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及相关题型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及相关题型

高考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及相关题型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不等式一、比较大小作差法: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例1】比较61x +和42x x +的大小,其中x R ∈ 【例2】设x R ∈,比较11x+与1x -的大小 作商法: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例3】设0,0a b >>,且a b ≠,比较a b a b 与b a a b 的大小 二、不等式的性质:①a b b a >⇔<; ②,a b b c a c >>⇒>; ③a b a c b c >⇒+>+;④,0a b c ac bc >>⇒>,,0a b c ac bc ><⇒<;⑤,a b c d a c b d >>⇒+>+;⑥0,0a b c d ac bd >>>>⇒>; ⑦()0,1n n a b a b n n >>⇒>∈N >;⑧)0,1a b n n >>>∈N >.【例4】若,a b R ∈且a b >,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例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三、性质的应用,待定系数法【例6】不等式组124x y x y +≥⎧⎨-≤⎩的解集记为D 。

有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的真命题是四、不等式的解法,对题目条件的领悟【例7】已知函数32()f x x ax bx c =+++且0(1)(2)(3)3f f f <-=-=-≤,则 ≤3 <c ≤6 <c ≤9 >9【例8】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2()4f x x x =-,则不等式()x f x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五、不同形式不等式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分别对a 、b 的正负情况进行讨论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图像法、因式分解法(1)化成标准式:20,(0)ax bx c a ++>>;(2)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画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4)根据不等号方向取出相应的解集。

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要把握好分类讨论的顺序 ①根据二次项系数的符号进行讨论②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否存在,即∆的符号进行讨论 ③在根存在时,根据根的大小进行讨论【例8】已知不等式210ax bx -->的解集是11(,)23-,则不等式20x bx a --≥的解集是3、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标根法步骤(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 (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3)根据曲线显现()f x 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4、解分式不等式 不能轻意去分母通常采用:移项(化一边为零)→通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化所有因式中的变量系数为正,(即不等式两边同除以变量系数,若它的符号不能确定即需要讨论)→“标根”(注意比较各个根的大小,不能比较时即需要讨论);[特别关注] 求一个变量的范围时,讨论的也是这个变量,结果要并;讨论的若是另一个变量,结果不能并。

【例9】关于x 的不等式ax-b >0的解集是(1,+∞),则关于x 的不等式02ax bx +>-的解集是( )A .(-∞,-1)∪(2,+∞)B .(-1,2)C .(1,2)D .(-∞,1)∪(2,+∞) 【例10】解关于x 的不等式:12)1(>--x x a 5、解绝对值不等式:关键是“去绝对值”,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若M>0则 |f(x)|>M ⇔f(x)>M 或f(x)<-M ; ②平方(不等式两边同正); ③讨论(绝对值内的式子为0)。

方法一: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二: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三: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方法四:两边平方。

【例11】设p :x 2-x -20>0,q :212--x x <0,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分段函数形成的不等式一般分段解,再取并集;对较为复杂的分段函数问题可以借助于图象解决。

【例12】解不等式|1||1|32x x +--≥ 【例13】已知:函数,0(),0a x x f x a x -≤⎧=⎨>⎩(0>a ).解不等式:()12f x x <-.7、抽象函数的不等式离不开函数的单调性。

抽象函数的不等式反映出的函数值的大小,需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化归为自变量的大小,特别注意定义域。

画抽象函数的“概念图”是化抽象为形象的有效途径;对某些有具体函数背景的抽象函数,可以从该具体函数中寻找解题线索。

【例12】已知奇函数f(x)在(,0)-∞为减函数,f(2)=0则不等式(x-1)f(x-1)<0的解集为:【例13】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实数x 、y 均有f (x +y )+2=f (x )+f (y ),且当x>0时,f(x)>2,f(3)=5,求不等式 f (a 2-2a -2)<3的解. 8、含参变量无理不等式、含参变量的绝对值不等式、含参变量的指(对数)数不等式问题时常用数形结合。

【例14x a +在[-1,1]上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例152(0)x a a <+>的解集是( )A {}a x x <<0B {}a x x ≤<0C ⎭⎬⎫⎩⎨⎧-<>a x x x 540或 D φ 9、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通常采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求某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具体地:g(a)>f(x)在x ∈A 上恒成立⇔ g(a)>f(x)max ,g(a)<f(x)在x ∈A 上恒成立⇔ g(a)<f(x)min ,(x ∈A)。

当参变量难以分离时,也可以用:f(a,x)>0在x∈A上恒成立⇔f(a,x)min>0, (x∈A)及f(a,x)<0在x∈A上恒成立⇔f(a,x)max>0, (x∈A)来转化;还可以借助于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特别关注:“不等式f(a,x)≥0对所有x∈M恒成立”与“不等式f(a,x)≥0对所有a∈M恒成立”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关于x的不等式,而后者则应视为是关于a的不等式。

特别提醒:“判别式”只能用于“二次函数对一切实数恒成立”的问题,其它场合,概不适用。

【例16】定义在R上的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0,)+∞为增函数,对任意θ∈R,不等式f(cos2θ-3)+f(2m-sinθ)>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例17】设奇函数()f x在[-1,1]上是增函数,且(1)1f-=-,若函数2()21f x t at≤-+对所有的[1,1]x∈-及所有的[1,1]a∈-都成立,则t的取值范围是;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法)1).恒成立问题若不等式()Axf>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minf x A>若不等式()Bxf<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maxf x B<2).能成立问题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Axf>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maxf x A>;若在区间D 上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B x f <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的()min f x B<.如 已知不等式ax x <-+-34在实数集R 上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_(答:1a >) 3). 恰成立问题若不等式()A x f >在区间D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A x f >的解集为D ; 若不等式()B x f <在区间D 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B x f <的解集为D .【例18】已知函数22,0()ln(1),0x x x f x x x ⎧-+≤=⎨+>⎩,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六、重要不等式1.(1)若,a b R ∈,则222a b ab +≥ (2)若,a b R ∈,则222a b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2. (1)若*,a b R ∈,则2a b+≥ (2)若*,a b R ∈,则a b +≥(当且仅当b a =时取“=”)(3)若*,a b R ∈,则22a b ab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2a b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若0ab ≠,则22-2a b a b a bb a b a b a+≥+≥+≤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4.若R b a ∈,,则222()22a b a 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一正:各项都是正数 二定:和或积为定值 三相等:等号能取到(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b 3+c 3≥3abc (a,b,c ? R +), a +b +c 3 ≥3abc(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6. 1n (a 1+a 2+……+a n )≥12n na a a (a i ? R +,i=1,2,…,n),当且仅当a 1=a 2=…=a n 取等号;变式:a 2+b 2+c 2≥ab+bc+ca; ab ≤( a +b 2 )2 (a,b ? R +) ; abc ≤( a +b +c3 )3(a,b,c ? R +)a ≤ 2ab a +b ≤ab ≤ a +b 2 ≤ a 2+b 22 ≤b.(0<a ≤b)7.浓度不等式:b -n a -n < b a < b +ma +m ,a>b>n>0,m>0;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已知 54x <,求函数14245y x x =-+-的最大值。

相关主题