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9分)1. (10分) (2016九下·射阳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________,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②桃李不言,________。

(司马迁《史记》)③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⑤海内存知己,________。

(王渤《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⑥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⑦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抱负。

⑧“豁然开朗”这个成语,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 (4分) (2019八下·滨海期末) 下面是对几部名著的表述或人物性格的表述,根据你的积累,写出相应的内容。

3. (5分) (2017九上·南沙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蚌埠女孩杨莉4岁失去双臂,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从深渊中爬起,迎风搏击,用自己的双腿活出精彩人生——梳头、洗脸、刷牙、化妆、写字,甚至是包饺子,一双灵巧的脚无所不能。

坚强改变命运,女孩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请以“属于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9分)4. (9分) (2018七下·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gē yǒng;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A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在中华文明yōu jiǔ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níng jù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青少年要发扬和继承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gē yǒng yōu jiǔníng 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 (10分) (2017九下·灌云月考) 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简要说说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6. (18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合欢,合欢李晓东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顺便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眼见得十来棵一般高、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每一棵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的、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形成雾状的效果。

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味,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那香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里,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呢,软的呢。

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树的名字让我喜欢,于是就想从史铁生的笔下看看合欢的样子,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进那棵树。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我所失望的只是,题目叫《合欢树》,可是哪里有合欢呢?合欢的名与树终于成为一体,是在羊城,我十九岁。

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奄奄一息,我觉得我马上就要死掉了。

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其实那水也是温热的,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奔跑。

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颗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

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早在我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满嘴鸟语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

即使在这里邂逅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这合欢是傲慢的。

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里已然有着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

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密密缀满枝头。

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胭脂一样。

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呢,软的呢。

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进合欢。

(摘自《读者》2017年第2期,本文有改动)(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作者对合欢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________→失望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味,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那香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

②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里已然有着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3)联系全文,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4)《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文章,可是史铁生终究还是没有走进母亲亲手种的合欢树。

本文作者也和合欢树有着多次情感的起伏,文章最后她说能理解史铁生的这种情感了。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7. (20分) (2019九上·腾冲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①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 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

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

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②“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

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

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那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

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

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

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③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

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

④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

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

⑤“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

”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

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青年人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在屏幕中“坐井观天”,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就会失去专注力和思考力。

相反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还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

青年人应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1)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结合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8. (21分) (2016九上·阜宁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 ②人恒过________③倘遽自放纵________ ④诚自古所希________(2)下列对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啮人,无御之者;②可以一战;③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臣不以为喜A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