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2、完成练习册P页




等腰三角形(二)
:证明:。。证明:证明:
教学反思
1、学生“根据文字命题写出已知、求证”非常差,要想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2、学生证明能力比较弱,证明一道题要用很多时间,做题比较慢。
如果 , 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
1、问题,学生动手画画,看得到什么相等的线段或角,再让学生验证结论,从而自然过渡到活动一、二中去。
注意事项: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给予适度的引导,如可以渐次提出问题:
(1)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2)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课前小测:小测本
1、齐答
2、独立完成,然后交换批改,教师统计好学生完成的情况
二、




提出问题:
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观察其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尝试给出证明。
得出结论: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相等;
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相等.
2、出示例2,让学生尝试证明
3、投影生答案,点评
四、




做学案纸A、B组。
1、独立做10分钟。
2、小组讨论
3、投影学生答案或对学生板书解答过程进行点评。
五、
小结

反馈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
1、师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可以怎样作出相等的线段或角。
2、通过学习,收获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纸
然后
(4)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2、对于活动一、二
学生对文字命题写“已知”、“求证”,经验尚显不足,应该引导学生完成,然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再继续独立做“活动二“
然然后请学生板书其中部分证明过程,或
借助课件展示活动三的解答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证明规范提出一定的要求,
3、注意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除了用“全等“明外还可以利用“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知识解决。
数学教案(02)第1周第2课时主备人:李顺霞
课题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2、在图形的观察中,揭示等腰三角形的本质: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3、探索并证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4、于活动三:
时间有限,可以在引导学生提出上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证明思路,然后让一般性的结论写在书上。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三、




例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已知:如图,
求证:
证明:
1、让学生;回顾之前已掌握的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有哪些?
活动一: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活动二、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已知:
求证:
证明
活动三、变式训练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C和AB上
①如果 , ,那么BD=CE吗?
如果 , 呢?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
②如果 , ,那么BD=CE吗?
重点
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难点
经历“探索——发现一一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结论.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师生活动
操作方法与策略
一、




1、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