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届高考复习生物课件(江苏)必修3_第28讲_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2012届高考复习生物课件(江苏)必修3_第28讲_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
沙蚕类 物 种 数 2 0 个 体 总 数 12 0
泥螺类 物 种 数 1 1
蛤类
个 个 物 体 体 种 总 总 数 数 数 10 10 2 0 14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 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 数
【举一反三】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增加作物的 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C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3.群落演替的类型
(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 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影响群落的因素中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 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
【例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 烧毁,在以后的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 杂草地、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 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C.群落演替 B.外来物种入侵 D.垂直结构
【思路点拨】森林中的植物从上至下分为林冠层、乔 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主要是由于各层 光照不同所致;森林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则主要 是受到食物的影响。
【特别提醒】光照不是唯一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因素, 食物也不是唯一影响动物垂直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 的作用是综合的,但是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区别。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思路点拨】解答坐标曲线题目应当充分考虑横坐标 和纵坐标的含义,此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食物大小, 纵坐标是种群数量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 乙、丙有着共同的食物来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 关系。 【答案】 B
(2)区分不同的群落结构类型:垂直结构即分层,水平 结构即分段。 【例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 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 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思路点拨】 此题考查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群落 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题中描述的是次生 演替现象。 【答案】 C 【举一反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B)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思路点拨】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此可见,两 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物 种 1 55 52 48 33 35 34
物 种 2 10 30 20 40 60 50
物 种 3 0 0 0 12 10 18
物 种 4 15 23 20 40 41 35
物 种 5 12 13 15 0 0 0
物 种 6 0 0 0 10 12 11
物 种 7 42 41 39 25 30 26
一、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在 同一时间内 ,占据一定空间的相 互之间有 直接或间接联系 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群落是由一定的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种群组成的。
生物群落的结构:
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定义: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另
1.群落结构的分析 (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 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木、草地、沼泽等)和结构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 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 相对丰富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 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等。
2.(2010· 海南)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 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年数 物种数量 1 4 15 25 40
草本
植物类别 灌木 乔木 总计
28 0 0 28
27 3 0 30
26 4 0 30
30 12 14 56
34 19 23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由上表中的信息可知发生的演替属于 次生演替。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判 断和比较。甲、乙两类群丰富度大小的判断依据是物 种数的多少,甲类群有7个物种,乙类群有9个物种, 即乙类群丰富度大,A、D错;某物种的种群密度是3 个样本的平均数,物种4是乙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物种 7是甲类群的种群密度大,C正确。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裸露泥滩的物种数为11种, 米草群落物种数为6种,所以A选项正确;从表中看出 除泥螺和招潮蟹外,其他生物的密度都是裸露泥滩高。 所以B错;只要是常规底泥采样器采得的结果都会得出 正确结论,所以C错;不同的生物会有不同的活动时间, 比如说蟹类多会晚间活动,所以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 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所以D正确。
2.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分析
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其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不同,生存能力强的生物属于优势种,数量 会增多,劣势种会被淘汰。
【例2】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 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思路点拨】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和地被层,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说明群 落具有垂直结构;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 也有所区别,这是由于光线明暗的不同所造成的水平 方向的不同,属于水平结构。 【答案】 A
【举一反三】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 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 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D ) A.温度、食物 C.湿度、温度 B.温度、光照 D.光照、食物
1.(2010· 安徽)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 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 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 位:个):
甲 类 群 乙 类 群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3.(2009· 江苏)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 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 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 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 选)( AD)
招潮蟹类 厚蟹类 物种 数 裸露 泥滩 米草 群落 5 3 个 体 总 数 18 12 个 物 体 种 总 数 数 1 2 14 9
物 种 8 0 0 0 11 14 12
物 种 9 21 22 20 15 17 16
物 种 10 10 12 11 22 21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 的比较,正确的是( C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