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启示作者:林义来源: 《财经科学》200103[内容摘要]波兰尼是制度经济学值得重视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本文对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做了概要介绍。
作者认为,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经济思想及其方法, 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构建中国经济学和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波兰尼制度经济学制度分析或许是偶然,亦或是必然,1944年同时出版了对20世纪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三部著作: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艾尔斯的《经济进步理论》及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变》。
迄今为止,波兰尼的经济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波兰尼的学说及其重要价值,将在人们冷静反思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21世纪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匈牙利藉犹太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 Polanyi) (1886~1964)出生于维也纳,在布达佩斯度过青年时代。
受曼海姆等人的影响,波兰尼的思想较为激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流放俄罗斯前线,回到维也纳后,从事新闻记者工作。
1933年波兰尼移居到英国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1940年在美国讲学期间,担任Benniton学院的教职。
1944年,波兰尼在英国出版了他的不朽之作《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根源》(The Geat Trans 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 ime)。
1947年,波兰尼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作为客座教授主持制度演进的经济方面的研究课题,直至退休。
1957年,波兰尼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波兰尼的其他著作《原人与现代经济》、《人的经济》则分别由他的两位学生乔治.多尔顿和皮尔逊在他1964年逝世后编辑出版。
波兰尼的《大转变》自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中文、日文及巴西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波兰尼的研究也构成国外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开始重视的研究领域,并将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一、波兰尼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贡献(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性波兰尼在其巨著《大转变》中,以经济史学家的睿智眼光,从经济、社会及文化的互动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非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西方文明史上具有某种突变意义的特殊的文明断代。
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分析,波兰尼打破了18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将交易、货币、市场视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神话。
“与18~19世纪流行的假说相反,商业和货币起源于人类的史前时期,而市场则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②正是18~19世纪在西欧发展起来的自我调节的市场(Self-Regulating Market),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轴和伴随特殊文明兴起的一种制度裂变。
然而,区别于前工业社会和原始经济及由社会需求决定经济行为,现代市场经济则成为一种具有某种魔力的控制力量及市场需求决定社会行为。
②波兰尼认为,19世纪出现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瓦解了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其他社会和其他文明同样也受物质及生存条件的制约。
但是,只有19世纪的文明,经济区别于以往任何时代,它自身成为一种物质贪欲和索取而区别于人类以往的时代。
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则内在地遵循这一原则。
③并且,他深刻地剖析到“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潜藏着极强的乌托邦幻觉”。
④显然,这一制度安排如果没有社会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将很难长期支撑,并最终必然会导致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恶化。
社会将别无选择地奋起反抗以自卫。
但无论何种措施都将削弱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导致工业社会生活的无序乃至以另一种方式危害社会。
⑤因而,波兰尼通过分析自我调节市场经济的强烈的虚幻特征,揭示了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性,最终难以长期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方法,波兰尼同马克思一样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所以,西方有学者将波兰尼划入新马克思主义之列。
(二)提出经济是制度化进程的思想和方法原则,对西方正统经济理论的立论前提给予尖锐的批判波兰尼对20世纪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的制度经济学思想。
波兰尼认为,经济是一个制度化进程,是植入或嵌入特定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和观念文化象征结构之中。
研究人类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起点,乃是把经济分析纳入一定的制度环境,把经济视为社会演化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张从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交换、代谢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
他指出:“人类经济是‘嵌入’或网络于制度、经济和非经济的环境之中。
非经济因素也异常重要。
宗教和政府在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上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货币制度或生产工具的创新”。
⑥波兰尼强调实在主义的分析框架,探索经济与社会的互动。
认为经济只是复杂社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只有作为制度化的进程才能有效把握。
区别于19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形式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即将研究的起点置于经济人的抽象假定之下展开并建立起经济理论的科学大厦。
在一个纯粹抽象的框架中分析市场、价格、货币及市场需求,注重对逻辑框架内的形式分析和理想均衡模式的构建,忽略把经济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并通常将若干非经济因素排斥在经济分析框架之外。
波兰尼指出,经济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考虑人类行为与心理因素。
经济最初嵌入于经济与社会联系环境,惟有在与广泛社会与文化联系的制度环境中,进行制度分析。
⑦波兰尼对正统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现代神话似的思维方式予以猛烈抨击,确立了颇富启迪意义的制度分析框架,极大地拓展了制度经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波兰尼的制度经济思想不但对正统经济理论提出根源性挑战,而且对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提出质疑。
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思想的理论及方法论价值将愈加显现。
波兰尼的制度分析框架包含的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必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三)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交换模式长时期以来,人们固守交易、货币、市场三位一体的神话,将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换视为自古以然的交换模式。
波兰尼制度经济思想的一大贡献,在于他系统分析了人类社会系统重要支柱的三种交换模式,即互酬、再分配和市场交换。
在吸收马林科夫斯基经济人类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波兰尼明确指出,工业化社会以前各种社会长期存在的互酬和再分配交换模式,乃是植根并嵌入于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以货币为媒体的近代市场交换模式,则成为控制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非嵌入交换模式。
①这一制度经济思想对于正确评价从西方演化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正确认识非西方社会不同类型的经济与交换模式及其经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
①粟本慎一朗:《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2页。
② Latham: Karl Polanyi: Some Observations, 1996.③ Stanfield, R.: Understand the Welfare State:The Significance of S ocial Economics,inLutz (eds) Social Economics:petrospect and Prospect , 1990.④ Mayhew, A,: On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June 2000. Eh. Net Project2000.⑤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1944, P3 - 4.⑥ Polanyi, K.: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 in Polanyi, K/Arens berg, C. M. /Pearson, H. W (eds),1957;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⑦ Polanyi, K. 1957. p242.⑧粟本慎一朗: 《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页。
波兰尼认为,互酬模式指人们提供最适合的生产产品和服务与亲近者共享,亦可称为对称集团间相应物品和服务的互动。
互酬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亲属关系的体现,生产和交换的动机并非出于盈利,而是遵循有传统和习俗决定的一种潜在的社会责任。
互酬模式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交换传统,积淀于人们的心理深层结构,通常体现在家庭关系及家庭以外的密切社区关系之中。
②货币和盈利通常服从于长期传承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再分配模式是指物品的权利转让集中于社会的某一中心,通过中心组织实施再分配。
再分配模式的存在依赖于公众认同的社会中心的存在,如古代东方帝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长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再分配功能。
③市场交换模式则是指在市场体系下货品以货币为媒介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双向运动。
在波兰尼看来,人类社会在长期演化进程中,互酬和再分配是其长期传承主要的交换和分配模式,它植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并反映了社会的内在需求,体现亲情关系和共同体责任义务的社会关系。
即便在西欧社会,互酬和再分配模式亦是工业化以前占统治地位的交换模式,以货币为媒体的市场交换模式仅发挥着有限的作用如贸易港。
货币的作用通常被限制在广泛运用的互酬模式领域。
波兰尼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互酬和再分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经济演化的逻辑嵌入于社会的联系之中,“由于社会组织自身的稳定性,无需个体经济发挥作用。
……经济制度事实上只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功能之一”,④仅仅是近代以来,市场交换模式才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劳动分工并非代表整个市场交换,资源配置通过互酬、再分配及市场交换模式。
但贸易和交换自身并不能够解释近代自我调节市场制度的出现,必须通过经济体制的制度演化理论,才得以对近代市场制度出现的制度基础和制度根源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对于那种认为只有市场交换才必然是起主导地位的交换模式的正统经济学观点,波兰尼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许多经济制度在表面上看似不可分割地连接在一起,事实上,它们的这种连接不过是在掩盖着各自不同的本质起源基础上的一种功能性连接而已。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非西方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形成,波兰尼对市场类型划分的理论,将会受到普遍关注。
(四) “嵌入”理论及其分析框架贯穿波兰尼制度经济思想和方法论主线并对社会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他最先提出的“嵌入”理论。
波兰尼认为任何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制度都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和制度之中。
他指出,最近的历史和人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在于,作为一个规律,经济是“嵌人”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
人不可能仅仅作为其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的卫士,而且还是作为其社会角色、社会要求及社会资产的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