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1讲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1讲义


所谓有形市场,是指在固定的场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七种主要的有形市场
(1)高等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如“招聘会”、“供
需见面、双向选择会”等。主要是为本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的市场。 (2)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如重庆市教 委或重庆市大中专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大中专毕业
91%(129人) 86.9%(161人) 77.3%(273人)
包装
茶学 加工 质安
94.9%
100% 85.2% 无
97.6%
76.9% 85% 无
59.7%(88.1%)
87% (94.4%) 75.8% (86.3%) 91.2%%(96.5%)







食品科学学院近几年考研率统计表







结论:并非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四)全国、重庆市、我校及我院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年份 就业率 全国
2006 71.9%
2007 70.9%
2008 70%
重庆市
西南大学 全院 食品 科学 学院
79.6%
89.6%
72%
79.9%(初次就 业率)
78%
81.8%(其中非师 范79.8%)
年份 毕业生人数 (万) 毕业生增长率 (%)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338
413
495
559
611
20.71
22.19
19.8 5
12.93
9.3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大学生与其他求职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1-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求职人数中所占比重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大学生就业指导:也可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 指导”或“职业辅导”。为促进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和工 作岗位全面、迅速、有效地结合而开展的工作就是就业 指导。 目的和作用: 1、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 面服务 2、帮助、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 需要,尽快跨入职场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 创业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 (三)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其趋势







(一)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1、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
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







组织主体:政府人事部门、高校 服务对象
供方(就业主体):有自主择业权 的高校毕业生 需方(用人主体):有自主用工 权的用人单位
运作结果:就业协议书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征
①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组织主体:政府人事部门、高校等
就业主体: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但因是初次就业,缺乏就业经验, 而就业的愿望又比较迫切,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 ②时效性。即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毕业时不能落实就业单位, 就要离开这一市场转到其他就业市场择业或待业 。 ③区域性。一般是本地区的用人单位为本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 ④集中性。全国每年有几百万名高校毕业生第一次进入社会就业。
今后应届毕业生将面临高薪职位难求,整体职位层 次下移,毕业生平均起薪下降的局面。
6、毕业生求职成本增加 少则1000元左右,多的几千元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7、就业趋势——大众化就业趋势明显 大学生就业:精英就业
市场需求:精英需求
大众就业
大众需求
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运用高 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 备制造业是当今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措施。越 来越多的、先进的、高技术含量的机器设备武装生 产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据有关报告说数控设备的 高级操作人员紧缺50万人。这就需要大量的掌握高 新技术设备使用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到这些生产第一 线的岗位上就业。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2)有利因素
国家重视:国务院2004年4月26日发表了《中国的就业
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发表关于就业状况 和政策的白皮书;近两年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 就业问题。 社会稳定 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政策的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思考:自己的个性如何? 自己的优势、劣势在哪里? 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职业生涯目标? ……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帮助大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 2、政策导向 3、信息服务 4、思想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各有志”——“志” 就是职业价值观,一个人通过工作追求的理想是什么?为了钱? 为了权? 5、技巧指导 6、个人特征评价:即对自身正确、客观的评价 7、择业心理咨询: 8、创业指导







三、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
(一)大学生就业制度
我 国 就 业 制 度 发 展 :“ 统 包 统 分 ” → “ 供 需 见 面” (1985 年 )→“ 双向选择”( 1989 年) → “自主 择业”(1993年) 现行的就业机制及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政 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 选择”的就业模式(2002年明确提出)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高级蓝领”工作日渐普遍:如信息产业中的软件、
网络等公司,雇佣的员工中80%—95%都是大学毕
业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从事编写程序、设备
调试、维护设备、实施工程等第一线工作。如果以 管理与生产第一线的岗位作为区别“白领”与“蓝 领”的标准,那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应当属于“蓝 领”,应当属于大众化的就业。







怎么上这门课
多讲经验 少讲理论 进行实践环节(简历制作 模拟面试 课堂讨论发言) 全方位教育(电影 录音)
怎么学这门课
全员参与 多思考 少记录 一定要亲自动手做 认真听讲







教学内容
一单元: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 二单元:大学生的择业观 三单元: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就业程序 四单元:大学生就业渠道 五单元:大学生创业教育 六单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七单元:大学生就业准备与择业技巧 八单元:大学生的人生新启航
全国求职人数(万)
1259.1
1693
2024.1 2180.5
2333
毕业生人数/求职人 数
8.77
8.38
10.4 8
12.84
14.46







金融危机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就业
形势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更加严峻







(三)大众化趋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特点 1、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
2、社会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






导Leabharlann 以知识和高科技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 形成新的行业和职位,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
众化。 例如:金融保险业;各种咨询服务业,如法
律、审计、财会、投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出 国留学等;各类经纪人和中介机构;文化教育业、 服务产业等等。这些行业中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在 第一线工作,半数以上的从业人员取得大学学历。
实施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形势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 就业压力增大 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
普及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大幅增长







我是一名大三的女学生,面对毕业以后的路非常迷茫。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学生。没什么头衔,学习成绩也一 般,没有获过奖学金。但我喜欢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我 一直觉得大学的课程不能让我学到有用的知识,所有似乎 一直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学习。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继 续学习。但我觉得研究生的学习好像是本科学习的翻版, 没有目的的学习,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且我这样的 情况可以考到比现在更好的大学吗?如果就业,就现在的 经济形势是不是很难?研究生真的能比本科生找到更好的 工作吗?经验是不是很重要?
3、职业空位与失业共存—— 有些事没人做,有些 人没事做 4、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一些毕业 研究生占据本科生的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专科 生的就业岗位。







5、高薪职位难求,职位层次下降,薪酬水平下降 据一些用人单位介绍,应届毕业生对于工作的薪酬 要求普遍下降。 当前,普通专业本科生平均月薪在1000—2000元左 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