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
车辆142班王吉荣 5902414090
朝鲜半岛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腹心部位,地处中、俄、日三个大国之间,是中、美、日、俄四大国的利益交织处。
但现实情况是,朝鲜半岛的南部受控于美国,而北部则是一个“非正常国家”。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应付美日军事威胁的缓冲。
正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所说“唇亡齿寒”,中国有必要维护朝鲜的独立,以避免其他大国势力在中国的边境上保持其军事存在,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基地,并威摄首都北京的战略安全及东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同时中国也有必要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以免大量难民的涌入,使中国一直把努力营造的“和平的周边环境”付诸东流。
最好的情况是朝鲜半岛继续分裂,在半岛北部的是亲中国的正常国家。
朝核问题由来已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作为朝鲜半岛相邻的国家,我们一直关注事态的发展,我们积极斡旋,多方奔走,为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起到了核心作用。
对于朝核问题,中国一直都比较关注。
对此,可用一句话概括:实力与自信同在,风险与受益并存。
毫无疑问,中国最近几年频频出击,外交成果斐然,中国已越来越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穿梭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在这次复杂的会谈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凸显出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
然而,朝美之间芥蒂之深使得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协商。
特别是美国国内有一些政治势力从本集团利益出发,试图使美国政府采用强硬政策来解决危机,从而使朝美双方更加缺少互信。
此时非常需要一个“调停者”,劝说双方先将挥舞着的拳头放下。
而中国最适合扮演这个角色: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美国是中国的“建设性合作”伙伴,中国有资格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调停朝美冲突。
——抑制朝美冲突升级的“缓冲器”。
如果将朝美核危机和伊拉克危机相比,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美国将伊拉克和朝鲜都定为“邪恶轴心”,但对两者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伊拉克和朝鲜面对美国的压力,也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即,自称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的伊拉克遭到了美国的军事打击,公开宣称自己已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却受到美国的“特殊关照”。
这其中自然有美国全球战略考虑的因素,也有美国顾及盟友特别是韩国态度的原因,但是,中国的作用显然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亚太地区大国,中国的立场和利益绝对不容忽视。
中国坚持和平解决危机
的立场,无疑有助于软化冲突双方的强硬态度,对冲突之车滑向战争的边缘起到了抑制作用。
中国这种特殊作用的发挥,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实力的增长,更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一个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的重要力量。
——形成各方共识的推动者。
中国推动六方会谈的召开,大大有利于六方在共同利益上形成共识。
正如王毅副外长在会谈结束后所说,“各方都主张半岛无核化,主张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各方在会谈中同意不采取任何使局势恶化的行动,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
——和平解决争端的主要倡导者。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科索沃危机,伊拉克危机,我们都主张用政治手段和平解决。
朝核问题事关东北亚地区整个安全秩序,中国是与之相邻的一个区域大国,有责任,有义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3年3月中旬,就在美伊战争打响前夕,美国向朝鲜半岛派遣航空母舰、隐形战斗机和宙斯盾级军舰,加强军事集结。
朝鲜因此警告说,它将采取报复措施。
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局势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不安。
4月4日,联合国特使毛里斯·斯特朗在伦敦发出警告说:美国与朝鲜之间“完全有可能”爆发战争。
这种情况下,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最终促成2003年4月的中朝美北京三方会谈。
正如刘建超在2003年4月22日的记者会上说,“关于朝鲜问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
中方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同时认为朝鲜的安全关切也应得到解决。
我想在此强调,中方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各方都应为此创造条件,不应采取使局势升级的行动”。
日本媒体评论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认为这轮会谈凸显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这一战略结出的果实。
共同社北京2004年2月28日的评论说,中国动员所有外交力量,促成了第二轮六方会谈的召开,其动力来自被称为“和平崛起”的胡锦涛政府的外交战略。
这是中国首次主动大胆采取步骤解决世界上的严重冲突。
在这次事件中,中国积极斡旋,体现了中国外交新思维。
“和平崛起”是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12月访美时,在发表的演说中首次披露的。
3与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和平崛起”战略的三个层面。
大国外交、大周边外交是其中的重重之重。
美国重要“智库”蓝德公司研究员麦艾文博士(Evan Medeiros)认为,“现在中国的战略学家开始更多地讨论‘大国心态’,‘一超多强’”。
他认为大国关系逐渐占据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地位,中国越来越多的将本国利益看作与重要大国的利益是相一致的,而中国官员开
始强调大国之间,包括中国在内,需要“共同承担责任”。
麦艾文博士说,中国意识到在某些问题上中国需要“有所作为”。
前面已经谈到,朝核问题是“多边框架,双边渠道”,究其实质是美-朝双边框架内的事。
中国如此积极正是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表现: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应付。
这也显示出中国不但有能力,而且有意愿和美国在解决美国关心的地区安全问题上积极合作。
这对于改善中美关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在崛起,而中国也更加敏感,明白这可能造成‘安全困境’(安全困境,你强就威胁到我,《华盛顿观察》编者注),自己的崛起可能被别人视为威胁,所以在崛起的同时极力让邻国放心这种崛起会是和平的。
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现象”。
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们发挥国际作用的依托;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们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安全上看,周边是维护我国稳定的天然屏障。
这是从历史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朝核问题再次激化后,中国领导人认真分析形势,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维护我国发展战略环境的大局出发,主动牵头,积极斡旋,努力推动和平解决。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就是要把“睦邻、安邻、富邻”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作为亚洲政策的目标,通过与周边国家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实现携手共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和平崛起”意味着要崛起并且正在崛起,并且是以和平的方式实现。
这决定了我们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要求我们以自信的姿态主动营造这种环境。
朝鲜半岛事关中国整体利益。
外交服从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政策,中国之所以积极斡旋,原因正源于此。
中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思路日趋灵活,中国之所以能发挥重大作用,原因也正基于此。
这是中国积极介入半岛安全事务、努力劝和促谈的重大成果。
中国在斡旋的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事实再次表明,中国在半岛无核化、半岛局势,以及在地区安全磋商中所起的无可代替的建设性作用,提升了中国在处理和解决区域安全事务乃至国际重大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