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20条研究课题-131223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20条研究课题-131223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1.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回顾 2.上海国资发展现状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4.总结
2、上海国资发展现状——特点 上海国资发展特点
总量大,作用大
2012年底,上海地方国 资总额达9.64万亿,其中 市国资委直管资产2.84万 亿。创造产值占全市GDP 20.5%,工业总产值占全 市13.5%,新增固定资产 投资占全市21.7%,缴纳 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39%。 2012年,资产、收入、 利润分别占全国1/9、1/8 和1/4。 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 贡献大,同时也是全国国 资改革的排头兵、先行者。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六大关键词
公众公司 分类监管
国资流动平台
六大关键词
容错机制 激励约束
管资本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六大关键词
公众公司 分类监管
国资流动平台
六大关键词
容错机制 激励约束
管资本
关键词一——分类监管 原文: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
PE布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概括
一个着力点: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二方面提高:提高竞争力、提高活力 三个导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 四个重点:分类监管、法人治理结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国资流动平台 五大目标:完善国资监管、优化国资布局、规范国企治理、提高国资流动、培育国际竞争力 六大关键词:分类监管、公众公司、国资流动平台、管资本、激励约束、容错机制
10月末 ,PE布局上海国资改革曝光
11.1,国资委副主任重要讲话印证猜想
11.12,三中全会《决定》顶层设计
11.26,沪版国资改革方案引人期待
12.17,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出台
《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分为7大部 分20条,明确了改革目标,重点内容包括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分类完善治 理结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等。
资产证券化率高
截至2013年中报,上 海国资委控股的A股公 司有66家,股权集中度 相对较高,包括上海电 气、上港集团、上汽集 团、上海医药、东方创 业、上海建工、光明乳 业、外高桥、上实发展、 陆家嘴、上海机场、东 方明珠。 近三年证券化率分别 达到30.5%、34.7%和 35.25%,流动性较高。
增收不增利
• 2012年上海国资企业收入增长10.8%, 利润仅增长3.4%,并且增速较上年 放缓。 • 2013年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 利润则基本持平。
上海国资发展 存在的问题
• 相比而言,上海国资受到政府更多 的政策支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 可避免地挤压了外地和民营企业在 上海的发展空间。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五大目标
国资监管
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正确 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国 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资布局 国企治理
确立法人代表在公司治理中中心地位, 建立健全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资委系统80%以上国资集中在战略性 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领域和产业。
• 2009年已启动“市管国有企业外部 董事、监事人才库”建设,需进一 步推进; • 同时需修缮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
与民争利
公司治理尚不完善
可以说,2008年开始的上海国资改革在市场化、资产重组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上海国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原期”。 因此,新版国资改革势在必行!
解读:
1、打造公众公司实质上是2008年启动的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的延续,是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的必行手段,是市场化、产业化导向的体现。 2、将鼓励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不能上市的,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 3、打造公众公司有助于推进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 结构调整
措 施
• 通过抓大放小和战略重组优化布局;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价格体制 • 通过转制、关停破产和债转股等实 改革、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 现脱困; • 通过股份制、公司制试点建立现代 责任制试点 产权制度。 明确了企业利益主体地位,调 整了国家与企业责权利关系, 调动了积极性,为市场化奠定 了初步基础。 • “内部人控制”问题 • 政企不分、分配体制等并未 深入改革 • 实现国企整体脱困、扭亏; • 确立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目标; • 国企从一般行业退出,集中于重 要和关键领域,布局和功能的调整 为工业化奠定重要基础。 • 国企改革逐渐进入攻坚阶段,但 推进改革的主导力量缺失,也缺乏 管理国资的规范化主管机构
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 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 定、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
解读:
1、分类监管要求企业重新思考自身的功能和定位,开始阶段可能会对一些被重分类的公 司造成一定的发展困扰。 2、分类监管会最先体现在对法人治理结构分类监管上。三类企业都要确立法人代表在公 司治理中的核中心地位,但是在董事会建设、职位兼任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如功 能类企业董事长为法人代表,兼任总经理,但与党委书记分设。 3、市委书记韩正表示,分类监管不影响功能类、公共服务类企业上市。
上海国资发展现状数据
上海国资系统企业
总量
单位:万元 2010 23319.6 1/8 2011 25208.5 8.1% 1/7 2012 28400 12.7% 1/9 2013 前三季度
资产
增速 全国占比
总量
12114
41% 1/8 796 88% 1/7 2011 34.7%
14211
17.5% 1/8 927.56 13.8% 1/6 2012 35.24%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1.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回顾 2.上海国资发展现状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4.总结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热点
10月初,一份内部文件引发热情 10月10日,《上海国资委秘书长9日下午会议纪要》悄然流传,透露了上海新 一轮国资改革方案诸多信息,被称为迄今国资国企改革的最高版本。 盛大新创、弘毅分别成为新世界和上海城投控股股东;德益产业基金、海通 并购成立。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下一步将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 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资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并深入探索分 类监管的途径和方式。 国企改革作为三中全会《决定》第二板块第一部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 要内容,被视为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并提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 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完 善现代企业制度”等顶层论述和顶层设计。 新一轮上海国资改革方案将于12月中旬公布。新方案将围绕着分类监管、激 励机制、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等重点推进改革,以提高国企活力和国有经济整 体竞争力。 沪版改革方案成为国资改革的先行者,引发全国关注。
主要目标
国资流动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股份制 改造,实现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打造 公众公司,建立国资流动平台。
国资竞争力
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 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 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 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 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特精新企业。
集中度高
到2012年底,上海市 61%的国资集聚在战略 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 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功 能性保障领域。 92.4%的国资集中在汽 车制造等前20个行业。 2012年,行业分布从 64个收缩到59个,调整 退出非主业企业364户。
产业集聚,大集团化
2008年后,《关于进 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 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启动开放性、市 场化改革,通过不断资 产重组整合,上海市国 资呈现出产业集聚、大 集团化的趋势,形成了 上海汽车、上海建工、 上海仪电、华谊等产业 集团。 各产业集团呈现出主 业集中的特点。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及国资管理模式研究
• 2013.12.22
目录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1.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回顾 2.上海国资发展现状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4.总结
二、国资国企改革之管理模式研究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探索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1.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回顾 2.上海国资发展现状 3.新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开放性和市场化 (2008以来)
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 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 干意见》 • 整体上市 • 提高证券化率 • 第三次上海国资重组整合 启动,以开放性、市场化重 组整合方式,加快上海国资 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 • 通过重组、整合形成了一 些规模大、集中度高、管理 规范的产业化大集团; • 上海市国资证券化率提高 到了35%以上。 • 上海市经济增速下滑,落后全国; • 上海国资发展乏力,出现增收不 增利现象; • 国资监管体制和方式有待改变。
3、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 4、完善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 1、支持跨国经营,参与全球配置 3、增强创新动力、实现转型发展 1、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2、构建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机制
2、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
凝聚共识、营造氛围, 1、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 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 3、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 合力
16146
10.8% 1/8 949.88 3.4% 1/4
13600
同比增16%
营收
增速 全国占比 总量
683.91 同比持平
利润
增速 全国占比
2010 证券化率 3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