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选修课中日文化交流史考试重点一、试卷结构(1)名词解释4个(2)简答题4选2(3)论述题4选2第一章1、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全面性、双向性、自主性、持久性。
2、日本历史时间旧石器時代-绳文時代-弥生時代-古坟時代-飞鸟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镰仓時代-室町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江戸時代-明治時代-大正時代-昭和時代-平成时代3、日本最古老的文化叫做什么文化?答:绳文文化4、“陆桥”是什么东西,请简单地描述一下。
答:因为地壳变化和海平面下沉使得大陆和日本列岛相连,产生了生物可以移动的狭长地带。
5、岩宿遗迹是谁首先发现的?答:相泽忠洋6、绳文文化的特征是什么?答:绳文文化早期以狩猎、采集等自然经济为主,已存在石褪、石斧、石刀、石链等种类繁多的打磨石器,中后期向农耕经济过渡,开始出现石、木、兽骨等制做的生产生活用器。
绳文人住宅以半地穴式为主,并形成村落,拥有共同的墓地以及祭祀场所,从现在已发现的非实用性的石棒和乳房、脸部夸张的女性陶偶来看,当时已经产生了基于农耕文化的自然信仰活动。
7、渡来人是一些什么人?他们给日本带去了什么?答:从中国的华北、东北地区穿越朝鲜半岛到达现在的九州北部地区。
基本上可以认定指历史上的“渡来人”。
第二章1、青铜器和铁器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答:日本的弥生时代,也就是中国的秦汉时代。
2、“弥生文化”的“弥生”表示什么意思?答:弥生文化是由发现弥生式陶器的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而得名弥生时代,它还有新生的意思。
3、弥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答:以金石并用、经营水稻栽培与畜牧并重的生产经济为主。
这个时代日本受到中国内地文化的强烈影响,主要是稻作农耕技术。
4、铁器和青铜器分别有什么用途?答:青铜器主要用于武器、兵器,一小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在日本青铜器还用作祭祀器具。
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由于大陆移民,日本人很容易的就用上了铁器。
5、徐福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答:徐福一行人为日本带去了中国大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特别是种植粮食和使用金属工具的技术,致使公元3世纪左右日本列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发生了突变。
由以采集、狩猎、捕捞的生产方式为主的绳纹时代,进化到以种植水稻等农耕生产方式为主的弥生时代。
徐福一行在九州或纪州定居后,还向当地居民传授农耕、天文、航海、纺织、冶炼、捕鲸、医学等技术。
为促进古代日本文化和生产力飞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章1、“乐浪”是现在朝鲜半岛的哪里?答:北朝鲜平壤附近。
2、大和朝廷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答:雄略天皇3、朝鲜半岛的“三国鼎立”指哪三个国家?答:百济、新罗和高句丽。
4、渡来人的三大家族是哪三大家族?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答:秦氏、汉氏、文氏三大家族。
秦氏家族擅长养蚕和织布,他们将这些技术带到了日本,教给当时的日本人,提高了当时的纺织技术。
另外,秦氏还擅长农耕,他们居住的京都盆地农业生产发达。
另外,这一家族还擅长建筑、土木工程。
汉氏家族擅长的是工艺美术。
例如,铁器铸造、皮革加工、金银加工等。
神略天皇时代,得到天皇的“直”姓氏的赏赐,管理所有技术人员。
文氏家族主管大和朝廷的文书、外交、户籍编撰等重要工作。
开始时他们被称为“书首”,可是后来被称为“文氏”。
他们的祖先据说是“王仁”,王仁主讲各典籍,是将《论语》、《千字文》带到日本的人,同时王仁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5、《日本书纪》是一本什么书?什么时候,何人书写的?答:日本书纪是日本留传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国史之首,原名《日本纪》。
舎人亲王等人所撰、于公元奈良时代720年完成。
记述神代乃至持统天皇时代的历史。
6、倭国五王是哪五王?分别叫什么名字?答:履中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
即讚、珍、济、兴、武。
7、汉字什么时候、由谁传入日本的?答:弥生时代中期渡来人传入的。
8、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叫什么名字?答:倭奴国9、邪马台国的统治者叫什么名字?答:卑弥呼第四章1、推古朝的真正统治者是谁?答:圣德太子一句话就是佛教文化。
在圣德太子的努力下,推古朝时代,佛教受到日本人的崇拜。
3、圣德太子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答: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
圣德太子积极地吸收中国的儒教、法家等先进文化和思想,并巧妙地利用于日本的君臣制度。
圣德太子可谓是巧妙利用中国儒教和法家思想,渐渐地将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向着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第一人。
4、遣隋使前后一共进行了几次?答:4次,分别是公元600年、公元607年、公元608年、公元614年。
5、分别阐述一下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
答:冠位十二阶制定于推古十一年(公元603年)。
冠位的名称是儒教的五常,即由来于仁、义、礼、智、信。
再在前面加上“德”,即德、仁、义、礼、智、信,按照这一顺序设定冠位。
冠位十二阶就是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义、小义、大礼、小礼、大智、小智、大信、小信,共计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制定于推古十二年(公元604年)。
所谓《宪法》实际上不同于今天的《宪法》,主要是一些政治性、道德性的训诫。
6、请阐述一下国书事件的经由。
答:公元607年,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第2次来中国时,带来了一封国书。
小野妹子提交给隋朝庭的国书中有下列一段话:「日出づる処の天子、書を日没する処の天子に致す、恙無きや」。
这段话引起隋炀帝极大的不满。
理由是,与从前以臣相称,乞求得到封号的态度相比,此次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点不同于以往的、不愿臣服的态度。
隋炀帝看完国书后,大为恼火,决定杀掉使者,以解心头之恨。
但是,最终隋炀帝没有杀掉小野妹子。
因为,当时的隋炀帝一心想要征服高句丽,他不想得罪实际控制着高句丽以南的倭国,不想将关系弄僵,所以只能暂时忍下羞辱。
其实,这也是当时隋炀帝的一个策略。
公元608年4月,以裴世清为首的12人一行在小野妹子的陪伴下出访日本,到达筑紫(现福冈)。
因为遣隋使的成功,圣德太子大喜,遂设宴招待隋朝使节,表示极大的欢迎。
同年9月,隋朝使节归国之际,小野妹子陪伴隋朝使节,再一次作为遣隋使节被派遣到中国。
7、这个时代出现的佛像制作大师是哪一位?答:鞍作鸟第五章1、大化改革发生于什么时候,主要内容是什么?答: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一事件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2、日本的律令官制是怎样的制度?答:日本的律令官制是模仿中国的官制形成的,制定律令制是大化革新后日本政府改革政策的重要一环。
日本的律令可以说都是以中国的律令为蓝本制定的。
有的律令在条目上与唐律令很相似,律等完全一样。
答: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天平文化”,尤其在佛教、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渐发达起来。
而且呈现出浓厚的唐文化的影子,可以说,唐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4、学问僧是怎样的人?杰出代表人有哪些?答:在遣唐使成员中,他们占据绝大多数,他们都是从日本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僧侣,也可以成为精英。
他们来到唐朝后,努力学习宗教的佛教和经典,回日本后,在各寺院宣扬佛教和大陆文化,非常活跃,其中很多人成为各寺院的住持。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空海、最澄、荣西等人。
5、鉴真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贡献?答:虽然鉴真仅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但是他为日本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的这段时间恰好是中国唐朝文化繁荣发达的时期。
鉴真来日本的时候,同行的人中有刺绣艺人、画家、玉器艺人等,他们带去了刺绣、绘画、玉器、铜镜等工艺美术珍品以及大量的真迹字帖等。
鉴真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艺术,在日本被吸收,对天平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鉴真还将中国医学传到了日本。
他亲自为光明皇太后治病。
虽然双目失明,但对药物的知识渊博。
鉴真在日本的十年拼命学习,为了中日文化交流尽了最大的努力,留下了卓越的功绩。
1973年,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拜访唐招提寺时,接受了寺院长老们的请求。
1980年4月19日,鉴真坐像回到故乡扬州公开展出,受到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
第六章1、菅原道真是怎样的人?他为何谏言天皇废除遣唐使?答:唐朝末期,因为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定,加上航海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经济困难等,公元894年,菅原道真向日本朝廷提出废除遣唐使。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废除了遣唐使。
菅原道真是平安时代前期的贵族和学者。
菅原是善之子。
效力于宇多天皇并得到信任,历任文章博士、藏人头、参议等职位。
是日本书法三圣之一。
也称为菅公。
其实,菅原道真提出废除遣唐使的真正原因是,日本已经赶上中国了,可以不用向中国学习了。
2、源信和净土宗是怎样一种关系?答:处于其发展中间过渡期的源信则以自己撰写的《往生要集》共3卷表明了自己在日本净土宗发展史上的重要存在。
不仅是日本,也给中国宋朝的佛教界带来了很大影响。
这本书广泛引用了以净土经典为主的各种佛典的词句,然后加上评论,甚至对念佛时要注意的地方加以说明。
3、临济宗是由谁传入日本的?答:荣西4、简单叙述一下宋日商船贸易。
答:进入北宋(公元960~1126年)后,几乎和之前一样,中日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以中国商船为中心展开的。
尤其是以南海贸易为中心,从广州开始,福建的泉州、浙江的明州、杭州、山东的密州(现山东省胶州)等港口均成为对外贸易的窗口。
因此,设立了叫做“市舶司”的机构,负责处理管理事务。
5、请介绍南宋禅僧中的2位杰出人物。
兰溪道隆(公元1213~1278年)是中国南宋临济宗僧侣,作为第一个将大陆禅宗真正传入日本而为人们熟知。
兰溪为号,宋朝西蜀涪江人(现四川省绵阳县)。
道隆听说日本的禅宗逐渐兴旺起来后,想要在日本进一步弘扬禅宗,公元1246年,和弟子一起,乘上日本商船,经过京都来到镰仓。
时值34岁。
得到幕府的执政者北条时赖(公元1227~1263年)之邀,成为常乐寺住持。
公元1253年,时赖建造了建长寺,迎来道隆做开山之祖。
时赖经常向道隆请教佛法和禅宗,甚至在1256年,决定让出自己执政地位给北条长时,剃度投身道隆门下,专心修行。
受其影响,追随时赖的出家人也多了起来。
道隆在镰仓传授禅宗长达13年,受到幕府的优待。
公元1278年,道隆圆寂。
后宇多天皇追授谥号为“大觉禅师”,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禅师号。
无学祖元(公元1226~1286年)也是临济宗僧侣,无学是道号,祖元是法名。
无学出生于浙江会稽,13岁时在临安净慈寺受戒出家。
6、请阐述五山文学和汉文学的关系。
答: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宗教文化常常占据其主流地位。
五山文化其实也是宗教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