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R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R


过程模式的观点:
①学习不是直线的过程。 ②教育是一个过程。 ③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④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是方 案的执行者。“教师即研究者”。
⑤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 有效途径。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 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 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⑥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 性目标”或“总目的”,总目的表述应该是 笼统的,有很强的原则性。
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有何影响?
过程模式的贡献 过程模式的弊端
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的目标的区别:
①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 般性的、宽泛的目标; ②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 ③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 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 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 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 果。
过程模式的目标(例)
长处:计划性、可控性、可操作性 弊端:(1)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难 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 (2)忽略了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目标过于细化,肢解了儿童的学习过 程。
(二)过程模式
提出者:英国课程专家 斯 腾 豪 斯 ( L. Stenhouse) 《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课程编制是形成或依照一定的课程理念, 确定或创制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目标,选择、 生发相应的课程内容、活动及环境的过程。
二、课程编制模式
泰勒(R.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目标模式 1、直线模式
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经验目标? (What educational purpose should seek to attain ?)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 ?)
特点:强调评价的反馈作用
3、塔型模式
提出者:塔巴(H. Taba) 对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进行扩展和细化,将 泰勒的四大步骤扩展为八个阶段,并依次 排列。
确定宗旨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 织 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 织 学 习 经 验
确定评价的对象和方法
检 查 平 衡 性 和 顺 序 性
4、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情感目标: (1)在没有强制关系的背景下,培养儿童的 自主性; (2)培养儿童的好奇性; (3)培养儿童的主动性。 认知目标: (1)让儿童把事物放在关系中去考虑,比较 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帮助儿童发展提出问题的技能。
4、过程模式的设计程序
1.设计一般目标; 2.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3.评价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
确定目标
选择内容、经验
组织内容、经验 评价
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
A、确定教育目标
学生 社会 学科
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
教育哲学
学习理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learning experience)是指 学习者与他对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 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D、评价结果
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 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2、 圆周模式
提出者:惠勒(D. K. Wheeler) 作为泰勒的学生,他继承了泰勒的课程设计 原理,同时,又对泰勒的直线模式进行了 改造,提出了圆周模式。
宗旨、目的、目标
评价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并整合经验和内容
选择内容
C.组织学习经验
三项主要准则: 连续性(continuity):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 要素; 顺序性(sequence):强调每一后继经验要以前 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 广泛地展开; 整合性(integration):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 向关系,以便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 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