晓静
十、经费预算如下:
“让作文生活化”实验课题
研究方案
磴口县二完小
聂春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