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及护理
一、概念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of the newborn,HDN)就是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得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胎儿水肿与(或)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死或遗留严重后遗症.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与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较为多见,其她如MNS、Kell、 Duffy、 Kidd 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得溶血病极为少见。
我国新生儿以ABO血型不合引起得溶血最常见.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就是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得血型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在妊娠后期,胎儿血因某种原因进入母体,母体被致敏产生相应得IgM抗体。
如母亲再次怀孕,胎儿血再次进人母体,母体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大量IgG抗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使胎儿新生儿发生溶血。
只要0、1~0、2ml得胎儿红细胞进人母体循环就足以使母亲致敏,特别就是反复得胎母输血。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溶血病得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抗原性得强弱、个体得免疫反应、胎儿得代偿能力与产前得干预措施等因素.Rh溶血病
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进展快,而ABO溶血病得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
溶血病—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主要表现有胎儿水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其她如低血糖、出血倾向。
ABO溶血病与RH溶血病得鉴别
四、治疗及预防
1、光疗:如怀疑溶血病,首先给子积极光疗,并随访评价病情.
2、药物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封闭新生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
胞FC受体,抑制溶血.如胆红素明显上升,或存在低蛋白血症时可给静脉白蛋白输注,增加与胆红素得联结,减少游离胆红素进人脑内。
3、换血疗法:如病情继续发展,尤其就是确诊为Rh溶血病,需进行换血疗法,防止发生核黄疸,减少血型抗体.换血指征: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标准,出现胎儿水肿或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
但现在更强调预防,给Rh阴性妇女肌内注射RhD IgG30Oug,预防时机为①在分娩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②流产后;③产前出血、宫外孕;④输入Rh阳性。
在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内注射RhDIgG300μg。
五、护理
1、疾病得评估: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得患儿可能出现黄痘与苍白,伴有严重贫血、胎儿水肿或在出生时表现为完全正常.患有新生儿溶血病婴儿得胰腺细胞有畸形生长得风险,从而有低血糖得风险.仔细得体格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存在得头皮血肿或其她病变。
全身有瘀点或瘀斑得发生可能与宫内感染或败血症有关.先天畸形应当引起重视,染色体疾病可增加黄痘得发生。
黄疽与脐痛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也有关。
2、黄疽得监测与评估
(1)每4—6小时监测TcB或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观察新生儿有无核黄疸得早期症状,当出现纳差、嗜睡呕吐声音
低、拥抱反射低、肌张力强直、手足不完全弯曲,应考虑为胆红素侵袭神经系统表现,晚期可出现角弓反张、颈后倾.
(3)当未结合胆红素超过白蛋白运载能力或超过肝脏代谢负荷,血中增高得游离胆红素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弥散人脑组织而致脑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并发胆红素脑病会出现呼吸暂停、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4)观察大小便排出情况,注意量、性质、次数及颜色。
(5)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体检中发现胎儿有头部血肿,身上有瘀斑、出血点或紫癜,考虑宫内感染或败血症可能。
3、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光疗照射时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24小时心电监护观察SP02得波动,必要时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症状,同时防止因光疗诱发得呼吸暂停。
(2)神经系统:伴有新生儿溶血得黄疸极易引起脑损伤,临床护理中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与肌张力,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通过尿胆素得氧化,大便得颜色为棕色,当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考虑有无胎粪栓塞或外科疾病,及时发现配合对症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就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临床护理
(1)胎儿水肿得管理:患儿由于软组织得水肿会出现全身肿胀,大量得液体聚集在胸膜、心包与腹膜空间,由于心肌缺氧表现出呼吸困难,护士应配合尽早得机械通气改善通气不足,实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得摄入。
(3)补液管理: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得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脊液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得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4)药物得管理:高胆红素血症药物得使用,可以加快正常代谢途径,清除胆红素,抑制胆红素得肝肠循环,干扰胆红素形成。
输注白蛋白可加速胆红素得排出,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胆红素上升得速度,特别就是TSB接近于换血指标时降低同族免疫性溶血得换血需要。
剂量为0、5~ 1g/kg静脉维持2~4小时,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使用一次。
输注血制品时,应双人核对,单独一-路静脉使用,输人20%得人血白蛋
白时,为减少对外周血管得损伤应与等渗液体1 : 1稀释。
(5)皮肤得保护:胎儿水肿或头部血肿得患儿应使用安全剔发器剔除头部毛发,头部安放水枕,给予必要得缓冲,减轻头部与床单位产生得
压力,全身水肿明显得患儿可以在身体下放安置水袋,减少局部皮肤得受压,并每隔2~4小时翻身检查皮肤情况并更换体位。
血肿得患儿,每班观察记录血肿得大小,翻身时防止压迫。
(6)光照疗法得护理
(7)换血疗法得护理
5、健康教育
(1)疾病得宣教:解释黄疸得原因及告知必要得治疗与检查,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得配合。
(2)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3)发生胆红素脑病者,给予康复治疗与护理。
(4)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得选用,以免诱发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