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
•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呕 吐、腹泻等
• 2、寒性凝滞
• “不通则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痹”
• 3、寒性收引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发热、恶寒;寒客血脉可见头身 疼痛;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暑 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 在志为恐
• 2、七情的致病特点 • (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
•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
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3)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
• 1、饥饱失常 • (1)过饥: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 (2)过饱:饮食积滞,脾胃损伤 • 2、饮食不洁 • 3、饮食偏嗜:佝偻病、夜盲症
• 2、火易伤津耗气
• 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脱
• 3、火易生风动血
• 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 4、火易致肿疡
• “痈疽原是火毒生”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疠气
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致
病 特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 从口鼻侵入人体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 2、痰饮的形成
•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 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 滞而成。
• 3、痰饮的致病特点
•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 痰饮停肺:胸闷、咳喘、咯痰 • 痰饮停胃:恶心、呕吐 •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痰饮
•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 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 3、暑多挟湿
• 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湿
•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 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尿少、水肿;胸闷、脘痞
• 2、湿性重浊
• 头身困重、“着痹”;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 3、湿性黏滞
• 症状的黏滞;病程的缠绵性
• 4、湿性趋下
•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燥 温燥、凉燥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 少、大便干结
• 2、燥易伤肺
• 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痰中带血
火 火VS热,火与心相应
•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 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 火上炎
劳逸
• 1、过劳 • (1)劳力过度:气少力衰 • (2)劳神过度:心神失养、脾不健运 • (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 • 2、过逸
• 气血不畅,脾胃呆滞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瘀血
结石
痰饮
• 1、痰饮的概念
• 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一般比 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第四章 病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 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 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 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3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征
常见病证
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天 花
•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 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 • 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
• 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 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
七情 饮食
二、内伤病因
喜
思
恐
忧 怒
悲
惊
劳逸
七情
•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 2、瘀血的形成
•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 •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 •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4)血热 • (5)出血
瘀血
• 3、瘀血的致病特点
•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 • (3)出血: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 (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 (5)舌象: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
• 无形之痰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 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 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 支饮。-----《金匮要略》
痰饮
曲张 • (6)脉象:多见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结石
• 1、结石的概念
•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 病理产物,即称结石。
(2)易蒙蔽心神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痴呆或癫证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 •(3)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痰病常被称为“顽痰” •(5)多见滑腻舌苔
瘀血
• 1、瘀血的概念
• 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 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
分类
病理产物 性病因
其他病因
一、外感病因
• 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 病因素。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
六淫
外感性 初起多有表证。
季节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 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致
病 特
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性
相兼性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三种 同时侵犯人体。
转化性
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 阴。
风 六淫之首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汗出、恶风;头痛、鼻塞、项背疼痛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痹”、“风疹”
• 3、风性主动
• 眩晕、震颤、角弓反张
• 4、风为百病之长
• 风寒、风热、风湿
寒 内寒、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