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

2019届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

栏目索引
第20讲 化学反应速率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考纲导学 栏目索引
考试要点
考题统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 法。
2019新课标卷Ⅲ,T28 2019新课标卷Ⅲ,T27
2.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 2019新课标卷Ⅰ,T27
c
(2)表达式:③ v= t 。
(3)常用单位:④ mol·L-1·s-1 或mol·L-1·min-1。 (4)特点: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 其数值可能⑤ 不同 ,但表示的含义相同。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的数 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⑥ 化学计量数 之比。例如,对于 反应mA(g)+nB(g) pC(g)+qD(g),v(A)∶v(B)∶v(C)∶v(D)=⑦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已知4NH3+5O2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
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应该为 (D )
A. 54 v(NH3)=v(O2) C. 23 v(NH3)=v(H2O)
B. 56 v(O2)=v(H2O) D. 54 v(O2)=v(NO)
(2)外界因素
考点二
栏目索引
2.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2)活化能(如下图):
考点二
栏目索引
图中E1为⑩ 正反应 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E2为 逆反应 的活化能,反应热为 E1-E2 。
考点二
栏目索引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
⑤把铁片改成铁粉:
;
⑥滴入几滴CuSO4溶液:
;
⑦加入NaCl固体:

考点二
栏目索引
(3)若把(2)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或“浓硫酸”是否还产生H2,为 什么?
答案 (1)小于 (2)①增大 ②增大 ③不变 ④不变 ⑤增大 ⑥增大 ⑦不变 (3)否。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常温下,Fe遇浓硫酸钝化。
考点二
栏目索引
2.(1)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
率: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
(2)对于Fe+2HCl FeCl2+H2↑,改变下列条件对生成氢气的速率有何
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
;
②增大盐酸浓度:
;
③增大铁的质量:
;
④增加盐酸体积:
④)
(5)分别在较低温度和较高温度下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压强的增大
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⑤,T2>T1)
考点二
栏目索引
自主测评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再增加CaCO3固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但
把CaCO3固体粉碎,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 √ ) (2)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 )
(3)根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
例如:
mA(g)+nB(g) pC(g)
起始浓度(mol·L-1)
a
b
c
转化浓度(mol·L-1)
x nx px
m
m
某时刻浓度(mol·L-1) a-x b- nx c+ px
m
m
根据转化浓度和时间求出反应速率即可。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题组二 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
考点二
栏目索引
方法技巧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温恒容 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 变。 (2)恒温恒压 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各反应物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 减慢。
考点二
栏目索引
题组二 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 为 ①v(A)=0.1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
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C )
(0.8 0.4)mol
(2)v(X)= 3 L
≈0.067 mol·L-1·min-1。
2 min
考点一
栏目索引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2019湖北八所重点中学联考)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 +H2O(g) ΔH<0。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 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该反应在8~10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 速率是 ( )
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
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
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基础梳理
1.化学反应速率
(1)含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① 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 ② 增加 来表示。
,v(C)=
;则v(A)∶v(B)∶v(C)=

答案 0.3 mol/(L·s) 0.1 mol/(L·s) 0.2 mol/(L·s) 3∶1∶2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某温度时,在容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m∶n∶p∶q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自主测评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 )
(2)由v= c 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负值
t
(✕ )
(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
2
5因此Leabharlann 正确。考点一栏目索引
思维建模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思路
1.定义式(v= )计算c 反应速率的思维模板
t
某一物质X(不能是固体或纯液体)的物质的量变化ΔnX
X的
浓度变化ΔcX
vX
2.“三段式”计算反应速率的思维模板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考点二
栏目索引
答案 D A项,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稀释,反应速率减慢;B 项,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反应,常温时发生钝化,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气体,得不到氢气;C项,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温, 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D项,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 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 )
(4)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视为常数,故一般不能用固体或纯
液体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 √ )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在一个2 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2C(g),加入2 mol A,1 s
后剩余1.4 mol A,则v(A)=
,v(B)=
考点二
栏目索引
3.Zn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时间图像如图,试分析图 像各段意义:
(1)AB段:v逐渐 ,此阶段
(2)BC段:v逐渐 ,此阶段
,原因是 影响为主。
,原因是 影响为主。
考点二
栏目索引
答案 (1)增大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导致v 逐渐增大 温度 (2)减小 溶液中c(H+)逐渐减小,导致v逐渐减小 浓度
A.②>④>③>① B.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C 利用比值法进行比较, v(A)=0.15 mol·L-1·s-1, v(B)=0.2 mol·L-1
1
3
·s-1, v(C) =0.2 mol·L-1·s-1,v (D) =0.225 mol·L-1·s-1,v (D) >v (B) =v (C) >v (A) ,即
考点一
栏目索引
A.0.5 mol·L-1·min-1 B.0.1 mol·L-1·min-1 C.0 D.0.125 mol·L-1·min-1 答案 C 由题图可知,该反应在8 min至10 min内,H2的物质的量在对 应的c、d点都是2 mol,因此v(H2)=0,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 量的变化值为0,则v(CO2)=0,故C正确。
率快。如反应mA(g)+nB(g) pC(g)+qD(g),若 v(A) > v(B) ,则反应速率v
mn
(A)>v(B)。
考点二
栏目索引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础梳理
1.影响因素
(1)主要因素 相同条件下Na、Mg、Al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关系为:① Na> Mg>Al 。说明反应物本身的② 性质 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 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