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明天不封阳台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原创】明天不封阳台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线索。

2.理解文章主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习本文简洁传神的描写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主旨。

2.学习本文简洁传神的描写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到视频里孩子起床刷牙的片段,我忽然想起了最近特别火的节目——
《爸爸去哪儿》。

2.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档节目特别火吗?
3.如果这只白兰鸽飞翔在片子里那些地方的上空,肯定觉得特别幸福吧?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只受伤的鸽子,遇到决定封上自家阳台的父子俩,会有
什么样的遭遇呢?(出示课题)
二.预习检测,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表明“我”对于封不封阳台态度变化的句子。

(3)用原文中的话说说“我”为什么最后决定先不封阳台。

2.生读课文,交流
(1)“我”原本决定要封阳台,由于一只鸽子的到来决定先不封阳台了。

(2)明天要封阳台。

明天还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

——线索“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我”不封阳台是为了——鸽子,儿子,自己的思绪。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鸽子”。

(1)
(2)作者写鸽子的时候主要抓住了鸽子的什么描写?
宝典一:抓住特征描写,简洁传神。

2.分析“儿子”。

3.“我”不封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自己的思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文章中写“我”的思绪所占的篇幅最大。

那么这只鸽子的到来到底激发了“我”怎样的思绪呢?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呢?
4.提到思绪我就想到了我们学过的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先生从街灯明了,明星现了,想到了天上有街市,想到了天河,想到了牛郎织女。

作者是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这篇文章中很多地方也是这么写的,比如(举例):
出示第2节,请生读。

作者从眼前的高楼、霓虹灯联想到过去的荒草、土路,想到都市也如人一样。

出示:作者从都市的扩充和变化想到了都市如同人一样也在发育生长,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

5.请你读读文章8-12小节,选择一个段落,说说一只受伤的鸽子到底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思绪呢?激发他怎样的情感?
这些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呼吁大家保护自然。

6.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也是本文的主旨。

五.三读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由一只受伤鸽子飞进自家阳台,考虑到底封不封阳台这件小事,提出“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大主题,从写法上来说叫——以小见大。

这是老师给你们的第二个宝典,往往作文材料的选角点越小,越能反应出更深刻的主题,也更有震撼力。

2.文章中大多数段落的构成都是从一种事物或情感联想、想象到另一种情感或事物,这种写法叫做——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比如:举例
文章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更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感受,恰到好处的议论
能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

这是我给你们的第三个宝典。

希望这些宝典能对你们写作文有帮助。

3.你能在下面两段话中选一段加上你自己的议论或是记叙吗?
六.总结课文。

1.同学们,康德曾经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

”文中稚气未脱的儿子把一片草地当作自己的伊甸园,“我”把大草原看做自己的故乡。

作者说先不封阳台,实际上也就是想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啊!
2.但愿我们也能从自身做起,保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家乡也像《爸爸去哪儿》里的地方一样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