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zk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zk

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万源市人民政府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8年12月目录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 (1)1.1 人口现状 (1)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1)1.2.1 城镇化进程 (1)1.2.2 城镇化现状特征 (2)1.3 城市化进程与特征 (3)1.3.1 城市化进程 (3)1.3.2 城市化现状特征 (4)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2.2《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5)2.3《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人口规模 (5)2.4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5)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3.1万源市市域总人口预测 (6)3.1.1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7)3.1.2 经济相关法—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关系 (7)3.1.3 综合预测市域总人口 (9)3.2 万源市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9)3.2.1 城镇化水平法 (9)3.2.2 综合增长率法 (10)3.2.3 城镇化水平时间相关法 (11)3.2.4 综合预测城镇人口 (11)3.3 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1)3.3.1 城市化时间相关法 (12)3.3.2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率关系 (12)3.3.3 按照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 (13)3.3.4 一元线性回归法 (13)3.3.5综合预测城市人口 (14)4. 万源市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研究 (15)4.1 万源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5)4.1.1 市域土地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5)4.1.2 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15)4.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 (17)4.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7)4.2.2 97年版《万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7)4.2.3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 (18)4.3 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9)4.3.1市域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19)4.3.2 规划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 (21)4.3.3 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 (32)概念界定市域:是指万源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6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太平镇、白沙镇、青花镇、官渡镇行政辖区范围和沙滩镇、茶垭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43.5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城市建设区,包含太平中心组团及白沙、官渡两个外围组团和青花循环经济发展区。

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1—2050年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说明1.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现状1.1 人口现状万源市2006年现状总人口57.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8万人,城镇化率24.2%;城市人口9.18万人,城市化水平16.0%。

人口出生率7.9‰,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7‰。

万源市人口现状特征表现为:(1)地大、人少,人口密度低2006年,万源市全市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141人,从纵向看,大大低于达州市全市每平方公里390人,同时也低于四川省每平方公里180人的平均值,为四川省县级市中人口密度最低;横向来看,也低于大巴山地区宣汉县每平方公里282人,大竹县每平方公里518人,渠县每平方公里697人等邻近县。

(2)农业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2006年,全市耕地面积29381公顷,人均耕地0.77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的平均水平。

(3)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外向性转移特征明显一方面,人均耕地面积少,造就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吸引力,吸纳了万源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2. 城镇化进程与特征1.2.1 城镇化进程建国以来,万源市城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50年-1990年,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快,城镇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阶段,即1990--2006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万源处于城镇化开始发展阶段。

从2001年开始,万源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到2006年全市GDP达到33.3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万源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15.2%增长到2006年的16.0%。

1.2.2 城镇化现状特征(1)呈现为以太平、白沙等五镇为中心高度集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万源市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太平、白沙、沙滩、官渡及青花五个城镇,占全市总城镇人口的68.8%。

城镇人口分布不均衡,城镇人口最少的乡镇不足20人。

2000年以来,万源城镇人口平均增长率7.3%,从城镇化率与城市化率的比较关系来看,人口向以太平镇为中心的城市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各级乡镇,呈现为向城市高度集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

(2)基础差、底子薄、总体水平较低2006年,万源市城镇化水平仅为24.2% ,比全国低19.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0.1个百分点,落后达州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5%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3)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对城镇化发展带动作用缓慢万源市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15.2%,发展到2006年的24.2%,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

经济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足,发展的差距主要在非农产业。

2006年全市GDP为33.3亿元,工业占35.0%,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全国低13.3个百分点,比达州市低2个百分点。

加强非农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今后万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总的来看,万源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仍是较长一段时期内十分艰巨的任务。

(4)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延缓城镇化速度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市区建筑拥挤、混乱、交通状况差,城市建设与发展滞后,严重影响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大型公共和基础设施总量少,大都集中在太平、白沙镇。

全市建制镇大多数缺少市场,设施简陋、沿街为市的现象仍相当普遍。

有些城镇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缺乏活力和经济实力。

1.3 城市化进程与特征本次规划采用常住人口作为城市人口,根据经贸委和农业局提供的资料,规划区内,2006年城市人口为9.18万人,城市化率为16.0%。

其中太平镇66964人,青花镇8931人,官渡镇2219人,白沙镇13656人。

表1.2 2006年万源市城市人口统计表1.3.1 城市化进程万源市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95年以前,全市城市发展仅限于太平镇,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

第二阶段,即1995年后至今,随着93年白沙工农区与万源县合并成立万源市及1995年《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的制定,将官渡、青花、白沙纳入中心城镇,使万源的城市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00-2006年,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0.85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表1.3 万源市历年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情况统计表1.3.2 城市化现状特征(1)以太平镇为中心的高度集聚2006年,万源市城市人口9.18万人,其中太平镇6.70万人,占全部城市人口的73.0%,其他三个组团总城市人口仅占27%。

(2)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万源市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10.9%,发展到2006年的16.0%,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

但从总体水平上看,2006年,万源市城市化水平仅为16.0% ,落后达州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与四川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起步阶段。

2. 上轮规划及相关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2.1 95年版《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1995年7月编制完成的《万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城镇化发展预测,确定:200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30%左右,城镇人口约17万人;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40%左右,城镇人口约25万人;205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55%左右,城镇人口约47万人。

将太平、白沙、官渡、青花作为主城区,确定的城市人口规模为“近期至200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10.5万人;远期至201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15万人;远景至2050年,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20万人”。

2.2《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2006年9月编制完成的《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分为两个规划时段,即2010年和2020年,规划对达州各城镇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15年的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

该规划确定的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为“按照中等城市建设,万源——由太平、白沙、青花、官渡组成的城镇群,城市人口规模2020年达22万人”。

2.3《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确定的人口规模万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对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的预测为:到2010年,总人口:58万人;城镇人口:18万人;城镇化水平:31%。

2.4 各规划预测与实际情况比较评述《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从区域统筹的角度对各城镇规模进行预测,主要考虑到达州市城乡区域整体发展,将万源市确定为中等城市规模。

95年版城市总体规划将太平、白沙、官渡、青花作为中心城区,采用常住人口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差不大,得到较好的实施验证。

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城市总体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定性的目标定量化的过程,它是城镇(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的依据。

城镇(市)人口规模的确定不能离开经济支撑力和环境容量的限制。

合理预测城镇(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市)化水平,是控制城镇(市)建设用地规模,保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有效调控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前提。

因此,本次规划试图从经济与城镇(市)化、环境容量与人口规模关系方面出发,来预测万源市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市)化水平。

其中,城市人口采用规划区常住人口数据。

3.1万源市市域总人口预测万源市2000-2006年总人口如下表所示:表3.1 2000-2006年万源市总人口统计表图3.1 万源市历年人口变化曲线根据万源市历年人口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2000到2003年人口增长较缓慢,2002年人口总数下降,但总体趋势是逐步稳定增长。

2004-2006年人口增长较快,分析原因是其人口机械增长较大,《达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将万源定位为二级中心城镇,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周边乡镇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吸引部分农业人口涌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