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美股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报告2012-12-10 08:19:15来源:i美股作者:吴桑茂(i美股)过去两年来,中国概念股经历了一轮长期的下跌过程。
以2011年4月26日东南融通被做空为标志性事件,中国公司的财务问题让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心降到冰点;i美股中概30指数从那时的1200点上方跌至目前的600点左右。
加上支付宝事件引发的VIE结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环境问题;中国概念股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一些公司出现市值低于公司账面现金的情况,甚至公司净现金(现金及短投减总负债)都高于市值。
截至2012年8月13日市值低于现金及短投的股票:这样的环境下,赴美IPO的公司数量大幅减少;而一批不甘被低估的中国公司则纷纷寻求从美股市场退市。
据i美股统计,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20日,美股市场共有45家中国公司提出过或者完成私有化;其中已经顺利完成私有化的公司有17家,正在私有化过程中的公司有21家,另外也有7家公司终止了私有化。
私有化成功的17家公司:正在私有化过程中的21家公司:私有化暂时终止的7家公司:上市公司私有化除了上面说的估值低这个原因之外,可能会有其他的考虑。
比如盛大这样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在美股上市,为了更好地实现子公司价值而让母公司私有化。
因为机构投资者通常不会同时投资主体业务基本相同的股票;这样反而会导致其中一家的股价出现折让的情况,交易量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增长快的业务也可能被其母公司或子公司增长慢的业务拖累而得不到好的估值。
如今盛大母公司已经私有化,盛大游戏、酷6以及即将上市的盛大文学将不再受母公司估值的影响。
此外,一些公司为了发展一些新业务,或者基于信息披露等原因也会选择私有化;管理层或者战略收购方也会选择在估值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
在美上市公司私有化流程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要进行私有化,私有化要约方都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实施。
首先是要约方(通常是公司高管或外部战略投资者)向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通常较当前股价有不同幅度的溢价,从以上统计的案例看,溢价范围从10%到100%不等,差别很大;第二步是:董事会成立特别委员会,并由特别委员会聘任法律和财务顾问评估要约价格并履行相关手续,进行尽职调查为特别委员会出具专业意见;第三步是:特别委员会及主要股东就并购价格、具体条款等与要约方进行谈判;若双方达成一致,特别委员就会批准私有化要约方案,并提交相关材料至交易所和SEC;最后,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进行投票。
投票通过的标准因公司注册地的不同会有所差异;比如开曼注册公司要求参与投票股东人数达到50%以上,并且超过75%的参与投票表决权赞同才能通过私有化。
已成功私有化案例的特征私有化能否通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价格;如果投资者不认同私有化价格会在股东大会时投反对票或者不参与投票。
如果有持股比例较高的机构股东不同意私有化价格,私有化难度就会大幅增加;比如分众传媒私有化的案例中,外部股东Eastspring就明确表示私有化价格应该从27美元提高至30美元以上。
此外,要约方合作财团的坚定支持也是私有化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私有化过程中,一开始承诺参与的财团如果中途因为某些原因发生变化也会让私有化过程增加许多变数。
比如泰富电气私有化的初始合作方霸菱亚洲投资基金集团的退出让其私有化历经波折,并且持续了388天才完成私有化。
从i美股统计的私有化案例看,成功私有化案例的发起人一般持有较大股份,多数案例的要约方持股超过40%;并且背后都伴随着财团的有力支持。
从私有化估值上看,多数案例都在1亿美元以上,只有国人通信和经纬国际的市值在1亿美元以下;不过,超过10亿美元的案例也很少,目前只有盛大一例超过10亿美元;分众传媒如果私有化成功将是中概股最大的一个私有化案例。
从私有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上看,比较快的公司可以在1-3个月之内完成,英国培生集团收购环球天下只用了30天时间;多数案例可以在3-9个月内完成;当然也有像同济堂和泰富电气那样超过一年才完成的。
私有化失败风险私有化要约发出后,如果要约价格或者收购条款没有获得重要股东的认可通常会导致私有化失败。
此外,小股东对私有化不热情,参与私有化投票人数太少,或者超过一定比例的股东投反对票也会导致私有化失败。
此外,如果要约方的支持财团等合作者因为某些原因中途出现变化;很多时候也会让要约方选择暂时终止或者放弃私有化。
如果私有化不能成功,要约方需要承担私有化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主要是律师费和财务顾问费等;根据公司体量的不同该费用通常在100万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
在二级市场上,私有化失败的公司股票通常也会大幅下跌;对短期投资者会有较大影响。
还值得一提的是,私有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相关的诉讼。
美国有一批律师专门进行相关的诉讼,通常都以股东的名义进行;因为这里的诉讼成本很低,所以几乎所有的案例都会有律所发起诉讼。
不过,这类诉讼成功的概率非常低;i美股统计的这些案例中还没有因为诉讼原因而导致私有化失败的。
私有化完成后的选择1、回归A股或港股市场上市;把美股市场低估值的公司私有化之后,大家通常的想法是在A股或这港股重新上市以获得一个更好的估值。
这样,参与私有化的财团可以通过股权形势获得收益;公司管理层如果是要约方往往也可以在这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
因为这些收益预期的存在,私有化参与者才有了推动私有化的动力。
所以,私有化一般都是在大环境不好,股票估值比较低的时候进行;不过,除了大环境的因素,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对不同行业的公司的估值也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科技股可以在美国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消费类股票可以在港股市场获得更高的估值;矿产资源类股票可以在加拿大股市获得更好的估值;而中国大陆的A股在许多行业的估值都可以高于其他市场,特别是中小市值的公司往往估值更高。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200多只中概股中,不管是市值还是数量上都是TMT公司居多;他们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估值,成交也相对活跃。
而一些诸如地产、食品、消费类股票往往不能获得很好的估值,成交也不那么活跃。
这些公司私有化之后到A股或者港股上市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作为私人企业运营,加大新业务发展投入;一些公司私有化也并不纯是因为估值低;比如盛大母公司的私有化可以让子公司获得市场更好地估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展未上市子公司的新业务,不会受到财报盈亏的束缚可以更激进地投入。
所以,像这类公司私有化之后一般就会作为私人公司运营下去了;短期内一般不会再考虑重新上市。
另外,一些公司所在领域已经相对成熟,成长空间已经不大,但又可以持续获得现金流;这样的公司私有化后也可能选择作为私人公司运营下去。
3、卖给其他公司或与其他公司进行合并;对于那些战略收购方发起的私有化,收购方一般都是将收购对象作为自己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服从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安排;这些公司一般也不会重新上市了,只是作为收购方的一个子公司运作;被培生收购的环球天下就是这样的情况。
也有一些公司私有化之后选择合适的机会将公司卖掉或者与其他公司合并;不过合并的情况可能更多是先有合并意向再行私有化。
(i美股吴桑茂)i美股中国概念股做空潮研究报告2012-12-11 22:05:30来源:i美股作者:钟日昕(i美股讯)北京时间12月11日,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美股市场上刮起了一轮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浪潮,大量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被浑水、Citron等做空机构质疑,导致股价暴跌甚至退市,此前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溢价”变为“中国折价”,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诚信危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窗口被冰封,这波由借壳上市中国概念股开始的做空潮,是如何一步一步蔓延至整个中国概念股的?爆发中概做空潮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了何种影响?本报告将全面回顾和解析本轮中国概念股做空潮。
报告摘要:一、中国概念股做空潮的发展1、中概做空潮起始:浑水做空东方纸业(2010年6月到2010年11月)2、中概做空潮升级:浑水质疑绿诺科技至退市(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3、中概做空潮由借壳上市公司升级到IPO公司:东南融通事件(2011年4月到2011年10月)4、中概反击:泰富电气、奇虎360、分众传媒等与空头的大战(2011年10月到2012年7月)5、中概做空潮尾声:新东方PK浑水(2012年7月至今)二、为什么会爆发此轮中国概念股做空潮?1、大量借壳上市公司问题频出2、中美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中美跨境监管的不完善4、VIE事件加剧中概恐慌5、浑水、Citron、Alfred Little等做空者扮演的角色三、本轮中概做空潮的影响?1、大量中国公司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2、中国概念股整体市值缩水千亿美元3、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信任度大打折扣:“中国溢价”变为“中国折价”4、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陷入低谷5、掀起中概私有化退市浪潮(注:本报告的中国概念股是指在纽交所、纳斯达克、AMex这三个美国交易所上市,同时公司股票的主要交易场所也在这三个交易所的中国公司,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多地上市、但是主要交易地不是美国的中国公司不在此报告考察范围)一、中国概念股做空潮的发展1、中概做空潮起点:浑水做空东方纸业(2010年6月到2010年11月)2010年6月28日,浑水Muddy Waters发布针对东方纸业的做空报告,导致东方纸业当周股价暴跌50%。
这是浑水做空中概的第一次亮相,选择的对象是在Amex上市的小中概,虽然东方纸业股价暴跌,但在当时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此外,浑水并不是唯一的中概做空者,在浑水做空东方纸业之前,已经有不少空头瞄准这些在美借壳上市的小市值中概,包括John Bird做空天一药业等等。
2010年9月,《巴伦周刊》刊登题为《警惕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评论文章,对通过借壳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提出批评,引发了对借壳上市中概的更多的讨论和关注。
2、中概做空潮升级:浑水质疑绿诺科技至退市(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2010年11月11日,浑水发布针对绿诺科技的质疑报告导致该公司当日股价暴跌,在经过几轮争辩之后,11月19日绿诺科技被停牌,12月3日绿诺科技被退市。
这是本轮中概做空潮中首例由于空头质疑而被退市的案例,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此后,浑水接连做空中国高速频道、多元环球水务,这些公司股价均暴跌并最终都退市,浑水在此过程中树立做空中概的公信力。
与此同时,Mr.Little、Brontecapital等发起对西蓝天然气、旅程天下、普大煤业、西安宝润等等的做空,也均导致这些公司股价暴跌并最终退市。
在此期间,大批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股价暴跌甚至退市,2011年4月SEC主席夏皮洛给美国国会致信表示将严查反向并购上市的中国公司。
做空者打压频频得手,掀起了一轮质疑中国公司的小高潮,但此时还仅停留在借壳上市的中概,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这些公司市值一般较小、估值较低,所以没有影响到整体中概的估值,在美上市的主流中概尤其是TMT公司仍然享受着高估值,新浪、百度、搜狐等纷纷创出新高,i美股中概30指数2011年4月份在1200多点的高位运行并创出1266点的历史新高;同时,2010年秋天自2011年春,搜房、学而思、易车、优酷、当当、奇虎等大批中国公司赴美IPO,并受到美国资本市场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