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的批判态度提高警觉,以避免自己不经意中使服务对象感到受批判。
• 最后,工作者要了解,有时言语未必是表达非评判态度的最有效途径。 工作者有必要通过语气、表情、举止这些细节令服务对象感受到他的非评判 态度。所以,社会工作者要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并时刻留意个人的态度表现。
• 服务对象:我无法不欺骗我妻子。我爱她,但我也从别的女人那里获得 同样的满足。 • 工作者A: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因为爱你的妻子而和她结婚,现在你又在 玩弄别的女性! • 服务对象的可能反应:他觉得我做的很不对,他觉得我道德败坏,他使 我、我也使他感到讨厌和不耐烦。 • 工作者B:在对妻子的感情和对其他女人的需要之间,你感到左右为难。 • 服务对象的可能反应:他竟然没有谴责我,他理解我,和这个人在一起 感觉还不错。
飞,。。。。如果这个社区将是你要服务的对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非评判态度
非评判的态度就是指工作者不会对服务对象的对错
及其在自身问题上需要承担的责任等方面作评判,但工
作者会对服务对象的行为、价值观、态度和道德标准等
做出分析、评估。
•
社会工作强调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处于平等地位,双方
应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工作者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去批
其他无关的信息。
•
• 绝对保密:是指与案主工作过程中的一切信息,无论在
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泄露,即从案主那里获得的信息不能付 诸书面的形式或与同事讨论。
• 相对保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与有关人员分享。
• 社会工作者要实践保密这项原则,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个将近50岁的下岗单亲妈妈,她最大的困
难在于没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由于自己的学
历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只能找一些工资很
低的工作,无力支付孩子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
生活十分艰难。
•
你如何去帮助她?
理解“人在情境中”原则 •
根据你对“人在情境中”这一原则的学习, 请你分析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它们是如何
判服务对象。 • 社会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所以我们 也不用再去判断服务对象是否值得帮助。同时,按照接纳 的原则,如果不论服务对象是怎样的人社会工作者都能接
纳他的话,那么显然工作者根本没有批判服务对象的必要。
社会工作者不评判服务对象,不等于说社会工作者不需要判断 力。
我们虽然不评判服务对象,但却会对他的行为、价值观、态度、
当事人:需要与环境的要求和资源之间的不平衡
入手点:个人如何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如何改善环 境来回应个人问题
二、问题、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既然个人的问题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那么问题的解决必
须和环境的改变连系在一起。
• 尽管环境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环境只 有通过个人的接受和理解才可以对个人有影响力,所以你 要知道环境实际上有三种:实际的环境、当事人理解的环境 和你作为工作员理解的环境。
道德标准进行分析,做出评价。 我们要评价服务对象的行为,是因为我们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去
改正一些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我们要评价服务对象的价值观,是因
为我们要协助服务对象将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矫正过来;我 们要评价服务对象的态度,是因为我们要协助服务对象建立一些积极
的、有建设性的、有助于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态度。
事情。工作者的责任,是协助服务对象为自己的事做
出选择和决定,而不是替服务对象选择和决定。同时, 社会工作也相信,只有让服务对象自己做决定,他才 会有较大的动力去执行决定,最终实现他的目标。
• 案主自决原则在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
•
•
第一,自决意味着案主应当意识到,解决他们面临 的个人的或社会的问题存在着多种解决方法。
第三,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良好的
关系,这样服务对象就不至于因为担心引起工作者的不
满而不敢做决定。
当事人自决不是绝对的 •
当案主年幼或智力不足时,当案主的行为或潜在行为 使自己或他人处于严重可预见的、明显的危险时,案主的
自决权受到限制。
•
李女士夫妇都是普通工人,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 智障,程度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目前每天去一家服务于
指与个体直接的、面对面水平上的交流系统。
• (2)中观系统
•
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 (3)外部系统 • 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
• (4)宏观系统 • 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戈登.汉密尔顿 “人在情境中”是个案工作的核心理论,个人的问题常 常因为个人的需要和环境给予的支持之间以及个人处理问题 的能力和环境的要求不能相一致或者相配合而产生。 工作者:把案主的“问题”放在大环境中思考
•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保持自我警醒,经常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在 与服务对象交往时,工作者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来 批判服务对象。
•
其次,社会工作者应该时时注意敏锐地去捕捉服务对象的感受和反应。 有时社会工作者在不知不觉间,会从言语、态度、语气中表露出自己对服务 对象的批判。如果工作者能时时注意到服务对象的感受和反应,就能对自己
我付清了我对社会的欠账,我有权拒绝服从你们对我的改造。”面对
这样的话语,你会怎么回答? 介绍制度规范、告知后果、尊重自决与后果的实现
错误和情绪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担负从错误 和试错中学习的责任。 社会工作就是与服务对象一起做而不是针对服务对象
而做的事业。没有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只是强加于服
务对象的计划不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
•
保密是指社会工作者不能把从专业关系中 获取的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向其它人透露。
•
请注意这项原则不只牵涉到服务对象与工作者两个人,
它实际是一种集体保密。
• 工作者无论是在向机构内部,还是向其它机构提供服 务对象的资料时,一定要小心留意,遵循“以服务对象的 利益为大前提”的原则。工作者对资料应当有所筛选,只 透露与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有关的数据,不能随便透露
• 第三,自决并不禁止或限制社会工作人员提供观
点或作出建议。
• 工作者有责任让服务对象分享他们的思想(或经验),但不是作
为指导服务对象生活的方式,而是服务对象决策过程中促使其思考的
一种额外的信息提供。这种来自工作者的信息输入只应当被认为仅供 参考而不是必须遵守的法令。
•
对工作者来说,实施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炼成
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实践“服务对象自 决”的原则。
第一,在服务对象做出决定前,社会工作者本人要能对
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做出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估,从而
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处境和意愿,以便服务对象能根
据自己的目标做出决定。
第二,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服务对象去认识他能利用 的相关资源,使服务对象明了各种不同选择的可行性,了 解各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确保服务对象是经过 充分的考虑才做出他个人的决定。
•
接纳是一种用非评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 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和个人行为之间不同 的一种能力。
接纳是什么:事实——他是这样子的
• 容忍的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表现有其理由或者无可奈何之处。 • 常态的对待:以常人的态度对待对方,而不管对方可能拥有的人格特 质、生活风格、行为历史等。 • 无条件积极关注:将对方的言行当作其本身的一部分并给于实质性的 尽可能充分理解。 • 非批评性态度:非评价性、非审判性、非批评性,而始终以一种非支
•
•
请从下面这段话中,体会工作员如何将接纳和非评判的 原则贯穿在服务中:
•
案主是一位从事“三陪”工作的女性,来到工作室寻求工作员的
帮助。
• • • 案主:我不知道如何说,我担心我讲的事你会笑我。 工作者: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笑,你讲出来看一看? 案主:我的一位客户爱上了我,希望娶我,但我有很多担心,担 心将来被抛弃,被孩子或公婆瞧不起等。。。。。 •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你的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
第二章 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在情境中
一、什么是“人在情境中”? •
“人在情境中” (person-in-situation)是个案工 作一个重要的原则 ,该理论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 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 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 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自决
•
自决:是指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承认当事 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因此个案工作 员的任务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权利,承认他的需要, 协助他应用适 当的资源和发挥人格潜能,达成自我
决定。
社会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和尊严,有改善自己 的能力和动力,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社会工作认为人有权利、有能力去决定自己的
第四节、保密
•
假如你是第一次去拜访社工,你关于保密性的期望或
需要是什么?你担心什么?你会提出这个问题吗?你期望
他/她如何回答你?如果第一次会谈让你对他的保密性和 保密能力持怀疑态度,你会怎么做? • 你可能期望从他人身上获得什么类型和水平的保密性 (想像一下,你可能与之谈论你的个人问题的那些人)?
• 偏见和成见
•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下面场景中的工作人员,你将会是什么态度,
有什么感受以及如何对当事人进行回应?你是否发现接纳他们有困难?
如果有的话,为什么? • 你去参观一个外地人居住的社区,你进入社区后,发现这是一个
以捡垃圾为生的外地人形成的社区,在整堆整堆的垃圾旁,他们在垃
圾中临时搭建了小房,小孩子们在垃圾堆里玩耍,手里拿着吃的,旁 边两个妇女因为垃圾分配不均在厮打,大风刮过来,塑料袋满天乱
建议的形式而不是忠告的形式。
•
第四,即使在社会工作者有保护社会的额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