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本章内容安排:
第一节 要素供给与经济增长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贫困化增长
第一节 要素供给与经济增长
一、要素供给增长与产出增长
在技术不变情况下,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必然导致产出水平的提高,产出水 平的提高表现为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简称PPC )向外移动,但是PPC外移的程度和具体形状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增 长比例。
(二)定理的基本内容 英国经济学家罗伯津斯基(T·M·Rybczyski)指出:在满足上述假设前提的 基础上,一国某一种生产要素的单方面供给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 产品部门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部门生产缩减。
(三)定理的证明
Y
U0
U1
p0 C0
PPC0 Y0
E0
Y1
PPC1
C1
E1 p0
需指出的是,若劳动单方面增加了一倍,那么在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假定下 ,该国生产再次达到均衡时,劳动密集型X产品的产量将是最初产量的两 倍还要多(X1>2X0)。这是因为X部门不仅吸纳了全部新增劳动,还吸纳 了资本密集型生产部门中的劳动和资本,同时,又由于X产品的要素密集 度不变,因此,当X部门劳动力流入量最终增加一倍多时,必然会使X的 产量增加一倍多,此即琼斯(R·Jones)所称的要素供给单方面增长引起密 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扩张的“放大效应”。
上述三种要素增长类型,都会增加产出,这在封闭条件下就意味着国民整 体福利的提高。但在开放条件下却不一定,例如可能存在的“悲惨增长” ,即经济增长了,自己国家的福利水平反而会下降。
二、罗伯津斯基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考察了仅有单一要素供给增长时,一国均衡产出发生的变化。
(一)前提假设
(1)假设一国经济中仅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X 和Y两个生产部门, 且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生产技术既定,且要素相对价格给定不变,两种商品相对价格不变,这 意味着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 (3)市场出清,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相适应。 (4)资源充分利用,包括新增要素。
2、劳动增长比例小于资本增长比例时产出的非平衡增长 Y
PPC1 PPC2
×
PPC0
注意:当仅有资本供 给增加(k>0),而 劳动供给完全没有增 加(n=0)时,X产品 的产量也会增加,即 生产可能性曲线不会 出现图中PPC2的情况
O
X
当劳动增长比例小于资本增长比例(n<k)时,资本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 两部门都会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进行生产,从而使X和Y的资本密集度较 前都有所提高(K/L增大)。尽管要素供给增加会导致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 加,但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量的增加幅度将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增 加幅度,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在Y轴方向更大程度地向外扩展。
不会出现图中PPC2那种情况, 这是因为劳动和资本是可以相
互替代的,当仅有劳动增加时
,Y部门也会使用更多的劳动
进行生产,产量也会扩大。
O
X
当n>k时,劳动的相对价格就会下降,两部门都会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进 行生产,从而使X和Y的资本密集度较前都有所下降(K/L减小)。尽管要素 供给增加会导致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X产量的增 加幅度将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增加幅度,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在X 轴的方向更大程度地向外扩展。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
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均假设短期内各国的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是 给定不变的,但是,从长期来看,一国的要素资源数量是不断增加的,生 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些变化必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 而对生产格局、贸易条件和贸易流量产生重要影响。 本章依次介绍要素供给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OC)与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交点处的切线斜率相等,这说明经济增长前后
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
(二)要素非平衡增长与产出非平衡增长
1、劳动增长比例大于资本增长比例(n>k )时产出的非平衡增长
Y
注意:n>0,k=0时,Y产品的
产量也会增加,而不会维持原
有的产量,即生产可能性曲线
×
PPC1
PPC0 PPC2
(一)要素平衡增长与产出平PC0
PPC1
O
X
当劳动和资本增长比例相同(n=k)时,不会带来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因
此,在生产技术不变情况下,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不会发生变化,此时
,若所有新增要素被充分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会平衡向外移动,劳动和
资本增长比例越大,外移的程度也就越大。从原点出发的生产扩展线(如
O
X0
X1
X
仅劳动要素供给增加条件下的罗勃津斯基定理
上图描述了一国仅劳动要素供给增加对该国两部门均衡产量产生的影响。假 设初始状态下,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PPC0,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为P0 ,生产均衡点为E0(X0,Y0),PPC1为仅劳动要素供给增加后该国的生产可 能性曲线。
劳动要素供给增加后,要保持两生产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不变,又要充分利 用所有的生产资源,只能把新增的劳动供给都投入到劳动密集的X生产部门 ,这会使X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变小,由于假定X、Y两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 变,因此会使资本密集型Y部门的一部分资本和劳动按其要素密集度的比例 流入X部门(资本和劳动按此比例流出保证了Y部门的资本密集度保持不变 ),直到X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为止,这意味着密集使 用劳动要素的X产品部门生产扩大,而密集使用资本要素的Y产品部门生产 缩减。如图所示,劳动供给增加后,该国新的生产均衡点为E1(X1,Y1) 。由于假定X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且生产可能性曲线PPC1较PPC0在X轴上 扩展的幅度大于在Y轴上的扩展幅度,因此,新的均衡点E1所对应的Y的均 衡产量Y1必然小于E0点所对应的Y的均衡产量Y0。
本章仍以两部门(X、Y)、两要素(L、K)为例,假设X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且X和Y产品的机会成本递增。用n表示劳动 力增长比例,k表示资本增长比例。
(1)若n=k,则表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比例相同,称为要素的平衡增长; (2)若n≠k,则称为要素的不平衡增长,其中,n>k时,表示劳动增长比 例大于资本增长比例,n<k时,表示资本增长比例大于劳动增长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