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二)
社会化的内容(C6P117)
• 了解: 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 道德规范的学习 角色扮演的学习
社会角色的定义(C6P118)
• 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 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 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 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 的基础。
社会角色的类型 (C6P118)
媒体中
• 在商业广告中,女性通常被表现为 传统的角色定型形象。 • 媒体还在不断强化、教导女性怎样 为女孩、女人,男性怎样为男孩、 男人。做女人美丽即可,作男人则 要成功。
广告中的角色定型
• 美丽动人型 • 性感 • 贤妻良母型
话语中
• 古今中外有关性别的俗语/习惯,如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
• • • • • 家庭 学校 同龄群体 工作单位 大众传媒
例:性别社会化
• 性别社会化指人们接受并内化社会规 定的性别角色的要求,以此支配自己 的行为、发展性别角色意识的过程。 • 男人和女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 习各自的性别角色。影响性别社会化 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大众传媒、 同伴群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
• 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 会互动模式的重要变革
如,城市、农村人际互动行为发生了改变 再如,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的变化 (P164)
社会互动的维度(C7P137-141)
• 向度、深度、广度和频度。
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C7P137-141
• 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
集合行为的特征(C7P142)
社会网络的定义(C8P147) 功能(C8P151) • 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 功能: 获取社会资源 组织管理辅助 日常生活联系
社会群体的定义(C8P154)
• 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体 体,其存在不仅为个人自己所能够意 识,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C8P155)
社会化的定义(C6P104)
社会化的类型(C6P104-105)
了解
• 研究社会化的几个理论视角:库利的 “镜中我”、米德的“角色扮演”、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埃里克林的人 格发展,以及生命历程理论
• 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 赖期
社会化的主体(C6P113)
第七章
• • • • • 什么是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有哪几个维度? 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第七章重点
• 社会互动的定义(C7P126) • 社会互动的维度和基本类型(C7P137141) • 集合行为及其一般特征(C7P142)
社会互动的定义(C7P126)
社会群体的基本类型(C8P156)
• • • • • 初级与次级群体 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如学校和学会) 内与外群体 所属与参照群体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 缘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C8P162-163)
• 正功能
• 负功能
• • • •
婚姻家庭制度经历的发展阶段 (C8P166) 血缘家庭 普那路亚家庭 对偶家庭 专偶制家庭
《社会学概论》辅导
彭润金 博士 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
主要内容
微观 分析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
• • • • • •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 社会化的主体有哪些?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社会角色? 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六章重点
• 社会化的定义(C6P104) • 社会化的类型(C6P104-105)、主体 (C6P113)、内容(C6P117) • 社会角色的定义(C6P118) • 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C6P122-124)
• 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 • 规定性与开放性角色 • 功能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角色扮演的过程(C6P121-122)
• 角色确定 • 角色表现 • 角色建构
角色失调(C6P122-124)
• • • •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 一、判断题(辨别正误,无须说明理 由,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 1、血缘、门第、性别、年龄是先赋角 色,也是永久性角色。 • 6、个人社会化在长大成人工作成家之 后就结束了。
在家庭
• 父母的性别角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不 仅最早,而且最大。 • 父母除了对其不同性别的子女持有不 同的期望之外,在对待其子女的方式 上也是男女有别的。
在学校
• 教师对学生性别 角色形成具有至 关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从不同 方面促进学生性 别角色的分化。
在学校
• 许多研究表明,学校使用的教材中的 性别角色非常明显地反映出社会文化 对两性作用的定型看法。许多社会都 把男女性别的不同作用反映到教材中 去,使教科书内故事情节中描绘男性 与女性的作用不同。
• 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 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 荀子 :“人生不能 无群,群而无分则 争,争则乱,乱则 离,离则弱,弱则 不能胜物。”
社会互动的情境(C7P132)
• 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审时度势”、“入乡随俗”、“到什么 山上唱什么歌”
第八章
• • • • • • • 社会网络的功能有哪些? 什么是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初级社会群体有哪些功能? 如何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功能? 家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八章重点
• • • • • • • 社会网络的定义(C8P147)、功能(C8P151) 社会群体的定义(C8P154) 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C8P155)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C8P161-162)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C8P162-163) 家庭的功能(C8P168)、类型(C8P167) 婚姻家庭制度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C8P166)
家庭的功能(C8P168)、类型 (C8P167)
三普
江西省家庭户特征:三人户和两代户
4.93人
四普
五普
4.40人
3.76人2008年 源自.38人2009年 3.37人
几类主要的家庭问题
• 夫妇关系问题
• 代际关系问题
• 核心家庭问题 如,金牌调解、人间、幸福魔方
第九章 略
• • • • • 社会组织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组织结构 组织管理 单位组织 民间组织的特征
• 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相互依赖
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集合行为的理论 (了解) • 恐慌、谣言、流行 • 基本条件说、模仿理论、感染理论、 紧急规范理论、匿名理论、控制转让 理论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九章 社会组织 中观 分析 第十章 社会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 社区
• • • • •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有一致行动能力
• 如,日本黑社会山口组(10万人、以暴制暴、 断指,与政要关系,经济实力)
• 一、判断题(辨别正误,无须说明理 由,正确的在题后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 • 3、艺术剧院中观看《南京南京》的观 众属于社会学中的群体概念。
伙伴中
• 儿童越是按照传统社会的性别角色行事, 就越会被同伴们所接受,反之则可能被 孤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关系的影 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的 影响。对个体可能形成某种习惯和爱好 起着重要的作用。 • 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越来越 重视其同伴群体,随之也越来越多地出 现服从于其同伴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及 风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