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时间结构PPT课件
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时间结构PPT课件
• 风化作用:由物理风化为主,转向物理 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相结合。
.
15
• 二、大气圈的发展
• 45亿年前,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元素随着火山爆发大 量逸出地表,并被地球重力吸附,形成了原始的大气 圈。
• 原始大气圈主要由H2O,CO,CO2,N2和CH4等所组 成。
• 由于没有游离氧,原始大气处于还原态,与现代大气 有本质区别。原始的大气主要成分为H2O,CO2, CO,CH4,NH3等,缺乏O2。
• 经过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现代大地貌单 元基本形成。
• 环太平洋山系、阿尔比斯-喜马拉雅山系、青藏 高原等再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即已隆起,第四纪 以来上升速度和幅度急剧增大。
• 地质地貌环境的变化,引起全球气候、生物、 水文等过程的变化。
.
14
• 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风化壳和土壤的形 成也在变化:
•
• 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 地。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达到全盛,植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类植物 达到极盛,晚古生代出现骡子植物。
• 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煤的堆积。
• 加里东运动: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海西运动后, 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合并;晚二叠纪,亚欧 大陆形成,古生代再次形成泛大陆。
.
6
• 大约在太古代,地球表面 火山 海洋
• 在太古代早期(34亿年前),海洋中沉积了条带状的 铁矿、砂岩和泥质岩。(沉积岩出现)
.
7
• 太古代晚期,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白云质石灰 岩等化学沉积物。但尚无生命有机体。
• 到了元古代,沉积岩中,出现细菌和藻类等有机体的化石。
• 生命出现、发展:由化学沉积 生物化学沉积岩
• 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 大气臭氧层的出现 •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生物进化极
有意义。
.
18
• 大气中氨的不断氧化和生物固氮,使得氮气含量增加 终于成为大气圈的主要成分。
• 总之,大气圈的发展沿着这样一种方向:原始大气→ 二氧化碳大气→现代大气。
• 地球现代大气就是氮、氧大气。
.
19
• 三、生物圈的发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规律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演化
• 地球历史46亿年,40亿年前为天文时期,40亿年来为 地质时期。
• 现代地理环境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化的结果。
• 一、岩石圈的演化
• 原始地球由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经过地质历史时期 的演化,分化为具有复杂圈层结构的现代地球。
•
.
1
地球形成之初,是由固体冷物质组成的。 在距今19亿-40亿年间,在地球物质积聚过程中,由于 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放热,以及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不 断产生热量,使地球增温。由刚性 变可塑性 到重力 分异。
• 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即地质 学家们统称的“加里东运动”。
• 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 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 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加里东运动 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 在距今6亿-25亿的元古代,大陆地壳逐渐扩大、 增厚,地能对地理系统的作用减弱,太阳能逐渐 成为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能源。
• 火山活动相对 减弱,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游 离氧离子增加。
• 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单细胞进化到 多细胞,异氧生物转化为自养生物,厌氧生物转 化成氧化型、大气圈的上层形成臭氧层。
• 加里东运动后,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成一个大陆。
.
10
•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海西运动)。
• 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 西或华力西褶皱带。
• 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 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 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 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
4
•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为生物大量繁殖创 造了条件。
• 植物大发展,出现 原始动物。
• 造山运动多次发生 ,使小陆块逐渐拼 合为泛古陆。
.
5
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 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 冈瓦纳古陆。
劳拉西亚古陆:北美 洲、欧洲和亚洲的大 部分地区
冈瓦纳古陆:非洲、 大洋州、南极洲、南 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 等部分
.
12
• 中生代(距今0.7亿年-2.3亿年):
• 自晚二叠纪起,泛大陆再次分裂,造山运动强烈 。
• 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 物,爬行类动物一度繁盛之后,又走向灭绝。 ( 侏罗纪恐龙时代)
• 鸟类、哺乳类动物、被指植物欣欣向荣。
.
13
• 新生代时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各大洲 的高大山系,海陆轮廓显著改观。
增温:地球内部物质融化,火山喷发十分频繁,喷 溢出大量的岩浆、气体和水蒸气,形成了原始的岩石 圈、水圈和大气圈。
.
2
• 重力作用: ① 较重的铁、镍物
质缓漫下沉,向 地球内部集中; ② 较轻的硅酸盐类 物质向地表集中。 ③ 分异出:地核、 地幔、地壳。
.
3
• 原始地圈主要是由玄武岩(硅镁层)的岩石组 成,没有沉积岩。
.
16
• 原始绿色植物出现 释放的游离氧 • 原始大气出现氧化作用,CO氧化成CO2,CH4氧化成
H2O和CO2,HN3氧化成H2O和N2。 • 大气圈中的CO2和N2在不断增加。
• 生物界继续进化和增多,大气中的游离O2和CO2也逐 渐增多。
.
17
• 到了距今19—10亿年前,原始大气转变成二 氧化碳大气。
地球表层开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8
• 古生代(距今2.3亿年-6亿年)早期,泛大陆 分裂,形成冈瓦纳、北美、欧洲和亚洲四个大 陆。
• 大陆分裂引起海侵,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 ,空前繁盛,海生植物出现向陆生植物过度的 迹象,鱼类诞生。
.
9
• 早古生代指整个古生代的前半期,包括寒武纪、奥 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 距今约4亿年。。
• 1.生命的起源 • 生命起源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 (1)从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 • 地壳火山喷发: • 碳化物 过热水汽 各种碳氢化合物
.
20
• 碳氢化合物 水分子 氨分子 简单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