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出题人:初一语文备课组2020.9.20亲爱的同学们:走进2020年的九月,你就走进了人生的又一征途,也攀上了语文的又一台阶。
在这个庭院里,花香满径,足够你采英撷华。
当初中的第一份语文试卷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时,广阔的生活画卷也在你的人生中缓缓打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酝酿(niàng)发髻混为一谈(hǔn)B .莅临(lì)嘹亮应运而生(yīng)C .偌大(nuò)屋檐鸦雀无声(yā)D .薄雾(bó)贮藏咄咄逼人(duō)2、下列各句中,家电等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的人,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B.新学期伊始,教师要引导初一新生听好课,做好笔记,完成好课后作业,长此以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醉酒驾车的行为不足为训。
D.江西师大附中张校长的主题报告非常具有吸引力,中途退场的观众真是凤毛麟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B.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C.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D.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件乐事。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 分)A 玉女峰亭亭玉立,大王峰虎虎而蹲,晒布岩直挂而下,石色微红,寸草不生,壮观而耐看,天游是绝顶,一览众山,使人有出尘之想。
武夷山的好处是有山有水。
现在是枯水期,水浅,竹筏与卵石相摩,格格有声。
溪随山宛曲,水极清,溪底皆黑色大卵石。
坐在筏上,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九曲溪是天造奇境。
A.①③④②B.④①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5.下边句子的加点的词表示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2 分)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读时应重读,读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刚睡醒”“张开”读时应重读,读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C.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
(“绿”、“逼”读时应重读,读出雨的清新。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两个“有的”重读,强调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美好希望)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 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 题。
(4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次北固山下》德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德一项()(2 分)A、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诵读颔联诗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劲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为消退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乐诗人内心德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这首短诗,只有十二字,词句近乎白描,但却内涵极其丰富,其中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
情与景、声与色、动与静、虚与实。
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
B、“幽篁”与“深林”写竹林,作为描写,就是“幽”与“深”两字:“幽”字,让我们想象到竹林绿叶环抱,一派清幽阴凉的氛围:“深”字则让我们想到竹里馆四周竹林茂密的情景。
C、“明”字,给画而以光亮,由于诗明月,就显得极为耀眼,在此处与幽深的竹林相匹配,一轮明月下作者愉快而激动地弹琴的画面就显现在我们面前了。
D、这首诗所描画的林月的图景,不但有色,还有声。
其中“声”有悠扬的古琴声和悦耳的口哨声。
(二)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8~11 题(8 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e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⑥。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cù jí):局促不安。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为/司隶校尉 B.君/与仆有何亲?C.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C.人/以其/语语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 分)①乃通乃: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奇: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2 分)(三)诗文积累(8 分)12、填补下列句子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 分)(1)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表达来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3),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节选)三、现代文阅读(20 分)(一)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3~16 题。
(10 分)踏雪寻春吴建○1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场大雪悄然而至。
雪花像是顽劣的孩童,斜斜地飘落在玻璃上,调皮地敲打着窗棂,轻声入耳!雪,震撼着我,激扬着我,诱惑着我。
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望着眼前这银白的世界,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
妻侧卧在床,正沉浸在琼瑶的言情小说中时哭时笑,听我说去寻春,瞪大眼睛骂我有毛病,我诳她,难得下一场春雪,这雪中恐怕别有一番风景和情趣呢。
经我这一说,妻来了兴致,忙穿衣着靴,挽住我的臂弯步出家门。
②天色尚早,万籁俱寂,雪后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
我与妻踏着松软的积雪,来到小区后边的马路上。
马路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放眼望去,平原旷野覆盖着厚厚的素缎,雪花飘飘,晶莹茫茫,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
妻跌足叫道:“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那是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
”妻一副无奈的样子,极不情愿地跟我穿过马路。
寒风裹着雪花直往脖子钻,化成滴滴水珠,冰凉冰凉的,妻满腹怨气,我劝她稍安勿躁,漏泄的春光是雪压不住的,只要细心点,定会寻得。
③我们走向田野,那里早已被罩上一层神秘的白纱裙,仿佛是婀娜多姿又不失神韵的女子,分外妖娆!路过一丛草地,踏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让人感觉春天就藏在那雪底。
我拨开浮雪,惊讶地发现虽然枯草已被顽童放火焚毁了,一片焦黑,但灰烬之下,几叶嫩嫩的草尖已破土而出,绿得透彻,绿得晶莹,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是这抹绿意着实让我们惊喜!我脱口而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妻说:“这抹绿色要真正复苏自己的生命,还有待时日。
”但在我的眼里却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④观赏完“侵陵雪色还萱草”的美景,妻问哪里去,我说就去西边的柳林吧。
妻调侃道:“那里也有春可寻吗?”我点点头。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我们恍如走进了一幅最美的图画里。
但见银絮压枝,柳垂玉挂,一片冰清玉洁。
妻牵过一根柳条,拂去银屑,欢呼:“柳枝吐芽了!”我凑过去细瞧,果然枝桠上绽放出鹅黄色的嫩绿。
这雪中的嫩芽啊,让人感到它既神秘又平凡,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慰藉与舒展。
妻许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作诗不成。
”我叹道:“不作诗,难以抒情。
”⑤穿过柳林,不见路的踪迹,妻问怎么走,我说随意走吧。
妻先是疑惑,继而微笑、点头,朝我眨眨眼。
走不多远,只闻几声“嘎嘎”的鸭叫。
抬头望,前面有一方小池,几只野鸭正在欢快地戏水。
我们伫立岸边,观赏池面上雪花在轻盈地曼舞,小鸭在尽情地嬉戏。
妻抢在我之前吟出苏东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⑥回家途中,雪已消停,忽然眼前一亮,路边的积雪中透出或黄或红之色。
我俩驻足蹲下,扒开积雪一瞅,哦,原来是迎春花,红与白相映,黄与银竞美,溢彩流光,楚楚动人。
那小巧的花朵宛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喇叭,似乎在吹奏春天的乐章。
我问妻:“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哉!明年再下春雪,咱俩还来。
”13、作者寻到了哪些具体的春景?请你仿照下面的格式概括回答。
(3 分)破土的草尖——_————14、请说说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妙处?(3 分)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 分)妻许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做诗不成?”天。
”16、品读下面的句子,简要回答: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望着眼前这银白的世界,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
”“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在我的眼里却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 题。
(10 分)鸟梁秋实①我爱鸟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
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