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拉法复兴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 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批判了马歇尔的厂商理论以及完全竞争模式,重新检验古典经济 学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它与琼罗宾逊的"资本积累论一起推
动了新剑桥学派即新李嘉图学派的形成,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
3)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之间的关系 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变化,劳 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减少;劳动生产率下降,单位商品价 值增加。----一定时间内劳动量所产生的价值一定 价值量的确定上区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一定时间的复杂劳动, 可以折算为若干倍的简单劳动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六次革命
• 1.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 • 1776年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第一次革命的到来 • 全书的思想基础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并用经济自由
主义去贯通经济学理论,力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 19世纪70年代,瓦尔拉斯、杰文斯、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取 决于主观评价,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 论提出了质疑
学派,以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为代表;一个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 的数理学派,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 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 20世纪30年代 凯恩斯 《通论》
• 凯恩斯与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决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对传统 的新古典经济学体系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使经济学的视野从以 自由放任为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均衡价格分析中开拓出来,创立了 以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学思想。
•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方法论特点
• 1.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把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 凯恩斯反对代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 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水平至关重要的作用
• 4.第四次革命--货币主义 • 在古典经济学中,学者认为供给创造需求,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
所以资本主义是均衡的,在这种均衡的经济中,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般的物价水平上。凯恩斯否定 了供给创造需求,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资本主义经济不会自行 达到均衡,货币对经济的运行具有实质上的影响,经济体系更不 会总是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运行。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采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进行干预。
• 创建了效用价值论,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这些概念和原理 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宏观经济学进行总量分析的前 提和基础。
• 此时,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数量的资源的约束内如何找 到满足或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的问题
• 经济学文献开始出现了数学公式、联系方程等 • 后来的边际学派分为两派:一个是以心理学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
• 弗里德曼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 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
• 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的主要问题是货币问题
• 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只能起 负面作用,只有回到古典经济学去,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与 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 用,实现充分就业
•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 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提出了理性预期假设以及自然率假说(政 府行为的可预测性)
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
1.价值论--《赋税论》 1)商品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自然价格:价值,即与商品价值相一致的价格,生产商品与实际需要的劳 动数量一样的商品价格------供等于求时的商品价格---分析其他问题的基础 政治价格:指按生产商品时“超过实际需要的劳动数量而实际耗费的劳动 数量和多余开支所需要的费用来计算的商品价格----供大于求时由市场决定 的商品价格。 2)价值的决定,各种商品价值权衡比较的基础问题。商品价值=由生产商 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各种商品价值权衡的基础就是劳动时间
被称之为第五次革命
• 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 • 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滞涨现象 • 理性预期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
凯恩斯主义所宣扬的经济总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固定关系是不存 在的(如菲利浦曲线);二是夸大了政府干预的作用;三是忽视 了理性预期的作用,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最重要缺陷
4)评定价值的两种自然单位和工资决定价值 两种自然单位:土地和劳动 所有物品都是由这两种单位来进行价 值评定
工人的工资来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就是用劳动力的价值来决定商品 的价值。
• 分配论---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的价格 • 工资依据:工资的自然基础就是工人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
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资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 资料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取决于自然的条件 • 地租:是收获景(土地总产品)减去种子(代表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 者的生活资料以后的剩余产品,即农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生产费 用后的余额 地租(M)=收获量(p)-种子(c)-工资(v) • 利息和土地的价格:利息是“货币的租金”,是货币所有者在出 借货币给别人期间,由于自己不能随便使用货币而向借入者索取 的补偿
土地价格看作是预先获得的一定年数的地租。例:一块土地的价格 等于21年地租的总和
• 货币论:
• 货币价值的实体就是劳动。货币(金银)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劳动 的产物----二者有价值的基础就是都含有劳动
货币是一切商品的等价物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认识到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时, 它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用货币去表现的商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