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为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愈大,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

(3) 空泡(vacuole) :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也可在核上出现。

一般认为空泡是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

(4) 杜勒小体(D0hle body)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染天蓝色或灰蓝色,直径1 ~2 μm ,与正常染色区域界限模糊,是胞浆局部不成熟即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

D0hle 小体也可在单核细胞中出现。

(5) 细胞(degeneration )和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 :退行性变是细胞发生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现象,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细胞。

核变性是细胞核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现象。

核固缩即细胞核固缩为均匀深紫色的块状;核溶解即细胞核膨胀、着色浅淡和核轮廓不清;核碎裂即细胞核碎成若干小块,当体外实验或治疗药物诱发细胞凋亡(apoptosis )时易出现核碎裂的凋亡小体(apotpotic body )。

2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
中性粒细胞的核形反映了它的发育阶段。

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常分2 ~5 叶,杆状
多,常为5 ~9 叶,甚至10 叶以上,各叶大小差别很大,核染色质疏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在一些恶性血液病中偶尔可见。

(2 )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过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前者胞体可大至30 μm,核染色质略细致,着色变浅,胞核呈肥大杆状或特长带状。

后者核分叶超过5叶。

这两种细胞易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白血病血象中出现。

(3 )Pelger-Huet 畸形: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核常呈杆状、肾形、眼镜形、哑铃形或少分叶(两大叶),但染色质致密、深染,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状,其间有空白间隙。

通常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家族性粒细胞异常。

临床上也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粒细胞白血病和某些药物(如秋水仙胺)治疗后。

继发于某些严重感染的核分叶能力减退习惯称为假性Pelger-Huet 畸形。

(4 )双核(dual-nuclei granulocyte )和环形杆状核中性粒细胞(ring-shaped nuclei granulocyte ):中性粒细胞内出现两个细胞核和闭锁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常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和粒细胞白血病,也可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片上见到环形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4 .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或消失:成熟中性粒细胞浆内颗粒稀少或缺如,多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和粒细胞白血病。

5 .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
(1 )Chediak-Higashi 畸形:在Chediak-Higashi 综合征患者骨髓和血液的各期中性粒细胞中均含有几个~数十个直径为2 ~5 μm 的包涵体,呈异常巨大的紫蓝色或淡灰色块状物,类似吞噬物,为异常溶酶体颗粒连缀在一起融合所致,也可见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Alder-Reilly 畸形: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

其颗粒特别粗大,不伴有白细胞增高及核左移、空泡等其他毒性变化,从而可与中毒颗粒相区别。

原因为患者白细胞内溶酶体不能分解粘多糖导致其沉聚于白细胞内形成粗大、粗糙的颗粒状,也可见于其他白细胞中。

(3 )May-Hegglin 畸形:患者粒细胞终身含有淡蓝色包涵体,此种包涵体与严重感染、中毒时出现的D?hle body 相同,但常较大而圆。

除中性粒细胞外,其它粒细胞甚至巨核细胞也能见到。

以上几种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畸形在临床上十分罕见。

6 .淋巴细胞的形态异常
(1 )异型淋巴细胞(atypical lymphocyte)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变化,表现在胞体增大,浆量增多嗜碱性强,细胞核母细胞化,称异型淋巴细胞或反应性淋巴细胞。

周围血中的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T 细胞(83 %~96 %),少数为B 细胞(4 %~7 %)。

Downey 于1923 年描述异型淋巴细胞,按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以下三型:
I 型(空泡型):又称泡沫型或浆细胞型,最常见。

其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核呈圆形、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粗网状或不规则聚集呈粗糙的块状;胞浆较丰富,深蓝色,无颗粒,含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

Ⅱ型(不规则型):又称单核细胞型。

胞体较I 型细胞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似单核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较I 型细致;胞浆丰富,淡蓝或蓝色,有透明感,着色不均匀,边缘处蓝色较深,呈裙边样,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

Ⅲ型(幼稚型):又称未成熟细胞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

胞体较大,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细致网状,可有1 ~2 个核仁;胞质量较少呈深蓝色,多无颗粒,偶有小空泡。

正常人外周血偶见异型淋巴细胞。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